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是立校之本,而師德是教育之魂,高校師德師風建設是一個永恒的課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教師職業(yè)和當代社會的要求。本文介紹了目前我國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意義,提出了當前師德師風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從主客觀方面分析了問題形成的原因,并從高校實際情況出發(fā),富有針對性地提出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的對策與途徑。
【關鍵詞】高校 師德師風 問題 對策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的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我國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實施,關系到21世紀我國教育事業(yè)的改革與發(fā)展。高校教師作為高等教育的核心力量,不僅承擔著傳播知識、啟迪智慧、培養(yǎng)人才的職責,更承擔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和健全的人格的重要責任。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教師職業(yè)的內在要求,是當代社會的要求,是教師歷史使命的要求,是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要求,也是改進高校教風學風的要求。 共產黨員是高校教師隊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高校師德建設的核心和骨干。抓好了黨員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就抓住了黨員教師先進性的靈魂,就為廣大教師樹起模范帶頭作用,為建設良好的師德師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加強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意義
(一)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全面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和人才強國戰(zhàn)略的需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fā)展,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知識越來越成為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人類社會正在步入一個以知識創(chuàng)新為助推器的“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時代中,人由于擁有了知識,成為創(chuàng)造和獲取財富的根本,人才資源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性資源。因此,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知識經濟時代中,人真正成為生產力中的第一因素,人才在當今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作用日益顯現(xiàn)。
(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變革大調整之中,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各種矛盾紛繁復雜。當代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同時也一個心智尚未成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榮辱觀正在逐步形成,尚未定型的一個群體,也是敵對勢力和敵對分子拉攏和改造的主要對象。大學階段是樹立正確的政治信仰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塑造健康人格,完善自我,確立人生目標,渴求知識,形成科學思維最為關鍵、最為重要的一個階段。高校教師良好的師德在這個階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榜樣導向作用,起著“以身立教”的作用。
(三)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高校生存發(fā)展的必然需要
哈佛大學前校長科南特曾說過:“大學的榮譽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數(shù),而在于它一代一代的質量。一個學校要站得住,教師一定要出色”。高校教師隊伍的素質,不僅直接關系到一所大學的教學質量和學術聲譽,也直接關系到其生存和長遠發(fā)展。而師德作為教師素質的核心,更是關系到一所大學校園風氣、學術風氣和社會聲譽的好壞。“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良好校園風氣的形成,離不開教師的率先垂范。良好的校園風氣是培養(yǎng)高素質學生必須的外在環(huán)境,也是大學吸引學生和家長,得到社會認同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
高校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搖籃,一直以來在培養(yǎng)人才的過程中塑造了大批的優(yōu)秀教師、專家、學者。但不可否認的是處在一個市場經濟社會中,教師也不是脫離社會的超人,他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也受到經濟大潮的沖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也給他們帶來了一些負面的影響,在高校教師隊伍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不良道德行為。
(一)學術不端行為
主要表現(xiàn)在學風浮躁、學術失德失范上。比如,學術造假、學術泡沫、學術舞弊、學術賄賂、學術交易。專門揭露名牌大學教授、著名學術權威在學術上造假和腐敗問題的學術界反腐人士方舟子(方是民),從2000 年起至今,已揭露了數(shù)百起弄虛作假、抄襲剽竊的學術不端行為,以致許多教授、權威紛紛落馬,令人觸目驚心。
(二)違紀違法行為
主要表現(xiàn)在招生考試、貪污受賄上。比如,招生考試中的徇私舞弊、違規(guī)錄取與亂收費,教材征訂中的收受回扣,職稱評審中的弄虛作假,以及假學歷假學位、私設“小金庫”和在基建工程項目、物質與儀器設備采購、校辦企業(yè)經營管理等方面的違紀違法行為。
(三)不正之風行為
主要表現(xiàn)在以教謀私上。比如,向學生推銷著作、教材、資料、商品等;向學生或其家長索要財物等;利用學生家長的權力謀取個人私利的行為等。這類行為看起來好像不大,卻是名利主義、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的具體表現(xiàn),是對為人師表的褻瀆,勢必給學生的成長造成不良的影響。
