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農村小額信貸的宏觀效率包括小額信貸運作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效率和政府監管農村小額信貸市場的效率,其影響因素主要包括農村地區貨幣量與農村經濟總量比率、農村地區貨幣結構比率、政府調控農村小額信貸措施的影響力、政府調控農村小額信貸效果與預期目標的偏離程度等。受農村小額信貸運作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效率較低和政府監管農村小額信貸市場的效率較低的影響,目前中國農村小額信貸的宏觀效率較低。
關鍵詞:小額信貸 信貸效率 宏觀效率
中圖分類號:F832.4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7-0069-03
中國農村小額信貸效率是指農村小額信貸運作能力的大小,主要包括小額信貸的宏觀效率和微觀效率。在改革開放前的計劃經濟體制中,中國農村小額信貸(金融)是嚴格按照國家的計劃安排進行的,由于金融機構(農村信用社)單一、信貸方式單一、排斥市場作用和缺乏競爭,所以總體效率不高;改革開放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農村小額信貸效率在逐步提高,但與發達國家和新興工業國家相比,中國農村小額信貸效率還處于較低的水平上,農村小額信貸效率低下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一、中國農村小額信貸宏觀效率的影響因素
農村小額信貸的宏觀效率包括小額信貸運作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效率和政府監管農村小額信貸市場的效率;農村小額信貸的宏觀效率越高,小額信貸作用于農村經濟發展的效率和政府監管農村小額信貸市場的效率越高,農村小額信貸結構便越合理,小額信貸資金越安全。
小額信貸運作對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效率體現在農村地區貨幣量(包括通貨量、貨幣總量和貨幣結構)與農村經濟總量的關系上。所謂小額信貸運作對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效率是指在一定的農村經濟貨幣化或金融化程度條件下既定農村經濟總量對貨幣需求的大小。小額信貸作用于農村經濟發展效率越高,農村經濟總量對貨幣量的需求也就越小,農村地區貨幣量與農村經濟總量的比率也就越低。
小額信貸運作對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效率分析可通過農村地區貨幣量與農村經濟總量比率、農村地區貨幣結構比率等若干方面來考察。一是農村地區貨幣量與農村經濟總量比率。農村地區貨幣量與農村經濟總量比率既是反映農村經濟貨幣化程度的指標,也是從宏觀上衡量小額信貸作用于農村經濟發展效率的指標。農村地區貨幣量與農村經濟總量比率分為三個層次比率,即農村地區通貨量(M0)與農村經濟總量比率、農村地區貨幣量(M1)與農村經濟總量比率和農村地區廣義貨幣量(M2)與農村經濟總量比率。二是農村地區貨幣結構比率是農村地區廣義貨幣中不同層次貨幣之間的比率,包括三個比率,即農村地區通貨量占貨幣量的比重、貨幣量占廣義貨幣的比重和廣義貨幣量占金融資產的比重。隨著農村金融創新的擴展和小額信貸效率的提高,在農村地區貨幣總量中通貨所占的比率、在農村地區廣義貨幣總量中貨幣量所占的比率和在農村地區金融資產總量中廣義貨幣所占的比率會下降。
政府監管農村小額信貸的效率高低可通過兩個方面來考察:一是政府調控農村小額信貸措施的影響力,二是政府調控農村小額信貸效果與預期目標的偏離程度。一般來說,政府監管農村小額信貸效率越高,金融監管當局對小額信貸的調控能力就越強大。政府監管農村小額信貸效率高,人民銀行提高或降低小額信貸的基準利率,會帶來農村小額信貸資金供給和需求主體靈敏反映;政府監管農村小額信貸效率低,人民銀行提高或降低小額信貸的基準利率,農村小額信貸資金供給和需求主體對調控措施反應會非常冷淡。在政府調控農村小額信貸效果與預期目標方面,政府監管小額信貸效率越高,政府調控小額信貸預期目標實現的程度越高,偏離程度越低。
二、衡量中國農村小額信貸宏觀效率的指標體系
從小額信貸效率概念界定和影響小額信貸宏觀效率的因素分析,可以設計出衡量中國農村小額信貸宏觀效率的指標體系:小額信貸運作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效率指標和政府監管農村小額信貸市場的效率指標(見下頁表1)。
依據影響中國農村小額信貸宏觀效率的因素重要性,本文選取農村地區貨幣量與經濟總量比率這一指標來評估中國農村小額信貸的宏觀效率水平。農村地區貨幣量相對于農村經濟總量的相對規模往往體現了一國農村金融市場發展和經濟發展的匹配狀況,因此,農村地區貨幣量與經濟總量比率既反映了中國農村地區貨幣化程度,又基本上代表了中國農村小額信貸的宏觀效率。
三、中國農村小額信貸的宏觀效率現狀
(一)農村小額信貸運作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效率不高
農村小額信貸的宏觀效率包括小額信貸運作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效率和政府監管農村小額信貸市場的效率。小額信貸運作對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效率是指在一定的農村經濟貨幣化或金融化程度條件下既定農村經濟總量對貨幣需求的大小。小額信貸作用于農村經濟發展效率越高,農村經濟總量對貨幣量的需求也就越小,農村地區貨幣量與農村經濟總量的比率也就越低。
農村地區貨幣量與農村經濟總量比率主要是農村地區通貨量(M0)與農村經濟總量比率、農村地區貨幣量(M1)與農村經濟總量比率和農村地區廣義貨幣量(M2)與農村經濟總量比率。眾所周知,農村地區通貨(M0)只是最小統計口徑下的貨幣,而在中國現行的農村居民收支形態的統計資料中,現金收入同實物性收支是相對應的,故該現金的統計口徑應該大于M0;因此,農村地區通貨量(M0)與農村經濟總量比率、農村地區貨幣量(M1)與農村經濟總量比率不能完全反映出中國農村經濟貨幣化程度。
在金融發展理論及其實證研究中,廣義貨幣量(M2)與農村經濟總量比率是一個用來衡量經濟貨幣化程度的經典指標,簡稱貨幣化比率。Mckinnon(1973)認為,“貨幣總量(M2)與國民生產總值的比率——向政府和私人部門提供銀行資金的鏡子——看來是經濟中貨幣體系的重要性和貨幣實際規模的最簡單標尺。”計算中國農村廣義貨幣量(M2)與農村經濟總量(GDP)的比率,這一指標基本上可以反映出農村經濟貨幣化程度。如果按照Goldsmith(1969)以貨幣化比率為標準,把經濟貨幣化程度劃分為三類,即貨幣化比率在0.21~0.50之間的經濟貨幣化程度為初級階段、在0.51~0.90之間的經濟貨幣化程度為中級階段、在0.91之上的經濟貨幣化程度為高級階段,中國目前農村經濟貨幣化程度仍較低。
