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高校刑法學基本原則教學中存在一定問題,而這些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學習者對刑法基本原則的理解,進而導致對刑事立法、司法的理解偏差。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首先與我國刑法目前對刑法基本原則的立法規定有關,其次與我國刑法學者對刑法基本原則內容的解釋有關。
我國刑法明確規定的刑法基本原則有三個:罪刑法定原則,罪刑均衡原則,平等適用刑法原則。絕大多數刑法學教科書基本上按照這一規定對三個原則進行了敘述分析,但對刑法基本原則的解釋和分析更多重視“實然”層面,忽略了“應然”層面,缺少對刑法三個基本原則立法規定的科學評估以及法理審視。
筆者認為刑法基本原則的教學中應該對三原則立法規定進行科學解釋并對其進行科學性評價,既要考慮到三個原則的“實然” 層面,又要考慮其“應然”層面,既要考慮三個原則對司法者的制約和限制,又要考慮三個原則對立法者的制約和限制。
一、罪刑法定原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校中比較通用的刑法教科書對罪刑法定原則的解釋更多停留在“實然” 層面,主要分析該原則對刑事司法權的限制,而忽視了該原則對刑事立法權的限制。教科書的這一誤解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該原則的教學。
“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從這一規定可以看出,我國對罪刑法定原則的立法規定與明確規定了該原則的其他國家對該原則的否定性規定不同,我國采取了肯定性和否定性相結合的方式,從“應然”層面看,采取否定性規定似乎更好。
罪刑法定原則自近代產生以來最初主要是限制刑事司法權:規定犯罪與刑罰的法律必須是成文法律,法官只能根據成文法律定罪量刑;禁止事后重法溯及既往;禁止不利于被告的類推解釋。這就是我國多數刑法學教科書所闡釋的罪刑法定原則的內容。隨著人權運動的發展,罪刑法定原則進一步發展為也限制刑事立法權:對犯罪構成要件及其刑事責任的規定要明確;禁止處罰不當罰的行為(處罰范圍合理):禁止不均衡的、殘虐的刑罰(處罰程度合理);禁止絕對不定期刑等??梢哉f,罪刑法定原則限制刑事立法權的功能是該原則最實質的方面,也是現代罪刑法定原則最重要的內容。但這一方面內容初學者往往不易理解,而教科書一般也不提或者輕輕帶過。所以導致在教學中教師很少涉及,有的即使涉及,也不容易講清楚。
二、罪刑均衡原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罪刑均衡原則是我國刑法三原則中爭議最大的一個原則。已有的刑法教科書對該原則的解釋差別較大,但目前似乎沒有哪一教科書做出了很合理解釋。
“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 對于這一立法規定,通說命名為“罪責刑相適應原則”,但如此理解是有問題的,這一誤解是注釋刑法學者跟在立法者后繼續犯錯誤。
該原則的立法規定邏輯上講不通。我國刑法學通說認為,刑罰是刑事責任的主要方式,刑事責任(刑罰方法或者非刑罰方法)是犯罪的法律后果。按照通說理解的話,上述規定變為“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罰方法或者非刑罰方法相適應?!?。很明顯,該規定有誤。
有的教科書將“刑事責任”解釋為主觀上有責的“責任”,但這一解釋與我國刑事責任的通說概念矛盾,并且與對刑法規定中的“刑事責任”概念的體系解釋結論不一致。
實際上,該原則的“應然”含義是指“刑罰輕重必須與犯罪行為的客觀危害與行為人的罪過及其人身危險性相適應?!备鶕@一理解,將該原則命名為“罪刑均衡原則”似乎更妥當,在這里,罪分為已然之罪與未然之罪,刑分為報應之刑與預防之刑。報應之刑與已然之罪相適應,而預防之刑與未然之罪相適應。已然之罪包含了“犯罪行為的客觀危害與行為人的罪過”的含義,未然之罪包含了“行為人的人身危險性”的含義。這樣理解該原則比較符合1997年刑法所體現的精神。
筆者認為,該原則的立法規定本身有重大瑕疵。而該原則的立法規定在刑法解釋論上又難以解決,因此需要通過刑法立法論解決,也就是修改罪刑均衡原則的立法規定,筆者建議可以根據上述該原則的“應然”含義對此原則做出修改。
罪刑均衡原則不僅在司法層面制約和限制司法權,同時在立法層面制約和限制立法權。
三、平等適用刑法原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p>
該原則的立法規定淺白易懂,一般都認為,這是三個原則中最簡單,似乎意義也不大的原則,刑法教科書一般將其內容解釋為:司法者在定罪、量刑、行刑上相似情況相同對待。應該說這是對立法精神的準確把握。正因為此,該原則在教學中很難讓學生明白刑法平等的法理。
從“應然”的刑法法理角度透視,可以發現該原則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它僅僅是個司法原則而不是立法原則,即該原則僅僅制約和限制刑事司法權而難以限制刑事立法權。
刑事立法權不平等的實質不正義會因為平等適用的司法權運作使得實質不正義變成現實。以盜竊方式貪污與普通盜竊罪在立法上的不平等是典型的表現。因此,需要通過立法修改該原則。建議改為:“任何人在刑法上一律平等?!痹撛瓌t相應也命名為“刑法平等原則”。
刑法三個基本原則在立法設計上都存在不足,同時對三原則的學理解釋也存在著對其限制刑事立法權功能關注不夠的問題。而這兩個問題都應該引起刑法教學者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