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新生入學教育作為高等教育中的關鍵環節,對大學生順利完成從高中到大學的階段過渡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本文以美國著名高校為例,介紹新生入學教育的概況及特點,希望對于努力開創我國高校新生入學教育工作新局面提供有益的指導與借鑒。
【關鍵詞】大學新生 入學教育 特點
一、引言
大學新生是高校學生中一個相對特殊的群體,新生入學教育可以使他們盡快適應大學生活,把握大學生活的特點,更好地規劃個人的求學生涯甚至職業生涯,逐漸成為大學生實現成才成長的客觀訴求。美國高校普遍高度重視新生入學教育, 幾乎每個學校都設有專門機構新生入學教育中心(First-Year Experience Centre) 來負責該項工作。本文從微觀視角管窺美國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全景與概貌, 希望對于努力開創國內高校新生入學教育新局面提供有益的指導與借鑒。
二、新生入學教育概況及特點
美國高校認為:新生入學教育是以一種全校范圍覆蓋的方式向新生提供的一種資源支持和幫助平臺,其目的是幫助新生了解大學是一個可以獲取終生受益知識和技能的地方,確保新生更加適應并有效融入大學的校園生活,引導學生順利畢業并成為成功校友。
美國高校設置的新生入學教育學生機構由一群熱情洋溢的學生組成,他們有獨特的機會提升自身公眾演講的技能和組織重大活動的能力,成為新生入學教育中心工作人員的延伸。新生入學教育主要包括六大部分內容,在線咨詢郵箱、讀書社團、新生成功教育系列活動、領導演講、新生教育網站、野餐,通過設計各種平臺幫助新生適應大學課程學習、找尋伙伴以及找到學習、社交和個人事務三者之間的平衡,成為成功大學生的典范。
(一)新生入學教育實行項目化運作與科學化管理模式
新生入學教育中心主要以創新為導向,采用民主與開放的工作方式對項目進行策劃與實施,非常注重滿足學生的需求,在項目開展的前期與后期委托以學生代表為主體的第三方咨詢機構進行問卷調查與跟蹤評估,及時調整項目的預算與主題,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學生最感興趣的項目中去。
(二)新生入學教育重視領導力培養與成功素質塑造
新生入學教育專門設置了領導力子項目和成功系列教育子項目,充分挖掘并培養新生的領導潛能與成功藝術,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和變革能力,培養學生關注未來的前瞻意識、人力資源的開拓能力、調動團隊成員的領導藝術以及獲取成功的潛質。
(三)新生入學教育注重推崇大學精神與營造多元文化氛圍
美國高校的大學精神可以說是高校的靈魂所在,新生入學教育非常關注新生了解并培養大學精神,多元文化問題是美國高校的突出問題,師生融合往往涉及語言、行為、風俗習慣等等。美國高校采取不同的活動載體增進不同文化間的相互理解、尊重和包容,營造寬容、友好的文化氛圍,積極構建平等、多元的校園文化格局,致力于建立一個融通智慧和公平公正的社區,培育了解并適應文化差異的國際化公民。
三、新生成功教育系列項目
新生通過參加一些特殊的講座和研討會完成1個學分的調查課程。每個學期學校都組織這些活動,目的就是讓新生面對并適應大學校園生活的過渡,即學生們離開家鄉、遠離父母時如何面對全新而陌生的環境、持續攀升的開銷以及多元化人群。成功系列活動大概圍繞一系列主題:學術融入與探索、不沾染酒精和其他毒品、焦慮和心理健康、當前的熱點問題、多元化、貸款與財務管理、身心健康、領導力和性健康,具體內容例如:
(一)學術融入與探索
這個主題包含的范圍很廣,包括提高學習效率、記筆記的技巧、應對困難、職業規劃、出國留學等內容,如學術成功的秘訣、職業導航、出國留學、創造性的筆記、科學就在腳下。
(二)多元化問題
該版塊意在探索多元化對社會個人和群體的影響,以及如何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工作和生活,主要包括種族、道德、政體、性取向等主題,如大學精神、如何與人相處、亞洲和美洲、多元化的幽默等。
(三)領導力
該版塊主要探索如何融入校園,如何利用大學資源開發領導潛能,主要邀請有特色的領導演講者分享他們成功的領導經驗,有年輕的校友、每個人都能成為領導者、如何融入大學校園、如何面對機遇與挑戰。
(四)性健康
該版塊主要處理關于性行為、生育控制和墮胎的選擇,教育學生事先預防或者事后處理,以及了解吸毒或酗酒對性健康的影響,具體包括安全、理智和色情。
四、經驗及啟示
不可否認,中美高等教育存在明顯的制度差異,但是兩國在新生入學教育的工作理念又是高度一致的,即“順利完成新生從高中到大學的平穩過渡”。因此兩國在新生入學教育中可以互相借鑒、取長補短,美國高校在新生入學教育中的先進理念與某些做法是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的。
(一)加強對學生領導力、團隊精神、分析問題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多元文化容忍性等能力素質的培養,真正培養學生成為具有國際化視野及多元文化融合的高素質人才。
(二)新生入學教育工作的策劃與實施要注重規劃與設計、評估與反饋,在強調資源與目標對應的同時,也要積極采用科學的方法調研分析學生實際需求。
(三)強化信息化平臺建設和印制入學教育宣傳材料的力度,努力提高新生入學教育宣傳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四)多元化新生入學教育的形式與內容,充分發揮調動新生的主人翁意識,讓新生教育的觸角涵蓋校園生活與學生發展的各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