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階段是職業生涯規劃系統性教育的萌發時期,也是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時期。但是調查顯示,目前初中階段職業生涯教育缺乏,情況不容樂觀。因此,應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闡述初中階段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現狀和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全面和系統的對策思考,即既要發揮學校的主陣地作用,也要發揮家庭和社會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
關鍵詞:初中階段 職業生涯教育 問題
中圖分類號:G6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7-0307-02
近幾年來,國家和教育部也高度重視職業生涯教育,把它作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同時各級各類學校也開展了相關的實踐和研究。但相對于國外的發展狀況,中國的職業生涯教育還處于起步階段。特別是在初中階段這個學生發展的重要時期,職業生涯教育狀況不容樂觀。由于學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缺乏、家庭日常職業生涯引導教育的偏差、社會職業生涯教育氛圍的淺淡和初中時期青少年身心特點的綜合作用,初中學生對社會職業了解不多,對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不清楚,在個人職業發展前景規劃方面明顯缺乏指導,導致一部分學生結束正規九年義務教育后,出現升學無望,就業無門的狀況,一片迷茫,不知路在何方。
一、中國初中時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現狀和問題
1.初中生對自我認識不全面。調查發現,初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我認識能力,但是自我認識還不是很全面。在“你了解?”和“你了解自己的?”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能力以及優點和不足的比例只占36.3%和37.9%,不了解和了解一些的分別占到63.7%和62.1%。調查充分顯示,初中學生對自我的興趣、愛好、特長、能力、優點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判斷和認識,但是對自我認識還不夠全面,相當多的學生對自我還缺乏正確的認知和了解,對與興趣、愛好、特長、能力、優點密切相關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更是淡薄。
2.初中時期學生對職業認識不完整。現在社會上的職業眾多,要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能力、性格、興趣、愛好等對將來職業有一個設計,就必須讓孩子接觸各種職業,了解各種職業信息。調查顯示:初中生對職業的認識不完整,認識片面,對職業的認識也存在很多誤區。具體表現為:第一,初中生受社會輿論、媒體宣傳影響較大,對社會職業的構成了解不全面,在“哪一類是你大學畢業后期待從事的工作?”的調查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企業、事業單位負責人,商業服務業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所占比例分別是36.7%、18.4%和16%,這說明初中學生對社會職業關注受老師、家長和媒體的影響,集中于教師、醫生、工程師、公務員等社會影響力較大、收入穩定或高收入的職業,而生產一線的工人、農民、技師、農藝師卻排斥在學生的視野之外,對技術操作型的許多勞動崗位(如工人、農民工、清潔工等)更是表現漠然。第二,初中生對社會職業的了解途徑不豐富,比較片面。了解途徑排在前三位的是電視、家長和朋友,而其他本該發揮重要作用的如老師、報紙和社區卻沒有很好地發揮作用。還有初中學生普遍認為培養某項職業能力很重要,但愿意在初中畢業后接受職業技術教育的學生卻很少。這一方面反映了學生缺乏社會職業意識,缺乏對構建明智、現實的職業發展規劃重要性的認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輕視職業技術教育的傳統觀念在學生思想上的印痕。
3.初中時期學生職業規劃意識淡薄。增強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是職業生涯教育的關鍵。初中時期是學生對前途的現實性的探索和實驗性的選擇時期。這一時期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個性化色彩非常鮮明,老師和家長要加強引導,幫助學生增強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并作出初步的職業嘗試。調查顯示:中國初中學生對職業和個性的關系認識較清楚,已經具備一定的職業判斷能力,但是總體而言中國初中生的職業規劃意識還是很淡薄,不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更與其他發達國家初中生的職業規劃意識存在較大的差距。在調查中僅僅有31.3%你聽過職業生涯規劃,高達68.7%的初中生不記得或者根本沒有聽說過職業生涯規劃,有了解和系統學習過職業生涯規劃的人就更少了;高達70%的初中生不知道或者不清楚自己將來比較適合從事什么職業;認為應該在初中階段考慮職業生涯規劃初中生只占26.2%。這些問題綜合說明現階段中國初中生在職業規劃上意識淡薄,而且滯后,如果不加以引導和教育,對學生以后的職業發展會產生很不利的影響,有的學生在將來會為此付出代價。