貨幣化比率只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金融發展水平的良好指標,但不能準確地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金融市場的宏觀效率。在經濟貨幣化程度既定的情況下,較高的M2 /GDP意味著金融市場效率較低。由于中國農村金融市場不發達導致小額信貸集中于農村金融機構,農村金融機構單一和小額信貸金融商品單一,從而所創造的小額信貸資金供應量較多;農村小額信貸機構不良資產率較高且不能得到及時的沖銷;加上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緩慢,農村長期處于落后狀態,農戶對未來收入增長形成悲觀預期導致農戶謹慎性貨幣需求的增強,貨幣流通速度下降;這些造成了中國農村小額信貸的宏觀效率較低。中國農村小額信貸效率不僅遠遠低于發達國家農村金融,也低于新興工業化國家的農村金融。中國農村小額信貸的宏觀效率較低主要表現在中國農村貨幣化比率指標與農村經濟增長之間越來越不相聯系。
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以前,農村小額信貸在農村工業發展上發揮了較大的作用,一些研究也證明,在這一段時期鄉鎮企業的融資對農村小額信貸機構如農村信用社、農業銀行等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在這之后,農村小額信貸在農村工業發展上的作用態勢發生了逆轉,農村小額信貸在農村工業發展上的作用逐漸弱化,并且一直處于較低水平;與此同時,中國鄉鎮企業的發展速度也逐漸放慢,導致了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甚至停止。由于農業生產的比較利益低下,使農戶不愿投資農業生產,農村小額信貸在農業發展上發揮的作用一直較小。總的來說,中國農村小額信貸運作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效率是比較低的。
(二)農村小額信貸市場的政府監管效率不高
中國農村小額信貸的政府監管效率也比較低。中國人民銀行對農村金融機構面向農業生產發放的小額信貸利率實行嚴格管制,雖然農村金融機構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有權自行決定農業生產貸款利率上下浮動的幅度,但是農村金融機構發放農業生產小額信貸的利率變動范圍不大。在農村金融機構發放從事農業生產農戶的小額信貸的經營成本較高的情況下,農村金融機構即使按照人民銀行允許的最高利率發放農業生產貸款,每一筆農業生產小額信貸的收益也不能彌補其成本。根據調查研究得知,目前,中國農村金融機構發放給從事農業生產農戶的小額信貸成本率比發放給從事非農業生產農戶的小額信貸成本率高出0.5%,比發放給城鎮企業貸款成本率高出0.76%,而收入率卻比發放給從事非農業生產農戶的小額信貸收益率、發放給城鎮企業貸款收益率分別低1.03%、1.39%。由于農業生產小額信貸風險與收益不對稱,雖然中國人民銀行不斷出臺鼓勵農村金融機構增加支持三農發展的小額信貸,但農村金融機構卻逐漸減少向從事農業生產農戶的小額信貸發放。
綜上所述,由于中國農村貨幣化比率指標與農村經濟增長之間越來越不相聯系,受中國農村小額信貸運作對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效率較低和政府監管農村小額信貸市場效率較低的影響,中國目前農村小額信貸的宏觀效率較低。
參考文獻:
[1]約納森·莫達奇.關于小額信貸的可持續性問題[J].曹洪民,譯.中國農村經濟,1998,(9):66-68.
[2]梁山.對農戶小額信貸需求、安全性、贏利性和信用狀況的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2003,(6):23-26.
[3]楊軍,朱曄.農村信用合作社財務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農業經濟,2003,(1):35-37.
[4]戴志平.從國外經驗看中國當前農村小額信貸的發展問題[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8,(11):12-14.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on Macro-Efficiency of Rural Microfinance
LI Juan
(The Humanities College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128,China)
Abstract:The macro-efficiency of rural microfinance comprehends action efficiency of microfinance on rural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government supervisory efficiency. The influence factors include ratio of rural money supply to rural economy total value,ratio of rural currency structure,government influence of regulation measure to rural microfinance and the deviation level of government regulation rural microfinance effect to anticipated targe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relatively low action efficiency of microfinance on rural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government supervisory efficiency,the macro-efficiency of rural microfinance is relatively low.
Key words:microfinance; financial efficiency; macro-efficiency
[責任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