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課程是中職院校學生必須要學習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具有很強的人文性、實踐性以及民族性,它對于中職學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科學文化素養以及綜合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形成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本文主要從語文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點出發,提出了語文教學在中職教育中的主要作用,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語文 教學 中職 教育 作用
一、語文教育的特點
(一)語文教育具有人文性
語文本身就是屬于人文類的學科,它不同于數學、物理、化學以及生物等等的自然學科,對于自然學科來講,它是由原理、公式、定理以及法則等等來組成的,而這些原理、公式、定理以及法則等等就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一個認識,它具有客觀真理性。對于這些學科的教學,首先是要把原理和公式理清,之后再圍繞這些公式來進行練習鞏固,而且這些練習的答案通常都是唯一的。但是,對于語文來講則是不同的,它是作用于人們的精神領域的,而且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精神領域。另外,有很多的語文教材本身就是具有多重意義的,而且其內容十分豐富,啟發性十分強,人們對語文材料的反映也是各不相同的,對于同一個材料,不同的人會有完全不同的理解。
(二)語文教育具有實踐性""
在人文學科中,語文與歷史等等的學科也是有很大不同的,歷史是由大量的史實以及歷史的觀念構成知識,而語文課程則是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語文中的閱讀以及表達等等其實都是一種實踐的行為。
(三)語文教育是民族化的
對于語文課程來講,必須要對漢語言文字的特點進行考慮,考慮其對識字、閱讀、寫作以及口語交際等等的影響。
漢語極其富有靈性,它的特點就是抽象、靈活并且富有彈性,它具有很大的創造空間。漢字則是附有神韻的,它有著審美的價值,漢字是由形、音以及義構成的,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形,象形、會意以及形聲等等都是漢字所特有的造字方法。對于拼音來講,它是單腦的文字,而漢字則是左腦和右腦并用的復腦文字。漢字是因形而求義以及因聲而求義的,所以,不需要死記硬背。對漢字的學習、理解、探究以及書寫是一件附有趣味的事情。漢字詞組十分靈活,其實常用的漢字只有三千個,但是它們卻能夠組成不計其數的詞,有些新詞更是十分富有創意,讓人能夠一目了然。
二、語文教學在中職教育中的作用
(一)中職語文教育是文化傳承的媒介
對于我國的傳統文化的精華來講,它幾乎都是蘊藏在各種各樣的文學作品當中的,但是就目前而言,語文教育對這些的挖掘仍然是不夠的,沒有繼承就根本談不上發揚,對于中職學生來講,如果對我國的傳統文化缺乏了解,那勢必會造成下一代的民族認同感以及歸屬感欠缺,從而使得民族文化出現斷層。其實,我國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以及宋明理學等等都蘊含著我們中華民族豐富的傳統美德,它們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特別是儒家文化,它是中國兩千多年的主導文化,它當中所包含的仁義禮智信的文化內涵是人的立身處世的基本原則等等,這一系列都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之精華,不管是在過去,還是在現在,或者是在未來,人們都應該對其有所了解,并把其發揚光大。
中職語文課本中也選擇了一些比較有名的文章,讓學生來對我國的傳統文化精華進行學習,比如《論語》《孟子》《荀子》以及《莊子》等等的選文以及一些知名的文章,學生對這些文章的學習,就能夠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進行了解和汲取,就像《大學》中所提出來的修身、齊家、治國以及平天下,還有格物致知等等的觀點,至今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另外,我們國家所提出來的對國民進行公民道德教育并且頒布了愛國、守法、明理以及誠信等等的公民道德準則,都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之下的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進行的發展,也就是新的闡釋。這些都充分證明了傳統文化的生命力之旺盛。通過這些的學習,中職學生就能夠成為真正有思想的人,而不是只會動手的“工具”,從而使得中國傳統文化能夠在中職學生的深刻理解中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而學生也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養。
(二)中職語文教育是育人的主要陣地