4.初中時期職業生涯教育課程和實踐活動的缺乏和偏差。職業生涯教育是中小學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職業生涯教育課程主要以班級或小組團體活動的方式進行教學與實踐,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但是調查顯示,中學學校職業生涯教育課程缺失,很少有學校開始職業生涯教育課程,即使有,也是走形式,大部分學校也沒有按照各年級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各種主題實踐活動,與社會發展趨勢和學生生涯發展不相適應。在對老師的調查中,只有9.2%的學校有開設人生設計或職業生涯教育的相關課程,班主任很少教育學生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來選擇職業,只有1/10的老師有在課上強調職業選擇的重要性,這些問題顯示學生在學校的學習中,關于職業生涯的教育內容嚴重缺乏。有的初中學校即使有舉行社會實踐活動,出于安全考慮,只是讓學生做簡單的參觀,而關于職業的主題實踐活動不僅次數少,而且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當問到老師“您學校在課外活動中有沒有組織學生參觀一些職業如醫生所從事的工作”時,回答沒有或不清楚的比例高達91.8%,回答有的比例只占8.2%,與中國小學階段還有一段差距,更不用說和國外發達國家相比了。這說明在初中時期,由于升學壓力、老師和家長的一些認識誤區,初中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時間減少,更不用說職業實踐和職業實習了。
二、加強初中時期職業生涯教育的對策思考
在初中時期開展職業生涯教育是一項復雜、艱巨的工程,最主要的是要充分發揮學校的主陣地作用,同時還需要家庭及社會各界的密切協作和共同努力來樹立正確的職業生涯教育意識,擴大職業生涯教育范圍,提高職業指導水平,擴展職業生涯教育的手段和渠道。
1.增強教師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意識和能力。第一,教師要樹立對學生理性的職業期待,避免提高學生未來擇業的機會成本。教師要充分重視職業生涯教育這項工作,尤其是班主任轉變教育觀念,加強相關專業知識的修養,以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設計。第二,各門學科任課教師要接受職業生涯教育培訓,并把職業生涯教育滲透于學科教學中。第三,培養專業化程度較高的專職職業生涯教育教師。中國的學校和教育部門要借鑒國外的標準,培養專業化的職業指導老師,在條件具備的地區和學校要按1∶500的比例配備專職的職業生涯教育教師。在目前現有的條件下,比較可行的做法是發揮班主任的作用。
2.發揮初中職業指導的作用和提升初中職業指導的水平。初中時期是職業指導的起始時期,中國中學的職業指導,包括升學與就業兩個方面,是以學生為本,發展個性,開發潛能,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教會學生學會選擇,引導學生合理地進行生涯設計,為升學或就業作好準備的一門學科。職業指導有助于提高教育質量,有利于畢業生的合理分流,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和個性發展。因此作為初中學校發揮初中職業指導的作用和提升初中職業指導的水平:要加強職業價值觀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建立學生個性檔案,全面了解學生的現狀和特點,突出職業指導的目標化;提供職業信息服務,讓學生了解職業特點;積極開展咨詢指導,幫助學生確立自己的職業定向;組織學生參加校外課外活動和社會公益勞動,培養其職業素質;推進職業指導,要注意學生成長的階段性。
3.開設職業生涯教育的相關課程。根據初中學生的特點,采取多種方式進行職業生涯課程的教育。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開設公選課或必修課,引導、幫助和鼓勵不同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以及未來的從業方向,選擇各不相同的課程組合,以滿足未來升學和就業的需要,為自己的未來設計一份藍圖。同時加強對家長的職業生涯規劃的培訓和運用專題教學法進行職業生涯教育。
4.靈活開展各種以職業體驗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活動作為職業生涯教育的重要載體,應當充分發揮其作用。因此,通過開展以職業體驗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初中學生熱情參與各種職業體驗活動。(1)勞技滲透,實現學生的自我角色塑造。(2)活動展示,增強學生的自我成功感。(3)實地參觀和實習體驗,幫助學生體驗工作環境和獲得第一手職業信息。(4)加強就業創業教育。
5.針對初中時期青少年心理特點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初中階段處于青春期階段,其中心任務是解決強烈的自我意識與身心限制的矛盾,所以初中生涯發展的重點是進行生涯探索和生涯規劃與計劃的準備,要分時期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初中時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主要是從自我覺察、生涯覺察、生涯規劃三個方面進行設計的,每一方面包括多個相關的主題,并且在不同的年級教學內容側重點也有所不同,比如初中一年級的內容側重自我覺察,輔以少部分職業初探,初中二年級以認識生涯類群為主,側重生涯覺察,初中三年級以生涯規劃為主。
在學校發揮主陣地作用的同時,家庭要發揮積極的協助作用,如家長要轉變教育方式,注重培養初中學生的興趣、愛好,關注初中生性格的發展;要重視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職業意識;社會要創造良好的條件,如引進國外先進的測評工具,加快國外人才測評工具和方法本土化的研究與開發;完善職業信息系統,提供多種形式的職業信息服務;建立初中職業生涯教育的組織和制度保障(調查數據來源于福建省青少年職業生涯規劃系統教育現狀調查)。
參考文獻:
[1]應雅泳.關于基礎教育階段開展職業生涯教育的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08,(3):78-79.
[2]吳大同,孫麗華.中學生生涯規劃要關注內因素[J].科學教育研究,2007,(9):51-52.
[責任編輯 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