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從本學科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得到的啟示中,對高校新建實驗室安全設施的標準化建設,安全管理制度建設,安全教育等方面進行了探討,提出了高校新建實驗室的建設中應著重加強的問題。
【關鍵詞】新建實驗室 安全管理 標準化建設
高校實驗室是高等學校實施創新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的重要基地,是體現學校教學科研水平、展示學校辦學實力的重要標志。近年來, 隨著“211工程”和“985項目”的實施, 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得到快速發展,高校規模迅速擴大,各類新建或改建實驗室逐步增多,實驗室的教學和科研活動更加頻繁,從事實驗和研究的人員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各種安全隱患也日益凸現。如何在高校新的實驗室建設中做好環境與安全管理以防患于未然,是保證高校實驗室平穩快速發展的重要前提之一。
本學科建立于2006年10月,是我校神經生物學與細胞生物學專業博士與碩士學位授權點,承擔著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學和“973”等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其下屬實驗室為山東省“十一五”神經生物學強化重點實驗室和精神疾病與臨床山東省重點實驗室。作為新興學科的實驗室,近年來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因此,結合本學科實驗室的發展建設狀況,對新建實驗室建設中的環境與安全管理談一下我們的體會。
一、加強安全標準化建設是新建實驗室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礎
新建實驗室建設的硬件環境實驗室布局、實驗安全設施的投入是否充分合理,會對今后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帶來至關重要的影響。新建實驗室盡管對安全設施在建筑布局方面進行了一定的投入,但由于其規劃設計與學科需求方面存在的差距,以及經費等原因造成的設施投入欠缺,尚不能完全按照標準化實驗室建設去運作,如:水、電、氣等管線設施不規范,布局不合理;環保衛生設施不能滿足要求;缺乏備用供電設施等應急保障系統等等。因此,建議在實驗室建設初期就應結合實際,加大安全投入,把安全標準化建設放在首位,這是做好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基礎。加強安全標準化實驗室建設,具體來講:
第一,實驗室安全條件要標準化,首先要保證實驗室房屋及水、電、氣等管線設施規范,完善。我們實驗室在建設初期嚴格按照實驗室安全標準結合學科需要對必要的水、電、氣進行了改造。為動物行為學實驗室進行了專門的水路改造,以滿足儀器設備的要求和實驗流程的順暢。電器接地規范,電路直徑和負載相匹配,每個實驗室均配備空氣開關,并為貴重儀器設置專門變壓器供電,提高供電質量和可靠性。對不能斷電的儀器,配備備用電源,以保證安全用電和儀器正常運行。在實驗室空間布局上保證安全通道暢通、整潔衛生。實驗室安全標志齊全、醒目直觀,實驗室安全防護設施與報警裝置齊全可靠,性能良好。
第二,實驗室安全運行組織管理要標準化,制訂以實驗室安全運行為目標的實驗室安全管理全過程的各項詳細的、可操作的管理標準,并在管理中嚴格貫徹和執行。
第三,實驗室安全操作要標準化。主要針對各實驗室的每項實驗嚴格操作程序和動作標準,實現標準化操作。如在進行RNA 提取實驗時,要有RNA操作專區,DEPC、甲醛等在通風廚內進行操作;使用滅菌鍋時要注意鍋內的水要及時補充,定期進行壓力閥檢測;高壓容器存放合理, 易燃與助燃氣瓶分開放置;使用高速離心機時要配平,注意選擇轉子是否正確,待轉子停后再開蓋。
第四,實驗室廢物處理要規范化。要有極強的環境保護意識,根據廢棄物性質和種類不同分類存放,統一處理,以減少污染,保護環境。
二、加強安全管理制度建設,落實好安全責任是新建實驗室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保障
科學規范的安全管理制度建設是實驗室正常、高效運轉的有力保障。新建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可以遵照學校要求并在此基礎上結合新建實驗室的實際進行運作。
(一) 以人為本,做好各項制度建設。各項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實驗室正常、高效運轉的基本保障。實驗室的安全管理要以人為本,從制度建設入手,制定一整套嚴格的安全管理規章制度,使得實驗室安全管理有章可循。實驗室的安全制度包括:設備安全用電的要求,實驗安全用水的要求,實驗室防火防盜的要求,實驗儀器設備的操作規程,化學危險品的使用管理,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案及急救措施,三廢處理以及放射性樣品殘存物處理等。健全并完善與新建實驗室相適應的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從長效管理的角度,把安全工作納入規范化、制度化管理。同時隨著新建實驗室對外業務的逐步增多,進入實驗室人員的逐步增加,及時完善相應的管理制度,制定落實好安全措施,確保各項安全工作落在實處。
