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常識的考查雖屬于識記的能力層級,但它最能反映出學生的文學視野和語文素養,因而在高考卷中還是會經常出現。近年來,不少地區高考卷重拾對文學常識的考查,江蘇、福建、湖北、北京、四川、江西、浙江、湖南等地高考卷每年都考查。在1分值千金的高考中,考生絕不可對文學常識的識記掉以輕心。
文學常識的內容較多,需要有一定量的記憶,但筆者以為還是有終南捷徑可走的。一方面老師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整理,既能節約學生的寶貴時間,也能降低學生復習的盲目性和無效性;另一方考生也可以借助一些方法進行趣記巧記。以下幾種方法可供同學們復習時借鑒:
一、作品串聯法
1.湯顯祖精心打造了《牡丹亭》,傾情上演王實甫的《西廂記》,關漢卿只好在一旁大叫《竇娥冤》。
2.《駱駝祥子》家中《四世同堂》,于《春華秋實》之際來到《龍須溝》的一個《茶館》前,看見《女店員》《方珍珠》正揮舞著《神拳》為老舍表演。
3.《三里灣》的《小二黑結婚》,趙樹理前去賀喜,聽到了充滿“山藥蛋”味兒的《李有才板話》《李家莊的變遷》。
4.《雷雨》過后,《北京人》《王昭君》看見《日出》,知道這是一個《明朗的天》,便約上曹禺一起去觀看他的《膽劍篇》。
5.徐志摩《再別康橋》時,郁達夫正在北平品味《故都的秋》,而朱自清則踏著《春》的腳步,享受著《荷塘月色》的美麗,來到《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找尋《綠》的《背影》,還有幸觀看了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聞一多聽說后,為他作了《最后一次講演》——《死水》。
6.(莫里哀)《偽君子》《唐璜》去參見拜倫家的《唐璜》,結果被雪萊《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送到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終于上演了一出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
7.《李爾王》的兒子《哈姆雷特》去參加“奧賽(羅)”,想圓了《仲夏夜之夢》,遇到有名的吝嗇鬼《威尼斯商人》,結果被敲盡錢財,還名落孫山,“(麥克)白”跑了一趟,幸虧有莎士比亞的孩子《羅密歐與朱麗葉》與之結伴,才回歸故里。
8.《基督山伯爵》騎著一匹“大仲馬”,帶著《三個火槍手》(《三劍客》),去看望兒子小仲馬的《茶花女》。
9.福樓拜一看到《包法利夫人》,就情不自禁地進入了《情感世界》。
10.《我的叔叔于勒》《一生》只交了一位《漂亮的朋友》(《俊友》)——《菲菲小姐》,就傾家蕩產送了她一條《項鏈》,還說聲不要告訴莫泊桑家的《羊脂球》。
二、對聯識記法
1.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寫屈原
2.剛直不阿,留將正氣沖霄漢;幽愁發奮,著成信史照塵寰。——寫司馬遷
3.志見《出師表》,好為《梁父吟》。——寫諸葛亮
4.把酒問青天,放眼已無高力士;登舟望秋月,曠懷猶憶謝將軍。——寫李白
5.詩史數千言,秋天一鵠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鷗野老心。——寫杜甫
6.楓葉四弦秋,棖觸天涯遷謫恨;潯陽千尺水,勾留江山別離情。——寫白居易
7.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寫范仲淹
8.銅板鐵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寫辛棄疾
9.寫人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寫蒲松齡
10.譯著尚未成功,驚聞隕星,中國何人領吶喊?先生已經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寫魯迅
寫中國名家的對聯有很多,如果我們做個有心人,將其與文學常識聯系起來進行識記,一定趣味無窮,記憶深刻。
三、四字口訣法
1.先秦諸子,孔孟荀卿。《論語》《孟子》,四書列名;老莊無為,《道德》《逍遙》;屈子楚辭,《九》《九》《離》《天》。(指《九歌》《九章》《離騷》《天問》)
2.漢代文賦,首推賈誼。劉向司馬,《戰》《楚》《史記》。班固《漢書》,斷代開啟。
