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中小學教育階段單親家庭學生的比例越來越高。雖然每個家庭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后果卻相當一致——孩子在無法抗拒的情況下成為了家庭悲劇的犧牲者和承擔者,被迫承受著本不該屬于他們的壓力。
處在單親家庭的孩子通常都處于感情的半饑渴狀態。他們通常表現在待人接物比較淡漠,一般不太主動與人交往,或桀驁不馴,或膽小怕事,心理脆弱,自控力差。他們作為這個社會的弱勢群體,已經引起了很多教育界專家的高度重視。就如何有效地對單親家庭學生進行教育管理,淺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問題表現的成因
單親家庭是脆弱的,也是動蕩不安的。單親家庭的最大受害者當然是失去父(或母)的孩子。失去父親或母親對他們的打擊和心理壓力可想而知。因此,他們往往會產生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具體表現如下:
1.抑郁冷漠
有的孩子對失去父或母十分痛苦,很長時間不能自拔,經常悶悶不樂,容易悲傷,情緒低沉。于是自我封閉,我行我素,以“自我中心”對周圍的人事漠不關心,甚至產生冷漠、反感、敵對,最嚴重的導致與集體不合。
2.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表現為“你要我這樣,我偏那樣”的情緒。這往往是一種由于家長本身有令人不能原諒的錯誤而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不信任、厭惡和消極的對抗情緒。尤其是第三者插足而造成家庭離異的。有這種心理的孩子對老師的教育感到厭煩,甚至對老師和同學有著莫名的抵觸情緒,很不合群。
3.仇視、報復
有的孩子對父母的離異充滿憎恨,他們討厭父母爭吵,憎恨父母不顧他的成長和感情。憎恨不提供撫養費的父(或母),或站在父母之中的一方,憎恨另一方。這種憎恨進而擴展到對學校和社會生活不感興趣,甚至對社會的不滿、冷淡,他們認為既然沒有人關心我,我又何必去關心別人呢?所以對同學對集體的事缺乏熱情,對公益事業表現冷淡,還有的故意破壞紀律,損壞公物。
4.膽小孤僻
一些家庭在解體過程中或不停地吵吵鬧鬧,或長期冷戰,家庭里充滿了火藥味,甚至把子女當成了出氣筒。這些孩子在家庭的緊張氣氛中戰戰兢兢地生活,造成孩子巨大的心理壓力。這些都會成為孩子膽子小,性格孤僻的重要原因。
二、單親家庭學生心理問題的教育轉化措施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比,有它自己有利的條件,學校是專門的教育機關,計劃性、針對性都很強,而且可利用的教育渠道廣泛,方法靈活。因而研究和解決單親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是搞好學校德育工作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一)建立學生檔案,個性關懷
從入學起就開始建立單親家庭學生的人頭檔案,加強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心理、行為和家庭情況的了解、跟蹤,并詳加記載。把對每個單親家庭學生的幫助與教育具體落實到學校行政領導、班主任、科任老師、班級小助手的頭上,由他們負責對單親家庭學生心理疏導,學習輔導,生活的關照,行為的矯正,定期與家長聯系,掌握單親家庭學生在家里和社會上的情況。
(二)尊重學生人格,真誠關愛
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問題總的說來是由于缺少“被愛”或“被愛”的方式存在一定缺陷而導致的。因此,學校和家庭在進行教育時應更多地關注此類學生,用真誠的關心愛護治療其心靈上的傷痕。教師要處處關心他們生活中的細微之處,留心觀察,善于發現、了解單親家庭學生生活中的困難,并及時幫助解決。對他們的教育管理要有足夠耐心和信心,多一些寬容和理解,多一些愛心和尊重,讓學生感受到理智的師愛。
(三)積極開展活動,互幫互助
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倘不深入了解,不分青紅皂白一味蠻做,便會有礙于孩子的發展。特別是特殊家庭的孩子更應引起我們的關注,我們要了解他們喜愛什么討厭什么?培養他們健全的個性,使他們朝氣蓬勃地融入到集體中來,樂觀地面對并克服困難。在班中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如:“手拉手,一幫一”活動,“我們都是一家人”主題班會,……讓雙親家庭孩子與單親家庭孩子團結、互助、平等的共同活動,一起歡笑,沒有諷刺,沒有歧視,幫助他們形成健全的個性和正常的人際交往。
(四)開展心理咨詢輔導,加強溝通
傾吐、發泄是心理的需要。我們要給孩子一些傾吐、發泄的驛站。可以經常找他們談心,了解他們心中的苦惱。學校、班級可成立“知音姐姐”信箱和在網站中設立心理咨詢欄,讓學生用寫信、QQ交流等方式來傾吐自己心中的煩惱,發泄心中積壓的郁悶情緒。定期對信箱和網站中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及時疏導和矯正,這樣會收到較好的效果。
(五)搭建教育平臺,家校共建
單親家庭孩子的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教育方式直接影響到孩子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因此我們要把單親家庭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與家長開誠布公。在關心、愛護的同時要注意培養孩子自強、自主、自立、吃苦耐勞的品質。除此之外,我們要積極向離婚家庭父母宣傳有關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識,使家長繼續承擔起監護、撫養、教育孩子的社會責任。只有家長和老師密切配合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單親家庭的孩子是無辜的。他們的行為無論好壞都應得到理解和體諒。其心理的健康成長應倍受關注。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善于將愛給予這些特殊的孩子們,使他們與正常兒童一樣擁有一片蔚藍、晴朗的天空。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頭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