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比傳授知識更重要,而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中的一部分,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重要渠道。因此,如何培養和打造學生的創新素質,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重要課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
一、培養學生音樂興趣,強化學生心理圖式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它最能穿透感性、理性的重重壁壘直接震撼人們的心靈,因此,它更應是情感的藝術。法國雕塑家羅丹說:“藝術就是情感。”托爾斯泰也認為,藝術的本質是表達情感并感染大眾,而優美的音樂主要是通過優美的旋律來感人的。優美的旋律通過歌詞的直接引導,能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濃厚興趣,從而進一步達到提高審美素質的目的。由于音樂旋律在個體鑒賞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而且每首歌都有自己獨特的情感基調,如親切、自豪、神往、風趣、熱情奔放或天真活潑。對于這些獨特的情感基調,一定要抓住它們的特點,然后形成聯想構成畫面,再在審美之中產生相應的聯想記憶。
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引導學生勤于思考
濃厚的創新意識是創造發明的前提,只有創新意識強的人, 才可能對每件事物進行思考,并設法改進它。只有不斷改進,才可能有創造發明。因此,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創新意識潛于每個人的頭腦之中,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就在于激發他們的熱情,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創新思維不斷地在腦海中閃現。那么,怎樣做才能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生看書是教師經常采用的一種最基本的教學方式,在學生看書時,要求學生對課本中所述事物問三個:第一,事物為什么處于這種狀態?第二,事物這種狀態有缺陷嗎?第三,事物的這種缺陷怎樣彌補?有了問題學生才會去思考,有了問題學生才會去多思考。同時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懂得創造,因為藝術就是創造,藝術美的主要特征是獨創新穎,不可重復。通過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學生可隨機應變,思維開闊,不局限于某種形式,不受消極定勢的桎梏,以新的角度看問題,這樣才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穩定學生的創新心理
所謂創新心理,是一種勇于探索、勇于開拓、勇于攀登高峰的心理;是一種敢于走前人沒有走的路、敢于挖掘前人沒挖掘的真理、敢于創造前所未有的新事物的進取心理。所以在教書育人方面,教師不僅要教育學生不怕困難和勇于戰勝困難,而且還要幫助學生樹立信心,穩定學生創新心理。這也是我們培養學生創新素質,開拓創新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在音樂學習中,學生會經常遇到一些困難,如樂理知識記不住,好的方法掌握不了,和聲習題做不出來,不會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等。有的學生一遇到困難就縮手縮腳,甚至產生退卻心理。作為教師,既要啟發他們去解決問題, 又要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讓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難,特別是在創造性地進行藝術表現中,不要用“標準答案”去束縛學生。同一個習題練習,可能有多種答案;同一首歌曲,可能有多種處理方法;同一首樂曲,可能有多種理解。教師應采用以“激勵為主”的方法,在關鍵時刻,教師哪怕是說一句“我相信你能解決”的話,都能給學生力量,給他們增添信心。這樣他們就會從書本上、從同學那里、從一切可能達到的途徑中找出克服困難的辦法,學生的創新心理也自然得以穩定。
四、磨煉學生意志,打造學生創新毅力
創新活動是人類一種最偉大最艱辛的勞動,每項發明創造都包含著發明者的心血和汗水。為了一項,有的花費了一輩子的精力,也有的不惜自己的生命,他們以驚人的毅力去奮斗、去拼搏。著名水稻專家袁隆平歷經幾十年才成為“雜交水稻之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具有堅強的意志和百折不撓的精神是創新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質,因此, 磨煉意志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教學活動中,如何磨煉學生意志?筆者認為:找出學生薄弱環節,才能打造學生創新毅力。如和聲教學,為旋律編配和聲是學生之弱勢,教師應有意多設置一些障礙,讓學生一個個排除,運用不同的,編配豐富的旋律,然后通過鋼琴演奏、聲部演唱,使學生感受實際音響效果。對和聲配置所欠缺的地方,再指導學生通過比較反復修改。這樣,學生就有了自己最圓滿的答案,對學生而言,攻克了一道難關,也就是一次創新活動的嘗試。在創新嘗試中,學生既經歷了艱辛,又品嘗了苦盡甘來的滋味。通過不斷地磨煉,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在上面是沒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嶇小路上攀登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
五、鼓勵學生善于動手,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所謂創新能力,就是為提供新的精神和物質產品的能力,這種能力集思維與現實,集與實踐為一體,是一種高層次的綜合能力。這種能力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展現,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培養與提高。因此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應著重體現在動手與音樂活動上。音樂實踐包括創作、表演、欣賞三大環節。在音樂創作中,創作者主動尋求和創作符合自己審美意愿的音樂,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從樂譜變為生動的音響,必須通過演唱者、演奏者的表演活動。在音樂表演活動中融匯了表演者的心血和對音樂的再創造,即音樂的“二度創造”。因此,教師應為學生提供第二課堂活動,采用“多實踐、快反饋”的方法,開展班級演唱會、學校歌唱擂臺賽,社會文藝演出等,學生有了從小舞臺到大舞臺的鍛煉機會,通過開展教師點評、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等快速反應方式,讓學生的進步變成有形的事實,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歡樂。只有通過創作、演唱、演奏、表演這些充滿創造性的活動,學生才會發現自己知識的貧乏,才會體會到知識運用是否靈活,他們從中真正領悟到:只有發奮, 才能充實自己;只有善于動手參與,才能改進和完善實際能力;只有不斷改進,才能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這樣,學生帶著主動學習知識比被動接受知識, 記憶得更深刻、更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