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0年廣州車展“領先科技·共創未來”的主題彰顯了最前沿的綠色技術和科技革新。與往屆車展相比,新能源汽車的車型數量明顯增多,并有不少自主品牌展出。但由于其技術、安全及便捷等諸多方面的問題仍有待解決,新型能源汽車產業要獲得實質性發展尚有待時日。
【關鍵詞】廣州車展 新能源車 電動車
近年來,中國汽車業的飛速發展令世界矚目——其令人咋舌的發展速度讓人吃驚,尤其去年中國以超過1300萬輛的銷量一躍而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奠定了中國車市在全球范圍內獨一無二的地位和影響力。中國車市迅速成長變大,當然還需要一個量變到質變的轉變,而發展新能源車成為這一轉變中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
一、2010年廣州汽車展覽會新能源車的展出情況
(一)與往屆車展相比,新能源汽車的車型數量明顯增多
本屆車展共有28家企業展出了38輛各種型號新能源汽車,其中包括14輛混合動力車,24輛純電動汽車(含概念車),其中既包括在2010年獲得了大量訂單的豐田凱美瑞、普銳斯、雪佛蘭沃藍達、日產聆風等,也包括計劃在今后兩年內投放市場的十多款車型,還有不少在相當長時間里可能僅僅停留在概念車階段。在本屆廣州車展中,各大汽車廠家均在宣揚自己的“新能源”“節能”“環保”“低碳”等理念,紛紛推出了混合動力、純電動、燃料電池等新能源汽車。
(二)發展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汽車產業的必然選擇
在中國汽車業由大變強的轉型階段,發展新能源車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領先科技·共創未來”的主題彰顯了最前沿的綠色技術和科技革新。本屆車展著力點定為環保節能,主推新能源高科技,成為中國汽車業從單純的重規模、重數量向重品質、重內在發展的關鍵轉折點。在接受采訪時,汽車企業紛紛預計隨著全球經濟好轉明年油價還將呈上漲趨勢。另外,油價的不斷調高,導致汽車的使用成本也跟著水漲船高。作為新興產業規劃中跟消費者關系最為密切的新能源汽車,再度被寄予厚望。
(三)自主品牌比上一屆廣州車展有了明顯的提升
此次車展中自主品牌可謂是大放異彩,尤其是從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水平上來看,在本屆廣州車展,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不再是配角。車展出現了新能源的身影:比亞迪領先的電動技術、華晨展示高科技概念車、江淮研發濕式雙離合變速器等,都體現出了自主企業的不斷進步和努力。自主品牌的逐步成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車市的光明前景。
二、從車展中看中國新能源車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新能源汽車在技術水平上與國外相比尚有差距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關鍵技術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企業研發力度不夠,且尚未掌握核心零部件技術。如混合動力整車的核心集成能力、動力系統優化和匹配技術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動力系統技術平臺推廣工作尚需進一步磨合;電池、電機、燃料電池等零部件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有待進一步提高,系列化和標準化設計應更加關注,基礎技術研究仍是瓶頸,關鍵部件和材料尚需進口。
(二)國內配套設施布局仍然遠遠落后于國外發達國家
電動車需要建立充電站設備,目前僅有少數城市如上海、深圳建立了幾個試驗充電城市。城市土地資源緊缺,建一座充電站要幾百萬元,資金短缺。由于充電設施不到位,影響了國內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及純電力車的發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現在的電動汽車技術已經到了可以市場化的程度,目前制約電動車商業化發展的最大問題在于電動車配套設施、維修服務等方面的缺失。而某些企業只是借新能源汽車炒概念、搶風頭,這對電動汽車的發展沒有好處。
(三)對電動車是否能夠做到節能環保尚有疑慮
新能源汽車真的能夠像人們所希冀的那樣,幫助人類解決能源危機與環境污染嗎?新能源汽車包括了燃料電池汽車、混合動力汽車、氫能源動力汽車和太陽能汽車等,而目前市面上主要與大眾見面的當屬電動汽車,依靠電能來驅使汽車的行駛。雖然從目前發展的角度來看,電動車確實能夠解決當下的一些問題,包括石油能源、環境污染等傳統汽車大規模普及帶來的問題,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的是新能源汽車電動車消耗電力的產生來源,目前國內的發電主要依靠火力電廠、核能電廠、水電站,國內發電以火電為主,而火電的產生主要依靠燃燒煤,而煤燃燒時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SO2),隨煙氣排放,污染大氣,危害地球的動、植物生長及人類健康,如果把這些同樣轉嫁到目前熱火的新能源汽車電動車上,那么對于環境污染來說,跟傳統汽車產生的污染相比,誰更甚一些呢?
