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招商引資是蘇北欠發達地區經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分析了蘇北鄉鎮招商引資工作中的顯現矛盾,并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提出了招商引資應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協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切實提高招商引資質量和效益的對策思考。
關鍵詞:蘇北 鄉鎮 招商引資 思考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7-0146-02
蘇北地區地處泛長江三角洲經濟區,擁有明顯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但經濟基礎相對薄弱,要實現跨躍式發展,僅靠國家的支持和自身的積累是遠遠不夠的,于是招商引資就成為蘇北地區經濟工作特別是廣大鄉鎮經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蘇北地區鄉鎮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堅持大范圍配置資源,招商引資工作取得十分顯著的成效,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在招商引資工作中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嚴重影響和制約了農村經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如何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立足新農村建設大局,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協調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切實提高招商引資的質量和效益,進一步發展招商引資的大好形勢,實現蘇北地區鄉鎮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蘇北鄉鎮招商引資中的顯現矛盾
最近筆者在蘇北一些鄉鎮調研時發現,目前部分欠發達地區興起的招商引資熱,實際上仍然是非市場化運作的政府主導型招商引資行為,是一場以地方政府為主體,對轄區外的市場資本展開的爭奪。從一些地方實際情況來看,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中的作用顯著,也確實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與此同時,一些地方政府不規范、不科學的引資行為給社會經濟也帶來了負面影響,影響了本地區的根本利益,突出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的矛盾:
1.招商引資工作對鄉鎮職能本位的沖擊
取消農業稅后,按理鄉鎮可以順利地轉變政府職能,把工作重點放在服務三農建設上來,變“統治型政府”為“服務型政府”。然而現在鄉鎮工作的基本定式卻是隨著省、市中心工作走,跟著縣里下達的任務忙,圍著主管機構的考核轉。而招商引資常常就是“中心”的中心,是“任務”中的任務,是“考核”的首要因素。于是各種立項報告、文件,考察活動、會議占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常常影響到鄉鎮的正常工作,甚至偏移了鄉鎮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諸如交通、水利、教育、醫保、計劃生育、社會治安、技術培訓與推廣等等逐漸從鄉鎮政府的工作視野中淡化、消失。招商引資工作與鄉鎮本位工作處理失衡,不但影響了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而且也嚴重地影響了鄉鎮經濟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短期效益的獲取引發長遠利益的缺失
招商引資工作強調抓商機、講時效,蘇北農村的脫貧愿望正遇上南方發達地區的企業遷徙計劃,有的地方政府在引進資金和項目時饑不擇食,缺乏應有的評估和論證,于是電池廠、造紙廠、膠鞋廠、化工廠、農藥廠、水泥廠等成了“最受歡迎”企業。一時間,鄉鎮經濟增長點屢屢創下新高,農民們也過上了農、工兩不誤的樂惠日子。然而,冷靜想想,我們不難看出由這些企業帶來的農村工業化實際上是一種以低科技含量的粗放經營為特征、以惡化生存環境為代價的工業化。我們應該在看到招商引資工作的發展給鄉鎮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給農民朋友帶來巨大實惠的同時,更應該看到長遠利益的不可逆轉的缺失——環境污染。農村人口中與之密切相關的惡性腫瘤死亡率逐步上升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周邊土地因此造成的人為貧瘠、荒化是一個有目共睹的現象。短期GDP的增長與綠色家園的可持續發展,哪個是更大、更長遠的利益?其道理不言而喻。
3.規模無序擴張帶來土地資源的閑置
對招商引資,很多鄉鎮都在比拼引進企業的數量,比拼政策優惠的程度。規模是擴大了,優惠出去的也越來越多了,其中當然包括寶貴的土地資源。而這些寶貴的耕地有沒有物盡其用呢?有些用地單位因資金不到位、開發效益較低、技術支撐不夠等原因,將土地出租或不按照批準用途使用,這就直接導致了土地的閑置;有些職能部門規劃不合理,管理不完善,把關不嚴格,將大片的土地低價格出售給沒有發展前途的投資者,這又間接造成了土地的閑置。招商引資的規模在擴大,土地的閑置量也在擴大。土地資源的低效率利用必然會加劇這些地區“吃飯”和“建設”的矛盾。更何況這一輪的土地閑置還勢必引起新一輪的土地征用,而用安置補償辦法去置換農民的土地權利的做法,是無法解決他們的長遠生計的。因此,土地閑置直接傷害了農民的利益,大大增加了社會不安定因素,長期以往會導致三農問題的加重。
