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校長和老師把爛菜做的飯菜,吃了!”這是貴州遵義一所小學,曝出食堂給孩子們吃爛菜的丑聞后,一些網友憤怒的留言。
這樣的表達,當然有不理性的成分,可是,所謂將心比心,如果是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吃這樣的飯菜,校長和老師愿意么?
在我看來,這就是作為一名教育管理者或一名教育者的良心,不要說崇高的教育理念,只是從每個個體出發,尊重他們最基本的權益。
不尊重每個個體,侵犯每個學生最基本的權益的事,在近年來的學校管理中,實在太多了——
關停打工子弟學校,直到孩子們快開學時,還有不少孩子讀書沒有著落。如果換作是決策者自己,自己的孩子遇到這種情況,會不會心急如焚?
至于幼兒園的老師,用鋸條割孩子的手腕、用熨斗燙傷孩子的臉,這很難想象是發生在教育者身上,因為就連一個不識幾個大字的文盲,也知道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還有中學,讓穿著單薄的孩子,站在寒風中,迎接領導視察,這露骨地向權力獻媚,既掉了教育的身價,也讓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傷害。
還有大學導師,不導學生也罷,卻把學生當廉價勞動力,甚至為持續使用這一廉價勞動力,一直設置障礙不讓學生順利畢業。不知他想過沒有,如果他的導師當年如此對他,他心中將是多么的怨恨,或者來日他的孩子也攻讀碩士、博士,遇到這樣的導師,他會作何想?
很多人把當前教育系統中的亂象,歸于教育制度,還把當事人,列為“制度受害人”加以同情。誠然,評價和考核制度的不合理,導致教育越來越功利,也促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關系越來越冷漠,可是,這不僅僅是制度的作用效果。群體無意識地放棄底線,讓制度的弊端急速放大。
如果每個教育者堅持自己的教育良心,至少,給學生吃爛菜的事不該出現;讓學生無學可上的局面不該出現;嚴重傷害學生身心的事不該出現。這些都不是制度的問題,反而是制度安排嚴禁的行為。之所以有這些事件發生,是某些教育者出于自己的私利,忘記了為人、為師的根本,把學生作為賺錢的工具。
同樣,如果每個學者堅持自己的學術良心,當下的學術腐敗、學術不端,也不可能演繹到如此嚴重的地步。看一眼,就能判斷某個文物價值20億,這不是學術鑒定,而是學術忽悠;明知是嚴重的學術抄襲,卻不懲罰抄襲者,反而威嚇舉報者,這是典型的學術不端保護傘。對于這些,一個有基本價值觀的人,都會覺得不恥,然而,這些卻發生在大師級的學術大人物身上,以及被人景仰的著名高等學府之中。
失去恥感,成為我國教育和學術研究中的問題。他們會盡可能用利益手段,拉攏周圍的人群,于是,當周圍都簇擁著和自己一樣的人,形成既得利益團體,也就心安理得。在教育、學術底線之下的教育行為,學術行為,由此呈爆發之勢。
講良心,也就成了一件很難的事。劣幣逐良幣的趨勢,在教育與學術領域加劇,一名老師在網上舉報學校亂收費,首先被治的不是亂收費,而是舉報者;一名教授堅持做有質量的學術研究,拒絕撰寫、發表充數量的垃圾論文,等待他的是考核不通過,甚至掃地出門。對于那些一心鉆營者,這些人的存在,是他們壞良心亂作為的對照,自然,也就是要被清除與淘汰的對象。
(摘自熊丙奇的搜狐博客,有刪改——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