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把握考情學情,優化歷史復習效率
【內容摘要】對高考復習的研究,一直是每個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地追求。筆者認為要優化歷史復習模式,提高歷史教學和復習效率,必須依據課程標準、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準確把握考情、教情、學情,發揮教師的集體智慧。
【關鍵詞】歷史 復習效率 考情學情
對高考復習的研究,一直是每個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地追求。筆者認為依據課程標準、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準確把握考情、教情、學情,發揮教師的集體智慧,方能優化歷史復習模式,提高歷史教學和復習效率。
一、突出歷史基礎知識的復習
全面、系統、牢固、準確掌握歷史基礎知識,任何時候都是歷史復習的第一要務。歷史學科《考試說明》強調的能力要求,第一條就是再認、再現歷史知識的能力。從近幾年的高考來看,雖然一再強調考察能力,而準確記憶性的基礎知識的分數比重仍是相當可觀,特別是第Ⅰ卷。高考中問答題、材料分析題都是運用已知的知識解決未知問題的綜合性較強的題型,但我們仍很難清楚劃分基礎知識所占的比重有多少,能力分數有幾多,不掌握相關的歷史基礎知識,再有能力也只能是望題興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是人所皆知的至理名言。在日益重視能力訓練、突出能力考察的今天,強調歷史基礎知識的教學,防止矯枉過正,無疑是當前歷史復習中值得認真反思的重要問題。
二、研究考綱,分析考點,明確教學方向
每位教師要認真鉆研考綱和考試要求,領會相關的要求和精神,深入分析近幾年高考的試題,了解近年高考的特點,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做好每節復習課的活動單,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備考工作力求做實做細。重視基礎知識的復習,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努力提高學生的成績。
復習中,一定要吃透《課程標準》、《考試說明》,并研究近幾年江蘇高考卷,研究課改區高考試卷,研究江蘇省高考考試說明,把握復習的方向。必須嚴格按照標準和要求,把握增、減、強、弱的內容,對重、難、熱點進行大膽取舍,各有側重,減少復習的盲目性,不做無用功。
三、加強集體備課,提高備考效益
針對考試要求,要求組內同仁加強集體研究,集體備課。一方面總結高三復習考試成功的經驗教訓,另一方面查找問題,商討對策,總結經驗,并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備課組堅持做到明確時間,保證集體備課的時間,每次活動時,按年級組確定的集體備課時間,確定好下周的活動安排表;明確活動場所,明確內容,確定一周內的具體教學內容和要求;明確人員,每次活動明確一人主備主講;明確教、學案的內容并由主備人員至少詳備一個單元教學方案供集體討論,集體交流。交流的內容有兩項,一個由主備人圍繞討論提綱逐一拋出自己的理解、觀點、設計及有關理論依據。輔備人隨時以補充、完善。第二個由主持人組織大家就備課時的困惑或上周教學實踐的反思等選擇一到兩個話題,組織大家討論交流。明確形式,備課內容呈現要體現課改要求,以活動單形式呈現。同時每位教師特別是輔備人拿到活動單后要根據自己的個性情況,對集體備課的教案作深入的推敲、斟酌。個性設計的方式可以是旁注,可以是知識點的解說,可以是教學方法的更換,可以是教學片斷的增刪。最后優化備課內容。要認真關注三情(考情、學情、材情)、三生(尖子生、邊緣生、學困生)等問題。
四、優化訓練過程及講評課模式,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1.精心選題。選題應以“三新”(新材料、新情景、新視角)題型為主。
2.仿真訓練。訓練要采用限時、閉卷的形式;要使用答題卡(選擇題)和答題紙(非選擇題)。
3.精心批改。限時訓練應做到逢練必批,逢批必記。
4.上好講評課。講評課的一般模式為“自我矯正——精評新練——自我完善——反思記錄”。
五、加強規范化訓練,保證不因規范化問題而無謂失分
1.注意審題的規范。選擇題要審清主題、題干和選項;非選擇題要審清限制語、求答項和相關背景材料。
2.注意答題程序的規范。應在做完Ⅰ卷后及時涂卡,不能全部試題做完后再涂;在做非選擇題時,不宜跨題或跨問答題等。
3.注意答題紙使用的規范。書寫時不要超出答題區域;要將答案與題號和各小問的序號對應好,以防錯位;選做題應先寫題號等。
4.要注意書寫的要點化、段落化、序號化、整潔化以及語言的術語化等。
總之,高考歷史的復習要緊抓核心問題不放松。在目前高考中,歷史教學中的核心問題夯實基礎,構建知識網絡。重視學科內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落實,總結規律,找出特點,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思維機構。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薛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