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教師初上講臺,缺少經驗,教學往往無從下手,抓好備課、上課、聽課、評課、總結這五個環節中的關鍵點,可以幫助新教師少走彎路,更快成長。
【關鍵詞】新教師 進入角色
新教師缺乏教學經驗,在剛剛走上講臺時,往往面臨諸多的壓力,因此,如何盡快進入自己的角色,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就成為他們非常迫切的要求。
一、備課 ,在準備中熟悉
(一)熟悉教材內容
對教材總的結果要認真鉆研,這樣才能把握好每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點,對一篇文章或一個章節的教授,有自己獨到的教學方法以及作不同的處理在教學中是允許的,但新教師對學科的整體要求還不了解,此時很容易發生偏差及迷失目標,所以運用自己獨到的教學方法時應充分做好應付意外情況的準備。
(二)熟悉學生水平
新教師所任教的課往往是各學段的起始階段,這里存在著高低學段學生的知識及學習方法銜接的問題,所以,教師本人首先要熟悉與這一學段功課上下銜接的內容。
(三)熟悉自己教學環境及教學設備的運用
二、上課,在進行中調整
新教師易出現的問題是:只關注自己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學習;只關注自己的教學任務是否完成,忽視了教學效果;只會依據計劃按部就班的實施,無法按實際情況作相應的調整。
因此,新教師在課堂上應時刻注意以研究的姿態從事教學,要多關注一點學生的學習情況,多考慮一點自己的教學在課堂中的實際效果。當自己的教學目標與課堂的實際效果發生偏差時,當課堂氣氛變得沉悶或局面失控時,能及時作出判斷,調整好自己的教學進度或教學方法。
三、聽課,在比較中提高
每個學校都十分重視聽課對新教師的作用,都不同程度地給新教師下達了聽課任務。但新教師聽課往往有以下誤區:聽課僅是為了完成學校所規定的聽課任務;聽課是為了“克隆”,新教師也容易把一些優秀教師的課作為“范本”原封不動地照搬到自己的課上。
為了避免使自己走入以上誤區,新教師在聽別人的課時應該有意識地同自己的課進行比較。如聽同一年級的課時,新教師要先自己備好課,再去聽優秀教師的課,然后進行比較,分析自己的教學設計同上課教師的課有什么不同。如有差距要找出產生差距的原因,同時也試著分析自己的優勢,善于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如聽不同年級或不同學科教師的課,要預先了解上課的內容,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大致的上課思路,再去聽課。聽課時一定要做好記錄,聽課后要同上課教師交換意見,同時也可做一些簡單的調查,詢問學生對這一課的反應等。
四、評課,評價和被評價
聽完課就要進行評課。評課是一種診斷式的研究,評課者要對所聽的課作深入細致的分析,新教師的課請老教師或同伴來評點,同時新教師也必須對老教師的課作出評價。
請老教師來評點新教師的課,是每一位新教師的必由之路,因為老教師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新教師必須虛心請教;請同伴來聽課或對同伴的課進行評點,意義也很大,因為同伴相當于一面鏡子,其中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能比較容易地發現自己的問題及優勢,往往同伴的問題就是自己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在自己上課時又不易發現。
五、總結,主動做好反思
為了總結教學經驗與尋找問題,新教師必須學會寫“教學后記”,以便及時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 新教師的反思應包括對聽課、上課等教學現象及教學事件的反思,沒有反思的教育不可能深刻,沒有反思的教師不可能成長。
此外,新教師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時,也要注意千萬不能忘記繼續讀書學習、更新觀念。我國現在的大學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與基層學校的教學實踐相脫節的現象,許多新教師缺少系統的、應用性強的教學理論或觀念。繼續讀書學習可以彌補新教師的這一缺陷,并且隨著教學的深入,這種作用將會越來越明顯。同時,剛工作的一段時間是新教師其他負擔最少、精力最充沛的時期,是繼續讀書學習的最佳時期,而且繼續讀書學習也應該成為教師終生的一種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