【內容摘要】課堂教學中緊密聯系實際,探究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實踐創新是認知的源泉。學習知識的目的在于實際應用,數學來源于生活,從生活實際中引入所學的數學知識。數學服務于生活,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去。
【關鍵詞】實踐能力 課堂教學 生活化 數學化 應用價值 創新能力
數學教學是一門極富有實踐性的學科,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為了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創新能力就應該優化課堂教學,把培養實踐創新能力作為每堂課的教學目標,并落實到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逐步形成,日益提高。因此,在數學教學中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應用意識,使他們在知識的學習與應用的過程中對所學的知識形成深刻的理解,這樣,學生在學習中構建的是可以應用的知識而不是呆板的書本知識。當學生掌握一個數學知識,又能自主地從數學的角度探究這一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價值時,他們將終身受益。
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緊密聯系生活實際,探索數學知識應用價值,培養小學生的實踐能力呢?
一、從生活實際中引入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
數學來源于生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引出數學知識。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自己身邊,自己的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問題,自己的生活實際與數學知識本身是融為一體的。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教師是這樣導入的:教師問“學生在生活中你們見到過哪些物體上有圓?”學生舉例很多。如:圓桌的桌面是圓的,硬幣面是圓的,光盤是圓的,自行車的輪胎是圓的……教師又問:“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的,而不做成正方形或者橢圓形的?”學生回答:“做成正方形或者橢圓形的車輪滾動起來就不平穩”,“為什么做成正方形或者橢圓形的車輪滾動起來就不平穩?”教師的追問,令學生難以用學過的知識做出科學準確的回答,教師順勢引入新課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圓的特征,同學們就會對這個物體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學生帶著尋求實際答案的急切心情進入新課的學習。
教師善于把抽象的數學問題轉化為學生所熟知的日常生活現象,使學生看到所學的數學知識就是發生在自己周圍的事情,體會到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這樣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的極大興趣。最終達到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目的。
二、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中去
數學服務于生活,教師不僅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在學生的實際中引入數學知識,把生活的問題數學化,而且要善于把課堂中書本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把數學問題生活化,以實現通過知識的運用,實際問題的解決,又能反向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更深層次理解的目的。例如:在教學“成正比例的關系”后教師提出非常有趣的問題:“如何測量校園內旗桿的高度呢?”學生說:“把旗桿落下來,即可測量它的長度”。教師又問:“如果這個旗桿很難放下來,誰能用最簡單的方法測量出它的長度呢?”學生說:因為物體的高度與它的影子成正比例關系,如果拿一個1米長的測量桿量出它的影子長度,再量出旗桿的影長,用解比例的知識很容易算出旗桿的高度。
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體現了數學問題生活化,體現了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輕松愉快地學習數學。
數學教學要達到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目的,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走向實踐,即學以致用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所說的學生的數學能力不僅在于他們掌握數學知識的多少,而是要看他們能否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潛移默化地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使知識和能力趨于平衡,避免出現那種高分低能的現象,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陶行知說:“教育只要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的成為教育”。培養數學的應用意識是加強數學實踐能力,培養創新意識的良好途徑。
實踐是認知的源泉。通過實踐創新,可使學生直接體驗到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為此,教師不僅要注重從生活實際中引入數學知識還要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達到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創新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哪里,切實做好學生實踐創新哪里的培養,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蒿溝鄉東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