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預設與生成問題是辯證的對立統(tǒng)一體,自始至終貫穿于語文課堂教學之中。“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學必須有預設,預設是保證教學效益和教學質(zhì)量的最基本的要求。教學必然有生成,教師必須適時調(diào)整或改變預設計劃,抓住生成的教學資源,機智處理,巧妙地發(fā)揮生成的作用。預設是生成的基礎,生成是預設的提高,二者相輔相成。正確處理好預設和生成的關系,讓預設和生成這一對矛盾統(tǒng)一體,和諧地共存于教學中,使課堂既縝密嚴謹,又充滿生機活力,也就彰顯了語文學科的魅力。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 預設 生成
所謂“預設”,就是預測和設計,是課前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對教學資源、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學程序、乃至學習評價的預先設計或設定,是教師對自己課堂方方面面可能出現(xiàn)問題的預見與對策的準備。“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學必須有預設,預設是生成的基礎,是保證教學效益和教學質(zhì)量的最基本的要求。預設應注意以下三點:
一、預設要分析教材,關注學情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語文學習規(guī)律,選擇教學策略。”因此對課堂教學的預設首先要從學生入手。教師心中始終要有學生,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狀態(tài),關注學生的個性化解讀。以“蹲下來”的心態(tài)去研究學生的學習活動,揣摩學生的學習起點(已有的語文知識、學習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喜歡的學習方式和學習路徑、在學習中可能會遇到的疑惑和困難……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從學生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出發(fā),進行科學地預設,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案例描述】以筆者執(zhí)教的《皇帝的新裝》為例。課前預設關注學情:學習主體是七年級學生,他們心智稚純,個性率真,喜歡閱讀童話,在閱讀過程中有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和價值評價,但思考不免淺顯。所以,教學中要尊重他們的情感體驗,關注他們的個性化解讀。同時,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由“概括情節(jié)”到“解讀主題”,給予他們深入閱讀的引領。
二、要預設文本的“動情點”和“思維點”
1.要預設文本的“動情點”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語文課堂教學藝術(shù)研究專家余映潮老師說,語文“要對孩子們進行著審美熏陶,進行著情感陶冶,進行著氣質(zhì)培養(yǎng)。”文章總有“動情點”,這需要教師細致地鋪墊,精心地預設,把作者的感情波瀾傳導給學生,使學生沉浸其中,獲得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案例描述】筆者執(zhí)教《皇帝的新裝》,課前充分“造勢”,營造美的意境,進行情感的熏陶和感染。首先,播放一段唯美的Flash動畫然后導入:“說到安徒生童話,很多人都倍感親切,因為它陪伴我們走過了童年。即使多年以后,我們?nèi)匀粺o法忘懷童話中詩意美好的故事,個性鮮明的人物,還有與童話故事連在一起的那一段簡單多夢的歲月。一起分享一下別人閱讀安徒生童話的感受。”
投影:
如果沒有讀過安徒生童話,童年就算不得完美。十八年前,當我從爸爸手里接過一本配插圖的《安徒生童話》時,我并不知道我將讀到世界上最美好的故事。之后,我沉迷其中,又陸續(xù)擁有了一些安徒生童話畫冊以及根據(jù)安徒生童話改編的電影。我感覺到,我的一生會因為童話而倍感溫暖。——王鋼
至今我還記得自己是怎樣入神地看著《白雪皇后》以及《小意達的花兒》,我坐在草綠色的地毯上靠在小床邊,上午的陽光正好印在紙張上面,形成了柔和的黑白對比,旁邊的插畫總是帶著一種深沉而憂傷的色調(diào)。我坐在那兒想著自己,種著紅色的玫瑰,藤蔓一直延伸到對面的屋子。玻璃掉到眼睛里像冰一樣融化。想著每個我已經(jīng)熟睡的夜里,屋里的好多花兒都去參加舞會。此時,我心醉神迷。——網(wǎng)絡讀者
今天我們就來重溫安徒生的經(jīng)典童話《皇帝的新裝》。充溢著濃濃詩意和人文情懷的導入設計,渲染了閱讀童話恬淡美好的情境,如風行水上,在每個人的心湖上輕泛漣漪,默默蓄勢。
2.要預設文本的“思維點”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要“在語文能力發(fā)展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潛能”。“思維是探究、調(diào)查、熟思、探索和鉆研,以求發(fā)現(xiàn)新事物或?qū)σ阎挛镉行碌睦斫狻!苯處熗ㄟ^對教材做深度開發(fā),把教材內(nèi)化為自己的東西,具有走進去的深度和跳出來的勇氣,拓寬知識面,豐富背景知識,用心預設思維訓練點,這樣就會有利于學生對文本的深度解讀和他們思維品質(zhì)的提升。
【案例描述】《皇帝的新裝》重點和難點在于對主題的解讀。大臣和官員們的謊言反映了他們阿諛奉承、自欺欺人、明哲保身的實質(zhì),而眾人的以訛傳訛、群體性謊言則往往為人忽視。于是,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
全城的人都聽說這織品有一種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這個機會測驗一下……
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談論著這美麗的布料。
“這布是華麗的!精致的!無雙的!”每人都隨聲附和。每人都有說不出的快樂。
“一點也不錯。”所有的騎士都說。
“上帝,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說……
那些托后裙的內(nèi)臣都把手在地上東摸西摸,好像他們正在拾起衣裙似的。
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說:“乖乖!皇上的新裝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麗!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
預設問題:這篇課文里有這么多的“都”字,這說明了什么?為什么大家都不講真話?
從而探究出實質(zhì):從眾心理、自我保護、集體癔癥和強權(quán)政治。
預設追問:生活中有沒有《皇帝的新裝》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呢?從而探究這則童話的諷刺意味和現(xiàn)實意義。“童話故事就是童年的心理劇,在異想天開的奇幻情節(jié)背后,卻是反映現(xiàn)實人生掙扎的寫實劇。”
教師看穿、看透文本,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內(nèi)涵,在關鍵處預設錦囊,點撥玄機,從而使學生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三、預設還應具有開放性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jié)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在預設中彈性設計,留下可供生成的空間,這樣的生成才能靈動與增效。
【案例描述】對主題解讀采用以下方式:周作人先生在他的翻譯本序言中說:“《皇帝的新裝》本見西班牙曼努爾著的《盧堪諾爾伯爵》第七章,安徒生取其事,改作此稿……既為孩子寫,也是為成人寫。”讀來彌覺輕妙可喜又可______。請用一個詞語來表達你的閱讀感受。
學生的閱讀感受有:幽默風趣、滑稽可笑、荒唐愚蠢、自欺欺人、詼諧意深、虛偽、令人深省、官場逗、童心純真……
實踐證明,在教學中的問題情境越是開放,就越能鼓勵和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去思考、去動手操作,反過來,對教師的要求也更高。教師如果滿足于引導學生得出預定的結(jié)論或答案,就很難發(fā)展其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才能,形成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的目標也很難實現(xiàn)。
預設要服從于有效的課堂教學、正確的價值導向和學生的健康發(fā)展。預設是博大篤厚的廣袤大地,預設是無際長空清晰明確的坐標。沒有預設,教學只能是霧里看花,雪泥鴻爪。預設與生成辯證統(tǒng)一,相輔相成,共同彰顯了語文教學的思想、激情和生命。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實驗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