(二)加強執行力度,落實好安全責任。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后不僅存在需要進一步完善的問題,而且也存在現有制度的執行落實問題。在新建實驗室日常維護和實驗教學過程中要認真貫徹執行已有制度,加強安全管理的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和排除各種不安全因素。對于違規人員嚴厲處罰。在學校和學院的安全管理體制的基礎上,在實驗室的安全管理中應進一步明確具體崗位職責, 落實好崗位責任制,如儀器設備的管理、藥品化學試劑的管理等。做到“誰主管、誰負責”“誰管理、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做到責任到人。
三﹑注重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是新建實驗室做好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安全教育可以提高人們的認識和安全素養,是防止各類事故發生的重要的因素,實驗室發生的安全問題大部分是因為安全思想意識淡薄,缺乏安全知識造成的。因此,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師生安全意識和安全素養是防止各類事故發生的一個有效措施。
(一)要有針對性地加強安全意識教育。在加強安全、環保教育時,應對各類人員提出不同的要求。對教師,要求在編寫實驗教材時,加強實驗室安全知識和環保知識內容的分量,對實驗中能接觸到的化學試劑,講解其對人、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傷害和污染。學生在進入實驗室時,要把實驗室安全環保教育作為第一課,讓學生熟悉實驗室的環境,了解實驗操作規程、實驗流程,掌握所接觸的化學藥品的性質和實驗設備的性能。針對研究生在實驗室工作時間長的特點,要求其克服麻痹思想,避免學生在今后進行的科研實驗中犯常識性的錯誤,引發安全事故和環境污染。
(二) 可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安全知識教育。除了把安全知識與技術作為實驗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正常教學內容之中,還可以開設安全教育宣傳欄、組織教育講座、組織演習和演練,編印實驗室安全手冊等。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使學生學到安全知識,獲得安全技能和安全對策,熟練掌握事故應急處理方法,使每一個在實驗室工作的人員具備基本的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
(三)要著重營造實驗室安全文化氛圍。實踐證明,營造安全文化氛圍是提高師生的安全意識和增強師生安全觀念的有效途徑。要讓“事事要求安全、人人需要安全”的安全理念、“以人為本、預防在先”的安全思想和“安全規程、必須遵守”的安全準則深入人心,成為全體人員行為準則的一部分。營造實驗室文化從實施上要以突出全體人員安全教育為重點,上至書記、所長,下至普通老師和學生都應接受安全教育。不僅要有定期教育更要有經常教育,特別要加強對進所新員工、在學研究生的安全教育,實驗室投入新設備運行前和新科研項目開始前的安全教育。
高校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對保障教學、科研順利進行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是一項需要不斷完善、常抓不懈的基礎性工作。我們要不斷學習,總結經驗,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和管理能力,確保實踐教學和科研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溫光浩. 強化實驗室安全管理,提升實驗室管理水平. 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4).
[2]閆淑紅. 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之我見. 山西科技,2008(3) .
[3]孫艷俠. 試論實驗室安全管理對策.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5(11) .
[4]王虹. 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探討. 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7(5).
[5]徐靜年. 論高校實驗室的安全管理.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5(5).
[6]由繼紅. 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淺談. 實驗科學與技術,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