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探討詞作的情感和豪放風格。
2.學習鑒賞映襯烘托的表現手法及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寫作特點。
【教學重點】品味詞人豪邁、壯志難酬的情懷。
【教學方式】誦讀法,賞析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文導入
東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蘇軾)因問:“我詞何如柳七(柳永)?”對曰:“柳郎中(柳永)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蘇軾)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睎|坡為之絕倒。同學們,這則故事道出了宋詞中有兩大流派——婉約派和豪放派的區別。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蘇軾、辛棄疾。今天我們就學習豪放派的開創者蘇軾的代表詞作——《念奴嬌·赤壁懷古》(板書題目)。
二、朗讀感悟
1.聽多媒體錄音范讀。
2.學生自由朗讀、齊讀課文。當堂背誦這首詞。
三、討論探究
通過反復誦讀,逐層討論品析,啟發學生思考探究。
1.壯美景(所見之景)
(1)起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在全詞中起何作用?
明確:點題;赤壁之戰襯景,濃縮時空,把大江、浪花、千古風流人物融成一片,創造曠遠深沉意境;化開闊遼遠空間為無形歷史時間。
(2)找出寫景句子,重點體會“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探討:“穿”、“拍”、“卷”三個動詞,描寫出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洶涌的駭浪博擊著江岸,滾滾的江流卷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從不同的角度而又訴諸于不同感覺,寫山石用“穿”,寫浪濤用“驚”“拍”都是比擬,用“雪”借喻波濤,“千堆”是數量上的夸張。幾種物象作用于視覺、聽覺,引發想象,呈現出一個有聲有色,富有動感的畫面。
明確:描寫赤壁景色,表現出沖破一切阻力不可阻擋的壯麗,讓人隱約可見當年赤壁大戰的激越雄壯。此描寫有音響,有色彩,有態勢,氣象闊大,驚心動魄,使人心胸為之開闊,精神為之振奮。
(3)小結:赤壁景為壯美之景,這樣的景物描寫,寫盡大江奔流的氣魄和赤壁的雄奇,我們讀罷內心豪情激蕩,蕩漾著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業的豪邁之情。
2.英雄人(所想之人)
(1)作者所想之人是何人?
明確:周郎。
(2)為何將“周郎”與“赤壁”并稱?
明確:將“周郎”和“赤壁”并稱,肯定了周瑜在以弱勝強的赤壁之戰中的決定性作用,表明了詞人對他的景仰。赤壁因周郎而聞名。周郎,顯得特別年輕瀟灑?,F在人們也將黃岡赤壁叫做“東坡赤壁”。
(3)作者如何直接刻畫周瑜?
探討:直接刻畫:“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薄靶圩擞l”和“羽扇綸巾”:周瑜裝束儒雅,風度翩翩,具有英雄氣概。這樣剛柔相濟、文武雙全,才是“風流人物”。所以作者在開頭不寫做“英雄人物”。“談笑間”與“檣櫓灰飛煙滅”就是對比。前面十分輕松,跟玩似地,后面就出現了那么強烈的效果。
明確:描寫周瑜風度翩翩,瀟灑從容,鎮定自若,指揮若定,贊其膽略及豪邁氣概。少年得志,雄姿英發的周喻呼之欲出。隱含著詞人向往功名,心意難酬的心境。
(4)為何提到“小喬初嫁了”?
探討:“初嫁”與“出嫁”:初嫁,是剛剛出嫁,而“出嫁”則沒有這種剛出嫁的意思。以美人襯托英雄,更見周瑜的風姿瀟灑、韶華似錦、年輕有為、足以令人艷羨。實際是周瑜與小喬結婚時24歲(建安三年),赤壁之戰時周瑜34歲(建安十三年)。《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軾謫居黃州游赤壁時寫的,這時作者47歲,自覺功名事業還沒有成就,就借懷古以抒發自己的懷抱。
明確:“小喬初嫁了”這句是用美人襯英雄,表現周瑜的得意。這樣寫說明周瑜在指揮赤壁之戰的時候,年紀很輕且年輕瀟灑又才華橫溢。
(5)小結:刻畫的周郎從容瀟灑、指揮若定、非凡膽識和豪邁氣概。
3.豪邁情(所嘆之情)
(1)誰是“神游”者?“多情應笑我”怎樣理解?
探討:“神游”者,一種理解為蘇軾,即課本上的理解;一種理解為周瑜,即蘇軾是假設如果周瑜的神靈還在舊戰場上的話,知道蘇軾在懷想他,那么蘇軾就想,周瑜會笑他。
“多情應笑我”中的多情人是蘇軾還是周瑜?如果理解成“應笑我多情”,那么,就是蘇軾“多情”,笑自己多愁善感;如果理解為周瑜,那么,周瑜就是多情人(與“風流人物”照應),笑蘇軾至今功業無成。兩種觀點,學術界沒有定論。
明確:由懷古轉到傷已,蘇軾常以功名自詡,渴望能做出一番事業來,然而面對英雄“建立”偉業的地方,他聯想到自己,得罪當朝,被貶在外,年華已逝,心情不由沉重起來,笑自己多情善感,但又老大無成啊!這句飽含詞人對自己身世的深沉感嘆,也帶有自我解嘲的味道。
(2)“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作者人生態度是否消極?
明確:“人生如夢”是詞人在遭受壓抑情況下的自慰之詞,他并沒有想到及時行樂,“一尊還酹江月”是向江月傾訴壯志難酬的苦悶。這句反映的是理想與現實的矛盾,是詩人仕途坎坷,壯志難酬的悲嘆和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辭之中,蕩漾著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業的豪邁之情。壯志難酬,無可奈何的憤懣,沉郁而不消極,且低落中不減慷慨豪放。
(3)作者在本詞中的情感有哪些?
明確:有渴望像周瑜一樣為國建功立業的豪情,也有遭壓抑的蒼涼。
(4)小結:作者在末尾抒發了一股豪情、悲情,格調豪放。本詞將寫景、詠史、議論、抒情融為一體。
四、延伸拓展
閱讀《臨江仙》一詞,從思想情感上與本詞作比較。
臨江仙
楊 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比較:兩首詞都是在上下幾千年、綿亙數千里的宏大境界上展開,并在此基礎上,引發出對歷史人生的沉思。所不同的是,《臨江仙》在憑吊歷史的基礎上,流露出世事皆空的思想;《念奴嬌·赤壁懷古》則在浩淼的時空中抒發人生的感嘆,作品雖然缺乏激烈抗爭的力量,卻也反映了蘇軾低落中不減慷慨豪放的豪邁性格。
五、本文總結
本詞上闕詠赤壁,下闕懷古人周瑜,并懷古傷己,以自身感慨作結。詩人是個曠達之人,盡管政治上失意,卻從未對生活失去信心。這首詞就是他這種復雜心情的集中反映,詞中雖然書寫失意,然而格調是豪壯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題作品顯然不同。詞作中的豪邁情調首先表現在對赤壁景物的描寫上,長江的非凡氣象、古戰場的險要形勢給人以豪壯之感。其次所想之人周瑜的英姿與功業無不讓人艷羨。作者吊古傷懷,想古代豪杰,借古傳頌之英雄業績,思自己歷遭之挫折,抒發了他不能建功立業,壯志難酬,內心憂憤的情懷,用豪壯的情調書寫胸中塊壘。
(作者單位:湖北省安陸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