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持續上升,這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各方面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實證結果表明:人民幣升值會帶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的增加。在人民幣升值背景下,我們應抓住機遇不斷調整和完善對外直投策略,促進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持續、快速地發展,以與中國整體經濟實力以及在世界上的經濟地位相匹配。
關鍵詞:人民幣升值 人民幣匯率 對外直接投資
中圖分類號:F82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7-0061-02
一、人民幣匯率走勢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現狀
1.人民幣匯率走勢。自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走勢基本呈現出“大漲小跌“緩慢盤升的特點。2005年人民幣匯率保持小幅升值;2006—2007年人民幣升值速度加快,匯率波動幅度增大;2008年以來更是一路“破關”,4月10日邁入“六時代”;2009—2010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6.8368~6.8201區間內小幅度的波動;直至2011年4月15日,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5301元,創匯改以來最高,這一價格與匯改前的8.2765相比,累計升值達到了21.1%。此外,中國目前居高不下的外匯儲備水平與緊縮的貨幣政策手段,會使得人民幣在未來較長的一段時間內繼續保持升值的態勢。
2.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現狀。自2001年中國加入WTO以后,中國的對外開放水平迅速提升,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總量呈加速增長。據統計,2009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達到565.3億美元,從存量上看,截至2008年底,中國隨外直接投資企業超過了1萬家,對外直接投資額累積達1 179.1億美元。2002—2008年年均增長率達到143%。
盡管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規模加速增長,但仍存在著不少問題:(1)從投資規模來看(如表1所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和實際利用外資總額都在不斷增長,2002年和2003年連續兩年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吸收FDI第一大國;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體規模相對偏小,2007年之前每年對外投資與引進外資的比例一直小于0.3,這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93),與中國整體經濟實力以及在世界上的經濟地位嚴重不相符。(2)從投資地區來看,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的投資地區分布不均衡,主要幾種在亞洲和拉丁美洲地區。這種過分集中的地區分布,不但不利于分散風險,而且會造成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企業的自相競爭的“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結果。(3)從投資行業來看,中國的對外投資結構過于低級化,第一、第二產業在中國FDI中所占比例已經超過80%。這種低級化的投資結構會對中國參與國際分工產生不利的影響。(4)從投資方式來看,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方式比較單一,超過七成的對外投資企業屬于投資新建企業,且經營形式以合資和跨國并購為主。
二、人民幣升值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分析
1.人民幣升值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規模的影響。傳統理論認為,本國貨幣升值有利于本國進行對外直接投資:一方面,一個國家的貨幣升值意味著外國貨幣對本國貨幣貶值了,即以本幣衡量的外國資產價格、市場上的原材料價格以及名義工資降低了,本國對外直接投資所需要的投資成本減少;另一方面,匯率的小幅穩步提升必定會提高本國經濟和貨幣在國際經濟中的地位,為本國對外投資企業提供更好的對外投資條件。
為了研究人民幣升值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我們利用1999—2009年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和中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凈額的年度數據,建立了一元線性回歸基本模型:LnFDI=β0+β1LnE+μ。其中,FDI為中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凈額;E為直接標價法表示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并利用Eviews6.0軟件對上述兩個變量的平穩性和協整關系進行了檢驗,結果表明:兩個變量都是二階單整,且變量LNFDI和LNE有協整關系,其協整回歸方程如下:
LNFDI=118.9764-17.19524LNE
(4.9871)(-4.8101)
長期來看,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和人民幣的匯率之間存在著負相關的關系,即人民幣每升值1個百分點,會帶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增加17.19524個百分點。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兩個P值分別是0.2972和0.0246,說明變量LNE是LNFDI的格蘭杰原因,但LNFDI不是LNE的格蘭杰原因,即人民幣匯率變化是引起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規模變化的格蘭杰原因。
