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資源集聚是資源合理配置的重要前提,而人才這一資源要素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人才的可獲得性和精致程度是經濟發展的根本條件,于是,關于人才集聚問題的研究變得尤其迫切。中國政府作為經濟建設的指揮者,在人才集聚問題上的定位一定意義上決定了其經濟的發展。而海歸人才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備受關注。
關鍵詞:人才集聚 人才供求 海歸人才 政府定位
中圖分類號:F2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27-0135-02
導論
政府定位即政府在人民生活、經濟建設、文化進步等社會生活中的職能與作用,回答了政府該做什么與不該做什么的問題。對于政府在人才集聚中的作用,國內外學者早有研究。Olga(2002)通過一個“中心一外圍”平衡模型說明,城市中集聚的產生不僅僅是因為公司局域性不斷增長的利潤、交通成本以及勞動力流動性的相互作用,地方政府作為經濟中介人通過對教育投資使得人力資源的經濟外在性內在化,從而地方政府有機會在集聚中起到應有的推進作用。中國現階段市場經濟發展不成熟,不能完全正確引導經濟發展。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無疑占據著重要的指導地位。而人才作為經濟發展的戰略資源,成功實現集聚是經濟持續發展的關鍵,而海外歸國人才作為人才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其集聚問題備受關注。這時,政府在海歸人才集聚過程中的定位起了決定作用。
一、蘇州工業園區的現狀與訪談分析
改革開放、特別是1995年“中新合作”開辟工業園區以來,因政策和地緣等方面的特殊優勢,蘇州市在吸引和利用海歸人才的工作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從而推動了工業和經濟的迅猛發展。從一定意義上說,蘇州工業園區并沒有自然形成的高校集群,因此人才集聚、尤其是海外歸國人才集聚顯得十分重要。
為了促進蘇州進一步的發展,蘇州工業園區堅持五項措施,加快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1.扶持政策激勵人才。出臺《鼓勵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的實施意見》等政策,組建創業投資公司和擔保公司,設立科技發展基金、人才開發基金等,從薪酬待遇、社會保障等方面調動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加大力度培養人才。進行高教區建設,加強與國內外知名高校等的人才培訓合作,逐年擴大辦學規模,目前已形成年均5 000人以上的高層次人才培訓能力。同時,規定進區企業按職工工資總額的2.5%提取培訓費用,鼓勵企業加大人才培訓投入力度。
3.加快載體建設吸引人才。近年來,蘇州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園、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園,組建省級集成電路測試中心等創新載體,引進一批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研發機構、博士后工作站等,充分發揮創新載體對優秀人才的吸附功能。
4.加快產業發展集聚人才。政府致力于做大做強電子信息、新材料、精密機械、生物制藥等產業,著力引進優質項目。堅持招商選資與招才引智并舉,引進與區域產業發展相適應的人才。
5.完善優質服務留住人才。政府建立了優秀人才檔案調動、戶籍管理、家屬就業等的“綠色通道”,創辦專門面向外籍人士子女的國際學校、日裔子女學校,切實解決優秀人才到園區創業生活的后顧之憂。
為了具體了解海外歸國人才中心園區政府的現狀,明確五項措施的實施情況與效果,我們在蘇州工業園區進行了訪談,以下將結合訪談實錄對園區政府的定位進行評價,并提出初步建議。
從訪談中我們了解到園區政府的工作在以下方面仍存在不足:
1.政策需要落實,效率有待提高。從政府的“五項措施”可以看出,針對創業環境之一的政策環境,園區政府已經做了很多努力,但似乎只是一紙空文的較多,并不能夠落到實處。其次,辦事效率不夠高,可以說這是中國政府固有的問題,人員結構復雜,直接造成了辦事效率地下,決策的實施情況很不理想。因此這里也涉及管理機制問題。
問:您認為園區政府在海外人才創業環境的建設方面,還存在著哪些不足?你有哪些好的建議?
答:不足:主要是落到實處,辦事效率要高,要能夠說到做到,需要繼續完善(訪談對象:愛斯鵬藥物研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江山)。
答:團隊要系統化,不要一人一個腦袋??偟囊贫ù蠓结槪蠓较?,要規范產業鏈,不是一家。看清世界發展的總方向,產業前景,有多少用。引進企業到工業園區,要有系統的培優工程。中國是以領導為本,這種情況下那就可以:分任務,某位領導專門負責某家企業,把任務搞上來(訪談對象:福英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張福云)。
2.戶籍、子女教育等生活環境方面仍存在問題。從“五項措施”中可以看到園區政府已經著手改善海外歸國人才的生活環境,逐步縮小與國外的差距,但仍然需要更多努力。園區的交通、住房、戶籍、子女教育等都存在問題,與國外相比,醫療制度尤其需要完善,而戶籍問題同樣很受關注。這些歸根結底是國家經濟實力的問題,所以政府更應該加強經濟建設,人才作為經濟建設的決定性力量,不可或缺,因此園區政府更應該對海歸人士的建議給予足夠重視,并盡力改善。
問:您回國后在生活上與在國外的最大差異在哪里?您是如何評價園區目前的生活環境的?