三、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
市場經濟是一把“雙刃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為社會主義大學建設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社會可供個體選擇的機會和經濟回報的增多,人們的價值取向呈現(xiàn)出多元化。但同時市場經濟的消極方面,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實用主義、利己主義等思潮接踵而來,特別是我們現(xiàn)在正處在的社會轉型期,這些消極因素強烈地沖擊著象牙塔中的人類靈魂工程師。這樣,過去在教師中占主流地位的無私奉獻精神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一些教師開始以新的社會坐標觀察自己的職業(yè),并以新的價值參照系統(tǒng)衡量與自己相關的利益分配,從而改變了原有的價值取向。
(二)學校運行管理體制的不完善
目前,雖然多數(shù)高校都已成立了師德建設領導小組,充實了相關的師德建設內容,有的高校還細化了師德行為規(guī)范。但是多數(shù)還是停留在書面和文字上,在運行體制上,有的規(guī)章制度內容空泛,缺乏合理性和科學性,缺乏具體考核的可操作性標準;在管理體制上,教師聘用制度包括職稱晉升制度還不夠完善是一個重要原因;在監(jiān)督機制方面,高校師德師風建設還沒有形成很好的監(jiān)督管理機制,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師德建設只講教育引導,缺乏有效管理和監(jiān)督,教育與管理、監(jiān)督脫節(jié),師德建設方面的規(guī)章制度沒有去落實貫徹,沒落實貫徹也無人追究。
(三)教師師德培訓的不充分
當前師德建設中出現(xiàn)的問題,固然有社會大環(huán)境等外部原因的影響,更重要的有,教師師德培訓的不充分所造成的內在影響。這主要反映在目前的師德培訓在很大程度上,仍處于一種外在強制的他律狀態(tài),并沒有內化成為教師的個人意志,從而使不少教師對教師職業(yè)規(guī)范的內涵,對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缺乏正確而深刻的認識,缺乏內省自律機制。
四、加強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對策與途徑
(一)建立宣傳示范機制,以榜樣的力量鼓舞教師
榜樣對人的鼓舞作用是巨大的。應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行以“樹師表形象,樹師德典型”為主題的宣傳活動,培育師德先進典型,樹立學習的榜樣,以榜樣的力量來鼓舞人、教育人,充分發(fā)揮典型人物的激勵、導向、示范作用。要把師德建設的宣傳工作作為經常性的宣傳教育活動,貫穿到學校各項工作中,做到“常宣不懈”。可以通過宣傳師德先進典型,舉辦師德報告會、組織師德演講活動、征文活動等各種生動活潑的形式,使教師在各種活動中得到熏陶和教育,形成人人重師德,個個講師德的良好氛圍。
(二)建立考評激勵機制,以積極的政策引導教師
教師的學期考評或年度考評,是對教師德才表現(xiàn)和工作實績的綜合檢查,是激勵督促教師提高自身素質、認真履行職責的有效途徑。教師職業(yè)道德考評是教師考評的重要內容。要保證考評工作的客觀公正和民主公開,充分發(fā)揮考評工作的積極導向作用,建立符合時代要求、便于操作的高校師德標準指標體系,對師德要求進行量化和細化,制訂相應的考核指標,避免考核的隨意性、盲目性,真正把師德建設落到實處。
(三)建立自律與他律結合機制,以有效地監(jiān)督約束教師
高校在師德建設過程中,要注重他律和自律手段的有機結合。一方面用明確的師德規(guī)范加強外在的約束和監(jiān)督。另一方面要使教師自覺地進行自我塑造。提高師德水平,關鍵還在于建立內化自律機制。要把教書育人轉化為教師個人的內心要求和自覺行為,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師個人的師德覺悟和思想境界。加強師德建設,以“爭做文明教師”為導向,以“我為學院教育奉獻青春”為目標,引導教師對學生前途關心、對學生一生負責。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核心內容和本質要求。教育工作是一種以人格來培育人格、以靈魂來塑造靈魂的勞動,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全面接觸、相互作用的勞動,是一種“做人”與“育人”密切聯(lián)系、內在統(tǒng)一的勞動。徐特立有句名言:“做教育工作的人,一般總是先進分子。”因此,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內化自律機制可以使教師實現(xiàn)從滿足社會要求到履行自我道德準則的心理平衡,這是師德建設的目的,也是師德建設的最高境界。
(四)端正學術風氣,以良好學術氛圍感染教師
學術道德是師德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倡導并形成崇尚誠實勞動、鼓勵科研創(chuàng)新、遵循學術道德、嚴謹學術態(tài)度的良好學術氛圍,保護教學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促進學校的科技創(chuàng)新,均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學校各部門應充分發(fā)揮在端正學術風氣、加強學術道德建設中的主導作用,進一步明確在學術管理和監(jiān)督方面的職責,不斷完善工作機制,保證學術管理機構的權威性、公正性;認真研究制定規(guī)范學術研究行為的規(guī)章制度。同時要遵循學術發(fā)展的特點和律,采取有效措施,鼓勵創(chuàng)新,多出精品成果。
(五)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以寬松環(huán)境引領教師導
“高尚的師德是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錘煉而成的。必須從制度上給予保證,同時需要培育,必須重視教師自覺地加強德性養(yǎng)成”。“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現(xiàn)實中,廣大教職工,特別是成長中的青年教師難免有這樣或那樣的工作、生活問題,常常會因此而影響其發(fā)展。這就需要學校各級領導在師德建設中,要善于針對教師個性特點,講究師德教育的藝術,努力營造良好師德形成的寬松環(huán)境。這就要求各級領導要營造良好氛圍,引領教師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要注重培植典型,建立競爭機制,激勵先進;要允許冒尖,鼓勵創(chuàng)新,包容失敗、不足,以凝聚人心,催人奮發(fā)向上。
參考文獻:
[1]江澤民.江澤民文選[M]. 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01-502.
[2]錢煥琦.高等學校教師職業(yè)道德概論[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