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培養和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本文論述了教師應注重語篇的整體教學、生詞推測能力的培養、閱讀技巧的培養、知識面的拓寬等方面的有效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關鍵詞】英語 閱讀能力 有效教學
初中英語閱讀能力是英語運用能力的一個主要內容,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聽說讀寫貫穿始終。其中閱讀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語言技能。因為通過閱讀,學生不僅可以擴大知識面,增加詞匯量,聽、說、寫的能力也能得到相應提高。閱讀水平的高低,關系到學生用英語思考的能力、語感的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队⒄Z課程標準》對初中階段閱讀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明確要求:“能根據上下文和構詞法推斷、理解生詞的含義;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題,理解故事的情節,預測故事情節的發展和可能的結局;能讀懂常見體裁的閱讀材料;能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運用簡單的閱讀策略獲取信息;能利用字典等工具書進行學習;除教材外,到初三畢業,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5萬字以上?!?/p>
為了能達到這樣的要求,平時我非常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語篇的整體教學
英國教學法專家韋斯特(Wichael West)認為:“教授英語的基本任務,首先是培養直接閱讀能力。”閱讀的目的是為了獲取信息。過去,我們對閱讀是獲取信息的過程這個概念認識不夠,因而把課文當成是語音、詞匯、語法的載體,在教學中重語言形式的講解,輕語言內容的理解與分析。對課文一般是逐字逐句的閱讀。這種閱讀方式把語言確定在“詞”上,不但大大地減緩閱讀速度,而且使學生很難對文章的整體意義進行理解。讀完一篇文章后,學生對作者要傳達什么信息,很難了解。根據《英語課程標準》對初中階段閱讀能力的培養要求,我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好每個單元的閱讀材料,指導學生整體感知、表層理解,利用詳讀,深層理解,幫助學生在整體上把握語篇,獲取相關語言信息,真正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1)整體感知,表層理解:先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或者通過聽錄音來了解課文內容,回答一兩個能點明主題的問題來了解課文的大概內容。(2)利用詳讀,深層理解:學生對課文大意有了整體理解之后,對于細節問題可能還沒完全弄清楚。需再通過詳讀來加深理解課文,老師應設計一些推理性,概括性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這樣學生閱讀目的明確,能快速捕捉文中有效信息,并且能夠深入課文,了解作者的意圖,掌握課文的中心思想。帶著問題閱讀對于啟發學生的閱讀思維,快速捕捉文中的有效信息,有很好的效果。在語篇教學中,不僅使學生在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方面得到發展,還應引導學生在情感態度、文化意識方面也得到同步發展。
2.生詞推測能力的培養
平時的閱讀教學中,發現學生遇到生詞就頻頻查字典,這樣影響了閱讀速度,同時也中斷了閱讀思維的連續性,不利于對文章的整體理解。所以,在閱讀訓練的時候,有意識地教學生猜詞的方法。(1)利用上下文進行推測。遇到生詞,不要孤立地看,把這個詞與上下文聯系起來,找出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猜測含義。(2)利用構詞法猜測。英語單詞很活躍,有很多詞可以加前綴,后綴,從而構成一個新的單詞,乍看起來,這個單詞可能是陌生的,但若有一定的構詞知識,就不難猜出其含義。如:前綴dis-,un-表示否定,在閱讀的時候碰到一個單詞不認識,如:unhappy,但是,可以通過happy來猜測un-happy的意思。同樣,dislike可以通過like猜測意思。還有后綴-ness,-ment等來構成名詞。例如:kind - kindness,agree - agreement.平時多訓練,學生掌握了規律,學起來就有興趣。
3.閱讀技巧的培養
在平時的教學中,培養學生掌握一些閱讀技巧快速有效抓住信息很有必要。(1)略讀:通過對文章標題、首尾句的閱讀,不需要詳盡地理解所讀材料,要求學生快速瀏覽全篇,抓住主要內容。(2)跳讀:學生從閱讀材料中尋找某些特定的信息。(3)細讀:學生對文章有了整體理解后,所進行的深入細致的閱讀。促進學生理解語言的意義,篇章結構,作者的意圖等。同時指導學生養成默讀的習慣也是重要的。如果讀出聲音,就會影響閱讀速度,并且在閱讀過程中應減少回視、重讀、指讀等不良習慣。在整個閱讀過程中,要高度集中思想,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
4.閱讀材料的選擇
我國著名英語教育家許國璋先生認為:“不要總是把閱讀的目的放在提高英文上,閱讀首先是吸收知識,吸收知識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就吸收了語言?!遍喿x材料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教學中,閱讀材料的選擇內容要豐富多樣,充分考慮知識性、趣味性、可讀性。因此閱讀材料的選取應該是:(1)題材具有廣泛性。包括天文、地理、歷史、體育、生活、習俗、風土人情等。(2)體裁具有多樣性。包括記述文、說明文、議論文、圖表、廣告、信件、海報、通知等,材料必須與學生的學習經歷和生活經歷相適應。(3)難度具有適當性。閱讀材料難度要適當,主要是控制生詞量。因為,成功的閱讀必須保持一定的速度。生詞過多會影響閱讀理解的效率。
5.知識面的拓寬
由于閱讀材料題材、體裁多樣,選材更趨現代化、生活化,內容涉及到社會各方面及中外文化差異等領域。因此,我在閱讀教學中,把相應的背景文化知識(特別是跨文化背景知識)同步教給學生,如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語言就像一面鏡子,它反映著一個民族的文化特征。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人們說話方式和習慣不盡相同,因而,在交流中,人們總喜歡用自己的說話方式來解釋對方的話語,這就可能作出不準確的判斷,從而產生障礙和沖突。因此,我在英語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和交際能力。同時,還應鼓勵學生努力學好相關學科并注意它們之間的聯系以構建廣博的知識體系,加深對閱讀材料的理解。
6.課內外閱讀相結合
牛津英語教材生詞量和信息量大,但其容量與《英語課程標準》相比較而言還不夠。僅僅靠課本是遠遠不能滿足要求的。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根據學生知識狀況選擇一些內容健康、思想性強的文章。通過廣泛的閱讀,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和方法,鞏固課文中所學的語言知識,增大了詞匯量,還可以學到跨學科的知識,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學生也能潛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從而讓學生心靈得到激勵,人格得到升華,提高認識能力,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情趣,還可使學生文學欣賞的能力得到提高。
7.結束
總之,提高英語閱讀能力,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長期的學習過程。閱讀理解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提高的,關鍵在于堅持。“有志者事竟成”,學生只有進行長期不懈的閱讀訓練,才能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 梁承鋒、張丹. 初中英語新課程教學法,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官林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