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物學科因其具有專業性強,知識結構復雜,應用廣泛的特點,使得傳統的生物課堂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而現代教育技術因其具有信息容量大、形象直觀、動態模擬功能強的特點,能有效地彌補傳統生物課堂教學中的缺點,對促進生物課堂的有效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 生物課堂 教學質量 教學內容
一、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現代教育技術
(一)生物課堂的有效教學
生物課堂的有效教學是指教師通過精密的備課,因材施教,對教材作出合理的加工與改造,設計適合學生的教學方針和教學模式,此外,還因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完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生物課堂上學到書本上的生物知識的同時得到德智體全面的發展。有效的生物課堂,首先,學生在生物知識的學習上要對生物感興趣,并投入到生物學科的學習中;其次,在學習過程中要有所提高,有進步,對生物知識獲得基本認識;最后,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獲得高效的學習方法,得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最終發展。
(二)現代教育技術的內涵及其與生物課堂的結合
現代教育技術是一種運用在教育教學中的理論與技術,它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在教學中運用教育理論和技術與計算機資源的合理利用,達到有效的教學目標。現代教育技術外延廣闊,包括傳媒教學、現代教育媒體、多媒體教學、數字音像技術、電子通訊技術、網絡技術等等。在生物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主要運用的是多媒體技術,這也是文章中主要討論的現代教育技術。
二、現代教育技術對促進生物課堂有效性的意義
(一)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模式,實現師生良性互動,提高教學質量
傳統的生物課堂教學模式是在45分鐘的課堂上教師居于絕對主體地位,掌控著教學內容、學習任務、學習目標和教學進程。簡單粗糙的教學工具和填鴨式教學方法與素質教育思想背道而馳。生物學科中有許多生澀難懂的抽象的概念,給教師教學和學生理解造成了極大的困難,使學生多走了不少彎路,導致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大大下降。在新課程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在生物課堂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以多媒體課件貫穿于整個課堂,充分體現教師的輔助作用,可以縮短學生的學習探究過程,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習興趣的同時使學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物知識的探究活動中,達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的教學模式,實現生物課堂上師生間的良性互動,提高了生物課堂的教學質量,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動態模擬,突破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重難點
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對知識的需求也不同。生物課堂教學的過程是教師輔助學生對生物知識內化的過程,傳統的生物課堂上,簡單粗糙的教學工具限制了教師對學生學習資源的灌輸,使學習資源多為板書、版畫和簡單的公式概念等靜態形式,只能反映生物學中的一些概念性和原理性的知識,很難把生物學科中人類生存環境、生物技術,行為科學等形象地展示給學生,也無法滿足不同的學生對知識的特殊需求。而在生物課堂上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尤其是對多媒體技術的運用,通過動態的、形象的模擬功能彌補了傳統生物課堂中的缺點,通過屏幕上的多維度動畫形式,使抽象的概念和規律變得形象生動,變無聲為有聲,變不可能為可能,使學生把動態的形象信息通過加工和重新組織得到對生物知識豐富的感性認識的同時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生物知識探索的興趣,使學生主動投入到生物的學習中,突破教師在教學中及學生在學習中的難點。如初中生物課堂上有一節生物細菌的內容,一位初中生物老師在課堂上運用了現代教學技術,生活情景導入課題,吸引了學生對細菌學習的興趣,到達了預想的教學效果。
(三)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習效率
生物知識包羅萬象,與人類日常生產生活、學習工作有著密切的聯系。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完成基本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的同時,注重對學生各方面綜合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也就是說在生物課堂上,教師除了要教授基本的生物知識,還要通過各種途徑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這無疑加大了教師的課堂教學負擔和學生的學習壓力。現代教育技術是為適應這一新課改而出現的,包括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電子通訊、遠程通訊技術、數字音像、虛擬現實仿真技術等。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現代教育技術因其具有信息量大,資源豐富,更新快,資源共享的特點在生物課堂教學中被廣泛運用,豐富了教師的教學資源和教學內容,充實了學生學習的背景材料和學習素材,加快了課堂的教學節奏,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和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學生在有限時間的課堂上接觸更多的知識,拓寬學生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如著名生物教師譚雪在教授《神秘的心臟》一堂課時,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用收集到的有關人體結構的圖片,把心臟在人體中的位置、大小、形狀、重量等基本信息用圖片展示在學生眼前。通過模擬心臟跳動的規律,并運用生活中房室瓣、動脈瓣開關的規律:只朝一個方向開。體會動脈瓣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然后再模擬制作出心臟血流的方向和規律,即心房——心室——動脈——毛細血管——靜脈之間的無限循環。然后,在課堂上運用聲音播放器播放了心臟跳動的節奏,讓學生感受正常心臟跳動的頻率,體會心臟的搏動。
現截取一段生物課堂中的教學內容:
師:通過前兩節課我們已經知道了心臟對于人體的重要性,這節課你想了解哪些關于心臟的知識?
生1:心臟的組成?
生2:心臟的位置?
生3:心臟有多大?
生4:心臟一分鐘跳動多少下?
師:看大屏幕,我們來看一下心臟的位置。是不是在身體的最中部?他的形狀像什么?大小跟我們的拳頭一樣大,他的重量是人體重的0.8%。下面我們看一下心臟神秘的內部結構。我們對心臟進行解剖,心臟被有規律地分成了四個小房間,它們分別左心室、左心房、右心室、右心房。看看這四個腔都跟什么相連?并用圖標出來,并總結一下他們之間有什么規律?……
師:現在我用播放器放一些心臟跳動的節奏,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心臟跳動的頻率,體會房室瓣和動脈瓣的運動。……
在這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運用了多媒體的功能,用課件介入教學進行演示,通過用圖片和動畫的形式把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講解的抽象知識形象化,節約教學時間的同時也為學生的思考提供了更形象和更準確的素材,通過在教學過程中設置一些題目,達到了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活躍了課堂氣氛,豐富了教學資源和教學內容,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
(四)形象直觀創設生物情景,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和學習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好的學習動力,然而,興趣和動機并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通過外界事物的趣味性、新穎性和獨特性來激發學生探索的心理需求和學習欲望。生物學科知識給人一種呆板深沉的影響,往往容易使學生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在生物課堂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通過形象直觀的情境創設,可以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強烈的興趣,激發學習動機和學習欲望。例如在講授魚類、兩棲類、鳥類等課時,可以使用這些視頻資源,為學生創設生動的、更加接近現實生活的教學情景,能把學生帶入神秘、奇妙的生物世界,引導他們主動學習。在講到海洋魚類時,播放了《海洋館》,學生看得如癡如醉,神情專注,這種教學效果比觀察真魚還要好。
三、總結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挑戰,打破傳統教學中的應試教育和題海戰術。新課程提倡的素質教育給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完成基本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的同時,注重對學生各方面綜合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現代教育技術具有信息容量大、形象直觀、動態模擬功能強的特點而被廣泛運用,在傳統的生物課堂教學資源有限,教學工具簡陋,教學方法落后呆板,使得生物課堂死氣沉沉。現代教育技術正好彌補這這一教學缺點,在生物課堂教育中現代教育技術的合理適當運用,豐富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促進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和對生物學科的探究興趣和學習欲望,突破了生物教學課堂中的重難點,對促進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陳守斌. 淺談現代教育技術在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中的作用[J]. 昆十四中教師專欄,2005(4).
[2]徐莉莉. 淺談現代教育技術在生物教學中的作用[J].中學教育,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