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良好的大學形象定位與塑造有助于增強大學的內部凝聚力、發展潛力和外部競爭力與吸引力。而農業大學形象建設一直為大學中的弱勢群體,華中農業大學又是農業院校的典型代表,因此建設好華中農業大學的形象對其他農業學校和其他性質高校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大學形象 組織形象識別系統 華中農業大學
大學形象建設不僅是大學自身歷史、師資力量、社會貢獻、社會聲譽等關乎自身發展方面的反映,也是大學綜合競爭力、整體綜合實力和自身發展潛力的體現,更關乎貫徹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由于中國一直存在著強烈的輕農思想,因而農業院校形象較難為社會認知,農業大學形象建設成為本科院校中的弱勢群體。而目前大學形象的研究方法與理論都適用于所有的大學,有放之天下皆為準“真理性概念”,這樣固然可以為大學的形象塑造提供一些指導性建議,但是同時又缺乏針對性,容易導致 “千校一面”的感覺。本文將利用組織形象塑造中的理念識別系統和行為識別系統原理對華中農業大學形象現狀進行分析,希望能對其他農業大學和其他類型大學的形象建設與塑造提供可行性建議。
一﹑華中農業大學形象分析與定位
(一)理念識別系統
理念識別系統是一個組織長期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獨特個性的價值體系,是組織的靈魂,是組織的精神支柱和個性化的集中體現,校訓是理念識別的外在集中體現。華中農業大學的大學精神集中體現在“勤讀力耕,立己達人”的校訓上:“勤讀”即勤奮學習鉆研,“力耕”即努力開拓實踐,“立己”是指加強自我修養,自強自立,使自己品德高尚、事業有成,“達人”是指要關愛他人、回報社會,使大家共同發展和進步。
學校將自身定位于“一所以農科為優勢,以生命科學為特色,農、理、工、文、法、經、管相結合的國家綜合性重點大學”。突出學校農業學科的專業特色和生命科學學科優勢,在競爭中明確立足之地。同時由于學校傾其所有發展農業學科,在農業科學領域有一定的學術聲譽和認可時,導致大學形象與農業學科形象的趨于雷同,影響其他理、工、文、法、經、管學科的建設和功能的發揮,導致其他學科發展空間和潛力相對較小,出現一種將華中農業大學與農業學科在形態與實質上畫等號、不利于教學空間的拓展和建設多學科性高水平的大學目標的實現的現象。
(二)行為識別系統
“行為識別系統是一個組織在理念指導下逐漸培養起來的,它是一個組織全體成員的行為方式或工作方式。”學生是大學最大的行為主體,他們承載著大學大部分的形象。由于學校生源主要以農村為主,且大學自身氣質相對保守,這難免給人留下學生思想相對保守、意識相對落后的不良印象。在主觀上,很多農村學生在剛進入大學時,對城市感到莫名的恐懼,所以把精力全部發泄在學習上以轉移注意力。在客觀上,農村學生經濟實力相對拮據,沒有多余財力去提升形象,所以造成了提升形象主觀意識與提升形象客觀條件之間的矛盾。
二﹑華中農業大學形象識別元素改進建議
(一)理念識別系統改進
由于學生的主要來源為農村地區,學生首先要摒棄農民階級的保守與落后思想,在堅持農業大學腳踏實地的學術精神同時,不要把其誤解為原地踏步、不思進取和保守不前。勇于嘗試新鮮事物,開拓創新,借助學校農業學科強勢的地位與所學的專業知識相結合,在科學研究方面創新的農業發展方法。
根據學校的農業學科的地位和在全國的排名來看,所遇到的競爭對手并不是北大清華等國內名校,而是其他211大學和其他農業重點大學。與其他農業大學競爭,學校既要保持現在農學地位的優勢地位,也要主動出擊,奪取農業院校前沿的位置。大力發展與農業相關的科學與學術研究,發現并且組織學校內部農業學科重點研究方向。與非農業院校的競爭中,加大力度發展非農業學科,提升整體綜合實力,努力提升在全國綜合實力的排名。同時對其他非農專業加大政策扶持和經費投入,擺脫專業設置在表面上大而全的面子工程,消除學校內部“空殼院系”的存在。
(二)行為識別系統改進
作為新時代大學生,不僅肩負著提高自身的任務,而且承載著建設社會的使命。由于大一新生對大學生活懵懂和無知,客觀上要求學校要在新生入學時幫助他們了解到大學的任務并不僅僅是學習書本知識,還要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充分理解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對“力耕”理念的理解不僅從事農業生產,而要擴展為投身社會,用所學的知識去理解、改造世界,將“知行合一”的校訓精神賦予時代新的內涵。
讓家庭困難的學生免除經濟上的顧慮去鍛煉自己,首先就要為他們提供足以維持基本生活的物質援助,如學校通過擴展和加大助學金覆蓋面以及春季和秋季伙食補助范圍。同時給予學生更多的發展的平臺,多組織對學生就業、學業、心理等方面有意義和形式相對簡單的活動來吸引學生參加。如人文講座、心理咨詢和就業指導課程的普及,以此提升學生的整體氣質,幫助他們普及未來發展知識。
在學校教師普遍缺乏人文氣息問題上,教師可通過讀經典名著提升人文氣息,不能僅將人文氣息停留在思維層次,還要應用到教學與科研實踐中,使理論在實踐中活化。學校也應在以制度和政策規約教師具體行為的同時,注重學校管理的人性化與互動化。同時采取“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戰略。在學校外部,學??蓮钠渌噜徣宋膶W科強勢大學武漢大學和華中師范大學聘請教師對學校教師進行講學與培訓,學習其他學校先進的教師教學方法。同時也可分批選派教師去其他文科專業強勢的學校進行培訓學習。
大學形象建設本身就是一個系統而復雜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大躍進”。這就要求高校在定位和塑造大學形象時,本著邊探索邊實踐的思想,綜合理念識別系統、行為識別系統和視覺識別系統三者統一原則,逐步尋求到適合自身大學形象建設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