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具備了良好的語感能使人感受言語之精妙,洞見言語之精髓,把握言語之理趣,更能使其步入豐富而又美妙的精神世界,受到諸如文化、審美的熏陶。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從培養學生的語感入手,來促進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語文教學 語感 培養
傳統的語文教育帶有明顯的功利性,最大的弊端就是忽視學生作為生命主體的事實,嚴重違背了語文學習的規律。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逐步實施,其新的教育理念逐步深入每個教師的心靈深處,影響著每個教師的教學行為。其中特別重視強調語文素養的培養。
新一代語文教學家把語感和語感教學看做是語文教學的本質和核心,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朱作仁教授曾指出:“敏銳的語感既是學好語文的重要條件,也是一個人語文水平的重要標志。”我也認同這一觀點:
(一)語感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從理論上看,“任何一個對象對我的意義都以我的感覺所及的程度為限”(馬克思語)語言也不例外;語文教學不能完全依賴“形式”的知識,應特別重視言語文體的心理因素,主要是語感。
(二)語感對語文知識轉化為語文能力起著重要作用。語文知識要通過大量的言語對象反復作用于學生的感覺,從而附著于學生的心理結構,這樣的語文知識才能成為學生的語言能力。
(三)語感在語文教學中與學生的思想感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語文教學完全可以也應當通過培養學生語感這一中介來塑造他們的思想情感。
因此,語感是語文教學的支點、關鍵,是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
二、語感在語文教學中的培養
(一)語感訓練的基本要求
培養學生語感時必須做到:把每位學生看做是具有獨立人格的感悟的主體。在尊重學生主體積極性和個體差異的前提下,通過朗讀營造氛圍,讀中抓住契機,調動學生感悟主動性,調動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學生情感的“主觀存在”和課文內容的“客觀存在”之間架設溝通的橋梁,讓學生在閱讀中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獲得生命體驗,以幫助學生真正達到領悟的境界。
(二)進行語感訓練的方法
1. 帶領學生融入情境,獲得語感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憑借多種教學手段創設相應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感悟語言,在潛移默化中得到語感訓練。如在教學《田園詩情》一課中,學生對荷蘭牧場是陌生的,于是,可在學生自讀課文初步感知的基礎上,播放輕柔舒緩的音樂,配上荷蘭牧場寧靜優美的田園風光,教師再伴以簡潔而動情的描述,來縮短學生與課文間的距離。當學生聲情并茂地讀,沉浸在充滿詩情畫意的異域風景中時,教學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2. 引導學生讀中品味,增強感悟
漢語的意蘊深刻,有時真可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繁瑣的分析很難幫助學生達到此種境界,而讀卻是幫助學生感知語言的金鑰匙。
(1)朗讀感悟
朗讀是把躺著的書面文字,用聲音立起來,讓學生通過朗讀直接感受課文的語言文字,是培養語感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學《背影》時,我讓學生抓住文中對父親爬月臺、買橘子時那一段描寫“背影”的文字,反復朗讀,強化、再現當時那一幕感人的場景,以達到自己體會作者強烈情感的目的。
(2)揣摩品味
葉圣陶先生講到語感訓練時,也曾說要了解一個字、一個詞的意義和情味,單靠查字典是不夠的,必須引導學生揣摩品味。這樣,學生對語言文字才會有正確豐富的了解力。如《荷花》中有這樣一句:“……在這些大圓盤之中冒出來。”要求學生說說為什么用“冒”而不用“長”,學生通過閱讀討論:因為荷葉“挨挨擠擠”,所以荷花只能從水中“冒”出來。“冒”不僅寫出了荷葉數量多,還寫出了荷花生命力旺盛。這樣,抓關鍵詞句咀嚼就能領悟作者遣詞用句的獨具匠心,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3)讀中積累
巴金先生曾說:“讀多了,讀熟了,常常可以順口背出來,也就慢慢體會到它們的好處,也就慢慢摸到文章的調子。”熟讀成誦,廣泛閱讀,是儲備語言材料,培養語感,發展語言能力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如學習了《林黛玉進賈府》,就介紹學生讀《紅樓夢》等。
3. 加強學生說寫實踐,深化感悟
“要能游泳,必須下水。”學生在閱讀中習得的語感,只有在更多的語言實踐中運用,才能使語感不斷強化。
(1)說中深化
在閱讀教學中,可努力創設情境,讓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深化感悟。如在教學《我的空中樓閣》一課時,教師可讓學生暢談自己心中的“空中樓閣”的樣子,相互交流。這樣不僅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充分發揮了想象力,而且使學生在自主的體驗中內化了語言。
(2)寫中深化
“勤于動筆也是訓練語感的一個重要手段。”在學生讀懂、感悟的基礎上,讓學生練習擴寫、縮寫、仿寫、續寫、寫讀后感等,讀寫結合,升華感悟,深化語感。如《半截蠟燭》一文以小女兒拿走蠟燭,走上最后一級樓梯時蠟燭熄滅為結尾,給人一種意猶未盡之感,教師可在此設計讓學生續寫結尾,在寫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體悟了課文內容,感悟了人物形象的魅力。
以上介紹了我對于語感培養的一些看法及在語文教學中的一些嘗試。當然,培養語感是一個長期有意識的、科學的訓練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就需要我們在長期的語文教學中,采取適當的方法對學生進行不間斷的訓練。同時,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我們在引導學生品味感悟時,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傾向,尊重每個學生的差異,欣賞每個學生的“悟得”,爭取使學生的語感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林喻玉. 熟讀深思培養發展語感 [J]. 福建教育,2002.
[2]曹本全. 語文教學要著力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J].小學語文研究,2000(2).
[3]王尚文. 語感論 [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