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三峽庫區高校部分大學生進行癥狀自評量表SCL-90測量,了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發現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據此提出應對思考。
【關鍵詞】三峽庫區 大學生 心理健康
大學生在思想、智力、人格發展上逐步趨于成熟,他們面臨著人生的重大抉擇,在人生觀、價值觀、理想與現實、信念與修養、人際與戀愛、就業與擇業、學習與生活等各個方面都會出現矛盾和沖突,這也正是心理健康最容易出現問題的階段。
為積極響應重慶市“五個校園”建設,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質量,我們以三峽庫區的三所高校(三峽學院、三峽職業學院及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的2090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調查分析三峽庫區普通高等院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找尋解決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合理化建議,以此作為我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參考依據,指導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用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以三峽學院、三峽職業學院及三峽醫專三所高校一、二年級的學生為研究樣本對象, 其中一年級學生699 人,二年級學生1385 人 ,男生944 人,女生1146人,理科類學生1176人,文科類學生914人,636人來自城市,1454人來自農村,共獲得有效數據2090組。
1.2測量工具
癥狀自評量表(Symptom Checklist SCL-90)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測試量表之一,具有容量大、反映癥狀豐富、能更準確刻畫被測者的自覺癥狀等特性,已被廣泛應用于心理健康的調查研究,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
1.3研究方法
1.3.1文獻資料法
通過文獻檢索和網絡查詢等途徑,收集了關鍵詞包括“三峽庫區” “大學生”“心理健康”等的研究文獻幾十余篇,查閱相關期刊資料,并搜集了國家和省級有關部門的一些相關政策法規。
1.3.2問卷調查法
采用目前廣泛運用的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該量表有90個評定項目,包括感覺、思維、情感、意識、行為、人際關系、飲食睡眠、精神狀態等內容,能較為準確地反映被試的自覺癥狀、存在的問題及其嚴重程度。
1.3.3數理統計法
將所得全部數據用SPSS115軟件進行處理和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三峽庫區大學生總體心理健康狀況
將樣本對象與全國青年組常模比較,SCL-90分量表的九項因子平均值都遠高于全國青年組常模,且差異具有高度顯著性( P<0. 001)。因此,在統計學意義上,三峽庫區的大學生總體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全國青年組正常水平。
2.2 性別差異的比較
在SCL-90 各因子得分性別比較中可以看到,SCL-90分量表的九項因子平均值男生均高于女生,且差異具有顯著性(p值<0.05),說明三峽庫區大學生中,男生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女生。
2.3專業之間的比較
為了考察專業之間心理健康程度的差異,把三峽庫區大學專業分為理工及文科2個專業,從數據顯示可知,理工專業九項因子平均值均高于文科專業,而且經單因素方差分析, 除了軀體化和恐怖兩個因子外,其他因子的差異具有高度顯著性(P<0.001)。
2.4不同年級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不同年級學生在SCL-90各因子得分的比較上,所有因子均是一年級高于二年級,而且差異都具有高度顯著性,這說明一年級的心理健康程度低于二年級。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三峽庫區高校部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國常模水平,表明三峽庫區高校部分大學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說明了加強其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據分析,之所以有這樣的結果,可能與地域有關。這些大學生大部分來自三峽庫區,受交通、經濟等條件的制約,心理健康教育滯后,心理疏導機構不夠健全。
從性別的比較中,發現男女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各有特點,總體上來看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顯著低于女生,這可能與女生的個性及學校性質有關, 女生一般在情感表達、人際溝通方面好于男生, 遇到問題更易于求助、向他人傾訴。同時, 女生在對自己的學業及未來發展上的要求也可能不及男生高, 所以來自自我的壓力較小。
不同專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比較,SCL-90各因子得分文科生均低于理工類學生。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理工類學生注重自身專業能力的培養,學習壓力大,課余時間參加課外活動的次數少,學生的心理壓力得不到釋放和調節。而文科類學生學業壓力較小,是課外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并且能獲得更多體育鍛煉的機會,因此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優于理工類學生。
從年級來看,一年級的學生心理健康程度要低于二年級,這主要是由于一年級學生在高中是統一的生活模式,到了大學過分自由后,不少人反而會覺得無所適從;另外,有些人是對學習方式,特別是對大學自學要求不適;還有相當數量的學生是對社會人際交往的不適,中學人際交往的圈子相對單一,而到大學以后,交往的圈子一下寬了,不少同學不知如何介入這樣的交友大圈子而感到不適,因此表現出一年級學生較二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
從學生來源看,農村學生心理健康程沒有差異,隨著城鎮化的進展,農村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提高,加上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農村的娛樂設施的完善,幸福感指數不斷上升。而城市由于交通住宅的擁擠,生活成本較高,影響了其幸福指數的提高。城市和農村在經濟基礎和精神娛樂方面的差距逐步縮小,造就了二者之間心理健康沒有顯著差異。
3.2 建議
1.加強特殊群體的關注。
針對男女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差異,開展專門的關于男女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活動,減輕對男孩過高的期望壓力,研究適合各自特點的心理咨詢方案,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針對理工類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較低的現狀,可對他們加強人文類課程的選修,引導學生閱讀經典,通過對語言、文學、藝術等的學習,培養其豐富的文化根基和審美根基,鼓勵他們多參加文體活動,以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針對農村學生的“心理貧困”, 通過社會實踐,勤工助學等途徑給農村籍大學生以鍛煉和自立的機會。一方面通過勤工助學等實踐,可以培養農村籍大學生自立的意識,也可以解決他們的實際生活困難問題,以減輕他們的心理焦慮源,同時通過社會實踐,勤工助學等活動,也能使農村學生熟悉和適應城市生活,使他們能夠真正成為適應現代都市生活節奏的大學生。
2.針對不同階段進行針對性干預。
針對大一新生,適應心理輔導不容忽視,可通過心理普測建立心理檔案,根據普測結果,篩查一些心理異常的群體,組織問題較多的學生進行相應的團體輔導,比如有關人際關系的、自信心培養的、自我分化的等團體輔導;一些個別非常嚴重的,可進行個案重點輔導;學校應全面組織有關新生適應的講座,向他們傳授有關心理健康的常識,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有效控制自己的心理和行為。
通過此次調研分析,發掘出了三峽庫區高校部分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性別差異、專業差異、年級差異及城鄉差異,填補了三峽庫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空缺,為今后開展此類工作提供了理論依據,對今后心理工作的開展有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康美玉,馬鳳娟,張秀荷. 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公共衛生,2008 ,24(11):1291-1292.
[2]汪向東等. 心理衛生評分量表手冊[ M ] . 北京: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出版社,1999 :31-35.
[3]張理義. 臨床心理學[M]. 北京: 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348-3501.
[4]毛寶勝,楊魁.大學生健康影響因素與對策分析[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30(3):65-66.
[5]許硯慧. 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J].大家健康,2011,5(7):42-43.
[6]李春光,王光磊等.團體心理咨詢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 南方醫學教育,2010(3):26-28.
[7]吳善玉,全貞玉. 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10,37(3):506-507.
[8]易進. 心理咨詢與治療中的家庭理論[J]. 心理學動態,1997(1):37-42.
[9]薛朝霞等. 農村生源地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2008,24(8):928-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