答:差異很大,但是現在已經能適應,園區的交通、住房、戶籍、子女教育都存在問題等,而且醫院服務不是太好,尤其是九龍醫院,中國的醫療保險不具體而且不是很專業,覆蓋面比較少(訪談對象:愛斯鵬藥物研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江山)。
3.科研環境需要改進。從“五項措施”中可以看到,園區政府已著力于載體建設,引進了一大批國家級研發機構、博士后工作站等,增強科研能力,但訪談中我們發現,園區政府需要加強對技術向產品轉型的扶持。另外,政府需要加大質檢力度,高質量的原產品才能制造出高質量的成品,價值決定價格,從而創造更多的效益。而這自然涉及到質檢機制,從而關系到質檢是否是真正意義上的公開化、透明化。
問:在科研環境的營造方面,您認為園區政府哪些方面還需改進?
答:從技術推向市場這最初階段,政府需要加強扶持。的確,如果引進大企業,稅收增加,這回報是非常明顯的,但像我們這種是增加蘇州的自主創新能力?,F在對科研單位的投入太少,政府只是看到了近期(訪談對象:中科院蘇州納米研究所731室李炯)。
答:科研環境感覺還行,但原材料產品檢測不過關,質量不達標現象極其嚴重,造成創業成本過多(訪談對象: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副研究員 樓柿濤博士)。
4.選拔人才的政策有待完善。園區政府已經提供了一系列優質服務來企圖留住人才,效果卻不甚明顯,也并未在選拔人才上有所說明。(1)政府選才不能只看學歷,導致很多實戰型人才的流失,更要看能力。(2)園區要兼顧各種類型的人才。
問:到目前為止,園區政府為海外歸國人才提供的政策支持中哪些是令您滿意的,哪些是令人不滿意的?
答:在選才方面,不一定選擇與某一特定行業專業對口的,關鍵在于怎樣發揮其能力。海歸人才不一定非要高學歷,政府要看他們的能力、經歷和個人資源,學歷只是敲門磚。園區只注重納米科技等高科技人才,但咨詢、管理和服務類的人才也是很重要的(訪談對象:慧思科投資咨詢有限公司 夏強)。
二、建議
海外歸國人才作為人才中的特殊群體有其特殊性。首先,中國與海外國家有很大差距,這不僅體現在環境質量、生活方式等方面,更體現在工作環境方面。其次,經歷留學后,海歸人才在生活、工作等方面往往自我期待較一般人才高。這些特殊性促成了海歸人才在人才集聚中的特殊地位與需要。
因此,園區政府應根據海歸人才的特殊性而作出相應安排與改變:(1)落實政策,改善管理機制。園區的發展目前正需要切實有效的政策支撐,這里的政策并非是由官話、套話組成的一紙空文,而是適合其發展真正意義上的政策。因此園區政府需要從自身實際出發,詳細制定出各項有效的政策,并堅決無誤高效率的執行下去,提高決策的執行率,從而使得園區高效運轉。(2)合理人才選拔。在吸引人才的時候,政府應當學歷與能力并重,甚至更加看重能力,多領域吸引人才,從而使得集聚的人才素質更高,更適應園區的發展。(3)完善公共服務。在公共服務方面,園區政府在交通、住房、醫療、戶籍、子女教育等問題上都需要繼續努力改善,尤其是醫療和房價方面,政府需要站在公眾的立場上,進行適當的房價控制,避免房地產市場泡沫化更加嚴重。(4)改善科研環境。在科研環境方面,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強質檢力度,公開透明高效的質檢制度是保障原產品質量和成品質量的基礎;另一方面,園區政府需要重視科研單位的引進,核心技術的掌握才是未來發展的源泉。園區政府應營造健康持久的發展環境,更好的實現人才集聚。
總結
人才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資源,而海歸人才作為特殊人才群體,本身就具有高稀缺性、高創造性、高投入高回報性,如果園區政府能夠在人才集聚過程中確立正確定位,切實實施正確的人才集聚戰略,海外歸國人才將會成為蘇州工業園區發展的最優動力,園區也一定能夠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高地。
參考文獻:
[1]Olga Alonso—Villar,Urban agglomeration: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product diversity,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J].2002:
173-189.
[2]孫健,王東.地方政府在人才集聚過程中的角色定位研究[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
[3]陳學中,孫麗麗,李同寧.高層次人才集聚模式與發展戰略[J].科學與管理,2006,(4).
[4]陳素琴,高良,朱志榮.關于蘇州市人才集聚的現狀與對策[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2007,(1).
[5]紀順俊.蘇州:人才開發的社會化之路[J].中國人才,2009,(17).
[6]張樨樨.中國高技術產業集聚與高技術人才集聚互動關系的建模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11).
[7]趙堅,蔡躍進.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構建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J].中國培訓,2005,(4).
[8]張樨樨.產業集聚與人才集聚的互動關系評析[J].商業時代,2010,(18).
[9]世界八大科技園區掃描[N].新經濟導刊,2006-09-01.
[責任編輯 陳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