這一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中職語文教學一貫主張的是文道的結合,語文是一門具有很強綜合性的學科,特別是在思想道德教育這一方面和其他的學科有很大的不同,所謂的“文以載道”指的就是文章主要是用來說明道德和義理的,而語文訓練和思想道德教育兩者之間的有機統一是語文課的一個主要教學原則。
二是語文課本本身就是育人的教材,我們都知道中職語文教材中富含著高度的思想性,學生通過語文課文的學習,不但能夠從中吸收到中外思想文化以及道德品質等等多種方面的營養,從而使自己的愛國主義思想得到培養;而且學生從中能夠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使自己堅韌奮發的精神得到培養,使自己辨別美丑的能力得到提升。比如學生在學習完課文《向中國人脫帽致敬》這篇文章之后,能夠使其內心的愛國熱情激發出來,從而樹立起民族自尊心以及民族自信心。學生在學習完課文《勸學》之后,能夠感受到先賢們的諄諄教誨,從而明白學習不可以停止的道理。
三是語文教師對學生作文的指導和點評中滲透著道德教育的思想。語文教學有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作文的知道和批改,教師不僅能夠從作文的批閱中發現學生思想觀念以及道德情操中的一些閃光點,并對其進行及時的表揚和鼓勵;而且還能夠對學生的一些消極情緒進行了解,并通過評語讓學生予以糾正,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中職語文課程是哲學課程的一個補充
對于一名中職學生來講,在畢業之后如果只有過硬的技術而缺乏清醒的政治頭腦以及科學的思維方法是很難會有所成就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有助于我們形成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思維方法的一門學科,而從語文學科中我們也能夠學到一定的哲學知識。比如課文《改造我們的學習》,在文中對主觀主義的學習態度進行了批判,并且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學習態度進行了闡述,那么,學生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樹立起理論和實際相聯系的學習以及工作作風。再比如課文《察今》,它是通過刻舟求劍以及引嬰投江等等的寓言故事來引導學生要用發展的觀點來進行問題的分析,從而解決問題等等。
當然,在語文教學中的議論文也是一個哲學知識的補充,通過議論文的學習,學生能夠學到唯物辯證法的相關知識,從而使自己對問題的認識能力、對問題的分析能力以及對問題的解決能力得到提高。
(四)中職語文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語文教學中的聽、說、讀以及寫的能力是每一個現代公民所必須要具備的基本素質,這是因為,在未來,社會需要人們具備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而表達能力作為人際交往能力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包含了清晰、連貫并且得體的口頭表達能力;書信、留言、計劃以及總結等等的書面表達能力;目光接觸以及手勢姿勢等等的非語言性表達能力等等,而對于學生的這些能力的形成,都能夠在語文的課堂上得到提升。
(五)中職語文教學是學好其他學科的一個基礎
在中取教學系統中,無論是基礎課程,還是專業課程,每一門課程知識的載體都是語言和文字,每一種知識或者能力的教學和接受的過程,都是一種語言的活動過程;每一種知識性的作業,都是和語言以及文字的運用分不開的。對于中職學生來講,不管是哪一門課程沒有學好,縱然有很多種原因,但是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閱讀能力低下,閱讀能力低下也就是對本課程教材的進行閱讀的方法沒有掌握好,也沒有形成對本課程教材閱讀的能力,進一步對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起到了不利的影響。比如地理課程的學習,對于地理課程來講,有諸多章節都是對地圖的說明,如果學生擁有了相關的閱讀說明文的能力,就會對地理知識的掌握有很大的幫助。
結語
總之,中學語文教學肩負著學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責任,它能夠使民族傳統文化的教育得到加強,能夠培養學生的自尊、自信、自愛以及自強的民族精神,對于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來講,如果沒有優秀的傳統就不可能有人文精神,從而也就不攻自垮。所以,對于中職的語文課程來講,應該要把以上所列出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楊曉.語文課程中人文精神的傳承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
[2]曾春桂.中職語文應姓“職”[J].成才之路,2010(2).
[3]喬延俊.淺議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0(3).
[4]齊東建.依據語文課標 實施人文教育[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3).
[5]岑朝霞.中職語文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嘗試[J].文教資料,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