二、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招商引資工作的對策思考
科學發展是硬道理,科學招商也是硬道理。要實現招商引資工作的良性循環,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立足全局,統籌兼顧,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存在的問題,用科學的方法解決顯現的矛盾。
1.樹立正確政績觀,立足工作本位抓招商
有人用“鄉鄉點火,鎮鎮冒煙”來形容鄉鎮招商引資的態勢 ,那么形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哪些呢?總結起來不外乎兩點:一是上級下達硬性指標,層層分解,最后“全線招商”;二是農業稅取消后,鄉鎮政府迫切需要尋找新的收入來源。于是“政績”、“效益”成了招商熱的強勁的驅動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個浩大紛繁的工程,招商引資只是新農村經濟建設中的一項行之有效的舉措,鄉鎮政府還有很多工作要兼顧,文化、衛生建設,水利、環保工作,計生、治安宣傳,不能有任何偏廢。招商引資固然重要,但不應是第一要位,更不能是唯一抓手。鄉鎮應立足職能本位,放眼全局,將招商引資作為一個高效手段,納入新農村建設一盤棋。在充分考慮資源、環境和生態的承受能力,保證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的前提下科學招商,謀求發展,絕不能以招商論英雄,以招商定政績,更不能為了“形象工程”而忽視百姓生計。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研究、解決發展什么和怎樣發展的問題,更好地實現資源的永續利用和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2.發揮資源地域優勢,做精做優招商項目
做好項目是科學招商的前提和基礎。鄉鎮政府要依托資源、地域優勢,按照科技含量、投資強度、效益預期和生態影響等標準,精心做好每個招商項目。緊跟省、市的政策動向來立項,緊抓地方特點來立項。針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籌劃一批地方特色農產品的深加工項目,如灘涂的綠色食品加工、蠶鄉的絲綢產品研發;針對新農村建設,籌劃一批社會公共服務和旅游項目,如近湖近海的度假村、生態環保的“農家樂”;針對地方現有企業的深度發展,籌劃一批科技改革項目,如港口開發、灘涂開發、風能開發。在眾多可操作的子項目確立的基礎上制定招商目錄,建立招商項目庫,并根據國家最新政策和市場走向對項目庫進行適時的調整,不斷充實完善。要變“招商引資”為“選商引資”,變粗放招商為精細招商,堅決阻止小污變大污、大污成大害的項目登陸,堅決阻止虛假經營、破壞經營的項目上馬,堅決阻止只招商、未引資的項目投放。
3.整合土地存量資源,控規預審集約用地
隨著鄉鎮企業的迅猛發展,土地資源短缺的矛盾日益顯現出來,土地已成為鄉鎮政府招商引資過程中深受困擾的因素。面對越來越嚴峻的土地管理形勢,筆者以為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工作:一是對擬立項的建設項目用地進行控規審查,所有新建項目用那塊地、用多少地必須由政府相關部門、農民代表、專家學者聯合審查,方可準入;二是制定項目用地管理規范,落實集約用地制度。按投資總額、投資強度、土地用途來投放適當的土地額度,并且嚴格規定辦公及生活設施的占地率、項目開工投產的時間以及單位土地的財政貢獻等,有效保證土地資產配置率;三是盤活已建項目中的閑置土地,增加可利用的存量資源。對那些閑置或低效使用的土地進行普查摸底,立項卻遲遲上馬的,督促其加快建設步伐,并依法收取土地閑置費或收回土地;占地超規的長期閑置的,勸其有償調劑給急需用地的項目,避免土地利用的粗放和浪費。總之,要重點引進占用耕地少、科技含量高、附加效益多的項目,積極推進“少增地”、“零增地”招商,做到“成熟一片,投產一片,收益一片”,走出一條“寸土寸金”集約型發展之路,維護、保障擴大招商與合理用地的和諧局面。
總之,招商引資是一項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系統工程。各地的地方政府要充分認清自身職能,明確發展目標,理清發展思路,切實注意招商引資工作中已經出現和可能出現的問題,牢固樹立“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理念,確保招商引資走向科學發展之路。可以說,唯有如此,才能在創造良好環境吸引外來投資的同時獲得當地經濟社會的同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奎祥.鄉鎮“熱”招商究竟為誰忙[J].鄉鎮論壇,2008,(3):24.
[2]寇建國.鄉鎮招商切勿“饑不擇食”[J].鄉鎮論壇,2006,(10):22.
[3]茅媛媛.當前鄉鎮招商引資中土地閑置的問題及對策[J].北方經貿,2010,(1):33-34.
[4]劉玉安,吳鳳梅.健康發展鄉鎮企業——農村招商引資不能以污染環境為代價[J].消費導刊,2008,(1):247.
[5]歐陽靜.論被招商引資束縛的鄉鎮政權[J].廣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6,(1):16-19.
[責任編輯 陳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