表2
2.人民幣升值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主體的影響。人民幣升值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投資主體帶來的最顯著的影響是對外直接投資企業的數量明顯增多。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主體的主要力量是國有企業和有限責任公司,由于人民幣升值帶來了新機遇,許多創新型企業踏入這個新領域,例如股份有限公司、私營企業、股份合作企業、集體企業、聯營企業等,中國的投資主體趨于多元化和合理化。
3.人民幣升值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方式的影響。在人民幣匯率波動和眾多其他因素的影響下,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企業的投資方式和對外合作方式趨于多樣化和創新化。根據國家統計局網站統計,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模式主要有投資辦廠、興建生產基地、跨國并購、參股控股等投資方式。
4.人民幣升值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產業結構的影響。要實現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快速發展,就必須調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產業結構,而人民幣升值恰好給中國出口型投資企業提供了這個契機。行業中的優勢企業由于人民幣的升值更占優勢。
三、人民幣升值背景下中國發展對外直接投資的策略
1.投資主體策略。一方面要積極培養中小投資主體:中小型民營企業相對于國有企業具有更強的產權、營銷、成本等方面的競爭優勢:在產權方面,國有企業由于委托代理等因素往往會造成化公為私、私吞投資款項等現象的發生,而中小型民營企業由于投資者就是經營者并且企業內部管理層較少,化公為私等現象發生的幾率較低,另外投資者會首先考慮自身利益謹慎投資;在營銷方面,對于長期在國內處于壟斷地位的國有企業來說,中小型民營企業對于東道國的市場更為敏感,能更快的適應和挖掘東道國的市場;在成本方面,相比大型的國有企業,中小型民營企業無疑是無論在人力、技術還是生產方面的成本都占有很大的比較優勢。中小型民營企業為了盈利會從利益最大化角度配置人員,充分發揮和利用現有人才,達到效率最大化。另一方面要加強企業的管理水平:中國對外投資企業缺乏高技能、高創新能力、高素質的管理、科技、法律等方面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另外,對外投資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現在投資分析制度、財務預算制度、財務分析制度等。對外投資企業應盡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有效的激勵機制,進一步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優化企業內部經營環境,進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率。
2.投資區位選擇策略。在人民幣升值背景下,企業的對外投資的區位選擇更要靈活多變。首先,可以針對性的加大對發達國家的直接投資。因為發達國家具有技術以及管理上的優勢,且市場潛力較大,擁有較強的消費能力,對發達國家直接投資的收益率相比較高。并且發達國家擁有一些難以通過外部市場交易獲得的高端技術,中國可通過在發達國家設立研究機構學習這些高端技術。其次,可以選擇性的對一些發展中國家進行投資,相比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投資進入障礙較少,資源性較強,并且其投資空間及投資潛力較大,發展潛力巨大。并且對于中國經濟近年來的迅速發展,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的資源型投資可以極大緩解中國的資源緊缺狀況。
3.投資方式結構策略。在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可以適當轉變經營方式,靈活應對升值壓力。人民幣升值最直接影響到的是價格,所以一些企業如果能夠采取措施控制其商品的價格,這會大大減少人民幣升值對企業的影響。一些純粹的出口企業,可以轉變經營方式,轉型為供應商,直接在國外創立自己的品牌、自己的營銷網絡以及自己的服務體系,更為直接的接觸其商品的購買者,也可對購買者進行調研,掌握其偏好的變化,進而建立消費者對產品的信任感,逐步使自己的產品同其他同類產品差別化,從而可以部分的控制其產品價格,減少匯率波動產生的影響,也可以賺取超額利潤。
4.政府宏觀扶持策略。政府的扶持會使一些融資困難、信息缺乏以及投資風險過大的中小型投資企業得到極大的發展,在人民幣升值趨勢下,政府的扶持無疑是加快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發展強有力的催化劑;而且在這種背景下鼓勵中國企業發展對外直接投資,有利于解決流動性過剩,平衡國內外經濟,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1)簡化省批程序。政府可以適當放寬審批政策,簡化審批程序,使各種類型的企業處于同一起跑線上競爭。(2)給予投資者鼓勵優惠政策,加快生產結構的優化和升級。對于某些利用國內生產設備和生產資源出口到國外進行投資建廠的,政府可以適當縮減出口稅收;對于某些投資潛力大發展前景好的投資企業給予適當的優惠貸款;對于一些在國外投資并開發出國內缺乏的技術產品或資源材料的企業,在中國進口時也可給予減少稅收以及外匯補償的優惠。(3)加大對中國對外投資的法律支持力度,完善相關的法律體系。(4)積極參加同各種地區性的經濟合作,通過簽訂互利互惠的雙邊或多邊協議,推動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參與區域性的經濟合作組織的投資項目,改善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王曉東.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現狀及發展戰略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0,(9):105.
[2]張淑泉.淺談人民幣升值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J].北方經濟,2007,(3):118-120.
[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