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多媒體網絡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和提高,要求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既傳授語言知識與技能,更加注重培養語言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思想和能力的轉變。本文探討了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的基本途徑。
【關鍵詞】多媒體 應用型 應用能力 自主學習能力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如何培養大批具有較高英語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適應國際交流需要的各類人才,是擺在我國高等教育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為此,教育部把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作為《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改革的首要任務就是如何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在繼承傳統課堂教學優點的基礎上,改革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發揮多媒體技術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優勢,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給他們搭建一個能夠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和協作學習的平臺。
隨著多媒體網絡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和提高,為大學英語教學營造了一個外語教學的良好環境的同時,也要求教學模式的改變。向以學生為中心,既傳授語言知識與技能,更加注重培養語言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思想和能力的轉變。
同時,傳統模式下的教育更多的要求學生學習既有經驗、獨立思考和完成學習任務。而在國際化、信息化的大潮中,教師已不可能再是知識的權威,每位學習者都應該學會對新知識新事物的綜合分析,學習的過程也相應變成探究的過程。
雖然2007年7月教育部在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指出采用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現在一些高校作為試點,在開展大英語網絡教學工作,但是總體而言我們還處于嘗試階段。因此,教學模式的革新勢在必行,教師應該積極探索、應對新的教學模式,而不是回避。鑒于目前大學英語教學效果不理想的現狀,本課題的研究就具有實際研究價值和必要性。
一﹑對于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目標即設定
(一)由應試教育專項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實際應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
(二)建立科學的基于網絡環境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自主、互動式課程體系、教學模式。
(三)全面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文化素養,使他們在畢業時具有較強的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交流的能力。
二﹑要確定研究對象和內容,其中主要研究內容
(一)對應用型本科教育英語課程內容體系開展教學研究,構建以實用性內容為主的,培養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課程內容體系。
(二)創建以計算機網絡為支撐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適應個性發展的分級教學模式。
(三)建設局域網絡聽說自主學習環境:該環境能為學生提供封閉式的培養口語和聽力的自主學習環境,保證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四)創造學生互教互學機制:利用我院辦英語專業的優勢,設立英語專業高年級學生大學英語校內實習制度。
我們的改革以以下內容展開:改善大學英語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模式與過程研究、教學內容設計、多媒體課堂教學設計、視聽說自主學習、教學測試與評估,上述主要改革內容和關鍵問題開展有計劃地研究,做到邊研究、邊實踐、邊總結、邊完善。
其中以改善師資隊伍建設為首要任務:
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是主導,學生為主題。我們認為這一定位是準確、恰當的。不管現代教學理念如何更新,教學手段如何改進,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沒有改變。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依然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最重要的環節。任課教師的精神狀態、業務能力以及精力投入是教學成敗的關鍵。
三﹑要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
(一)培訓師生的多媒體與網絡教學理念和方法
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采取考試、面試和試講等方式,嚴把新教師的質量關。對新教師進行崗前培訓,安排有經驗的教師指導他們編寫教案,聽他們試講,使他們盡快熟悉多媒體教學過程,掌握多媒體教學方法。正式上講臺之前,新教師還要進行匯報試講。"每年組織新引進的教師和入學新生學習多媒體與網絡教學理念和方法,并進行現代教育技術培訓。
(二)確立基于計算機、網絡、課堂和活動的教學模式
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調動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積極性,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個性化學習,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
(三)調整大學英語課程設置
大學英語課程的設計充分考慮聽說能力的要求,并給予足夠的學識和學分,對于使用計算機和網絡教學的課程,有相應的面授輔導課時,計入教師的教學工作量。
結論
多媒體網絡教學使外語教學理念和模式產生了深刻的變化,是外語教學模式改革的大勢所趨。這種教學模式能幫助學生培養自主學習意識,使他們在實踐中探索個性化的學習策略,促進學生外語綜合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的提高,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不少學校在這方面取得了明顯教學效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參考文獻:
[1]陳昌義."“外語”與“第二語言”不能混為一談[J]."外語界,2005(4).
[2]董耐婷."大學英語教改爭議[J]."外語界,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