三、發展中國新能源車的對策
(一)汽車企業應該更加積極地對新能源汽車進行研發和生產
新能源汽車被視為中國汽車業可以“彎道超車”的機會,而這需要及時巨額投資。大型汽車集團對新能源汽車投入不足,原因之一是看不到即時的市場效應,不能產生明顯的業績。目前新能源汽車在研發方面仍面臨著瓶頸制約:我國研發和推廣新型能源汽車往往是以產品為中心,“單一化”的發展模式成本高、風險大。我國整車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應該更加積極地對新能源汽車進行研發、生產,這樣才能帶動起周邊產業的聯動發展。企業家們要用長遠的眼光看待新能源汽車,同時加強自己的研發團隊,才能掌握核心技術,贏在未來。
(二)政府應建立系統的財稅激勵政策,鼓勵新能源汽車的大眾消費
盡快落實新能源汽車補貼資金,在充電站建設用地、銀行貸款、稅收等各個方面,國家應予以優惠及減免。加大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采購力度,鼓勵企事業單位和個人使用電動汽車。剛剛進入市場導入期的新型能源汽車,由于其生產成本短期內難以大幅度下降,消費者一次性支出往往很大,單純依靠消費者自身的節能環保意識來推廣昂貴的“綠色汽車”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據報道,作為“科技北京”行動計劃的重點內容,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財政局牽頭編制的《北京市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方案》,日前通過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等4部委組織的專家論證。根據該方案,到2012年底北京市計劃推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3萬輛,北京市將按照電池3000元/千瓦時的標準給予補助。此外,北京還將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為電動汽車推廣應用提供信貸、擔保等金融支持。業內人士指出,這表明了電動車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目前的補貼政策基本能覆蓋電動車動力電池的成本。補貼政策的出臺有利于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對動力電池行業是重大利好。
(三)培養和引進新能源汽車的研發人才,培養新能源汽車售后維修技術人才
大力引進新能源方面的“海歸”人才和外籍人才。支持整車生產企業培養和引進新能源汽車的研發人才,相關高校、科研機構應按整車企業的需求,定向培養相關研發人才。政府對整車企業引進新能源汽車的研發人才,也要給予一定的經費補助。同時,在大中專院校、職業技校專設新能源汽車維修專業,為中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打好基礎。
(四)發展電動汽車應以小型車為突破口
小型電動車是技術可支撐、政府貼得起、百姓買得起、市場需求大的現實選擇。小型電動汽車比較容易解決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諸多難題。它可用220V民用電,慢充時功率只相當于一臺家用空調。我國每天有9 億多度的夜間低谷電,可供數千萬輛小型電動汽車充電,還能減少建設調峰電站的大筆投資。
2010年是中國電動汽車實現重大突破的一年。無論是4月的北京車展,還是歲末的廣州車展都傳遞出一個信號,新能源車將成為未來企業爭奪制高點的利器。盡管由于其技術、安全及便捷等諸多方面的問題仍有待解決,新能源汽車在電池、續航里程方面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新能源車的產品離真正量產尚有一定的距離。但是,只要政府積極引導和大力扶持,就能推動企業做創新的主體,產學研更好地結合,行業組織提供更多的信息,搭建更多的平臺,消費者更加理性、科學地消費。只有分工協作、風險共擔、成果共享,新型能源汽車產業才可能獲得實質性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祖德. 國內新能源汽車熱的冷靜思考及政策建議 新能源汽車,2010(13).
[2]李東衛.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挑戰及對策. 廣東經濟,2011(2).
[3]姜江. 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發展探析. 宏觀經濟管理,201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