3.魏晉建安,三曹領先。父有樂府,《神龜》《蒿》《觀》。曹丕燕歌,典論批評;子建七步,五言奠基。
4.初唐四杰,王楊盧駱。山水田園,王維浩然。邊塞風光,之渙昌齡;軍旅生活,高適岑參。李白浪漫,蜀道進酒;杜甫寫實,三吏三別。唐宋八家,韓柳三蘇,歐王曾鞏,古文復興。
5.元曲四家,鄭關白馬;悲劇四部,趙漢竇梧。明清小說,三水西紅。
6.《魯迅全集》,著作頗豐。小說有三,《彷徨》《吶喊》,舊事新說,《故事新編》。中學課本,除了《祝福》,皆入《吶喊》。散文一部,《朝花夕拾》,另加《野草》,略帶詩體。雜文十六,《熱風》與《墳》,《華蓋》二集,《而已》《三閑》,再多《二心》,《南腔北調》,《偽自由書》,《準風月談》,三《且》二《集》,文學花邊。……
四、歌謠誦讀法
1.先秦文學
先秦文學有兩源,現實主義和浪漫。《詩經》分為風雅頌,反映現實三百篇①;
手法牢記賦比興,名篇《碩鼠》與《伐檀》。浪漫主義是《楚辭》,《離騷》作者為屈原。
先秦散文有兩派,“諸子”、史書要記全。儒墨道法屬諸子,各有著作傳世間;
儒家《論語》及《孟子》,墨家《墨子》見一斑;道家《老子》及《莊子》,法家韓非著名篇。
歷史散文有兩體,分為“國別”和“編年”;前者《國語》、《戰國策》,后者《春秋》與《左傳》。
2.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
兩漢魏晉南北朝,詩歌成就比較高:“樂府雙璧”②人稱贊,建安文學推“三曹”③;
田園鼻祖是陶潛,“采菊”遺風見節操。《史記》首開紀傳體,號稱“無韻之離騷”;
班固承續司馬④意,《漢書》斷代創新招;賈誼雄文《過秦論》,氣勢酣暢沖云霄;
“出師”二表真名世,《桃花源記》樂逍遙。辭賦盛行多空洞,張衡《二京》似驚濤。
文學批評也興起,《文心雕龍》真高超。駢文追求形式美,小說初起尚粗糙。
3.唐代文學
唐代鼎盛詩如山,“初唐四杰”不平凡:王楊盧駱創格律,律詩、絕句要記全。
浪漫詩人推謫仙,一路高歌《蜀道難》。現實主義有杜甫,“三吏”“三別”不一般。
樂天倡導新樂府,“琵琶”“長恨”留名篇。田園詩派有王孟,高、岑詩歌唱塞邊。
中唐李賀多奇麗,賈島“推敲”傳世間。晚唐崛起“小李杜”⑤;此后衰敗如塵煙。
韓柳古文創新體,《阿房宮賦》唱千年。唐代傳奇已成熟,代表作推《柳毅傳》。
4.宋代文學
宋代文學詞泱泱,分成婉約與豪放。柳永秦觀李清照,風花雪月多感傷。
蘇軾首開豪放派,“大江東去”氣昂昂;愛國詩人辛棄疾,“金戈鐵馬”勢高揚。
三蘇王曾歐陽修,繼承韓、柳寫文章;范公作品雖不多,《岳陽樓記》放光芒。
南宋詩人陸放翁,《示兒》猶念復家邦;人生自古誰無死?后世感懷文天祥。
編年通史第一部,《資治通鑒》司馬光。《夢溪筆談》小百科,作者沈括美名揚。
5.元明清文學
元代散曲分兩種,小令、套數各不同。雜劇代表四大家,成就首推關漢卿:
竇娥悲劇傳千古,人物形象最鮮明;其余三家鄭馬白⑥,還有《西廂》留美名。
明清戲曲稱傳奇,長生桃花《牡丹亭》⑦。長篇都是章回體,“三水西紅”是高峰。
《儒林外史》不能忘,《聊齋志異》多流行。尚有短篇擬話本,編訂“三言”馮夢龍。
方苞開創姚鼐繼,散文流派叫桐城⑧。清末大家龔自珍,《己亥雜詩》勸天公。
【注】①《詩經》共305篇,“三百”之說是取其整數。②指《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詩》。③指曹操及曹丕、曹植。④即司馬遷。⑤指李商隱和杜牧。⑥指鄭光祖《倩女離魂》、馬致遠《漢宮秋》、白樸《梧桐雨》。⑦洪昇《長生殿》,孔尚任《桃花扇》,南洪北孔。湯顯祖《牡丹亭》。⑧桐城派,清代文學流派。師承明代散文家歸有光。桐城派巨子姚鼐視其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間的橋梁。
當然,有效記憶的方法有很多,上述諸記憶方法也并非單獨使用,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它們往往是綜合運用的。各種記憶方法的綜合使用,既是文學常識的多角度記憶,又是變化了的反復記憶,其效果當然更好了。需要特別提醒的是,高考主要考查運用基礎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考生必須能夠聯系時代,靈活應用。江蘇2010、2011卷就是極好的例子。考生要進行理解性記憶、遷移性記憶,理清文學發展的大體脈絡以及與時代發展的內在聯系,將識記與提高鑒賞能力、提高文化素養結合起來。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