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課程內容開設的有關問題為研究對象,針對相關內容展開了討論。本文的研究旨在為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課程內容開設實踐提供一些指導,同時對于相關領域的理論研究也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 體育課程 內容開設 理論導向
一、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課程內容開設的理論導向趨勢
(一)強調以競技體育為導向的體育課程內容設置
在20世紀70年代,競技體育成為當時我國學校體育課程內容的發展趨勢,成為中等職業學校育課程內容開設的一個方向。但是通過分析我們也不難發現,這種強調競技體育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過分關注專項運動成績和專項技術,容易忽視學生本身的學習興趣和實際的能力。
(二)強調以技術健身、增強體質為導向的體育課程內容設置
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課程內容設置的理論導向又發生了變化。各大院校圍繞著學生增強體質還是讓學生掌握運動技能的問題展開討論,曾出現了“技術健身論”,其主要強調體育課的內容設置應該圍繞運動技術的練習,通過運動技能的練習從而加強學生體能。此后毛振明教授在“運動技術健身論”的基礎上,提出了競技運動教材化的理論。“體能健身論”,其主要強調體育課程內容的設置要圍繞加強學生的體能訓練從而帶動逐漸掌握運動技術。在這期間,強調以技術健身、增強體質為導向的體育課程內容設置便產生了。
(三)強調以“健康第一”為導向的體育課程內容設置
進入21世紀,我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體育課程內容的設置堅持樹立以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教育工作,讓學生基本掌握運動的技能,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由此,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的體育課程標準便建立起來了。作為順應新世紀趨勢的中等職業學校來說,在進行體育課程內容開設的過程中,堅持以“健康第一”為導向,才能走出一條以生為本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二、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課程評價內容體系的構建
(一)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課程開設體能課程評價
對于中等職業學生的體能評價可以通過進步幅度的方式來進行。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特點和要求,讓每個學生通過自己鍛煉達到提高和追求的是增量效益,這應該是我們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課程開設過程中要關注的重點之一。我們要善于發現學生各自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為了反映學生體質的個體差異性,發揮評價的激勵機制,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們要針對每個學生各自的提高程度進行評價,對其增量效益進行評價。通過這種進步幅度評價可以有效地調動中職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同時提高身體素質水平。
(二)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課程開設健康知識課程評價
對于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課程開設健康知識課程評價是指,要對學生體育健康基本知識、掌握并運用健康與保健知識的程度進行評價。我們可以采用定性評價的方式,比如中等職業教師可以采用卷紙收集、作業等方式評價,全面地掌握中等職業學生對于體育基礎知識、人體保健常識、競技運動知識、體育的欣賞能力、體育鍛煉的方法的掌握和運用的程度。通過這種方式的考試來進一步提高學生掌握體育相關的知識。
(三)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課程開設體育特長課程評價
作為促進學生養成良好鍛煉習慣的有效方式,開展體育特長評價是中等職業學校體系課程內容開設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之一。它可以有效地促進中等職業學生個性的發揮,有利于促進其終身鍛煉習慣的養成。為了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個體差異性,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和習慣,選擇適合自己的項目。同時可以采用學生的自主練習和教師進行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方法,在一個月末或一個學期結束時進行技能測試,測試的最后成績由學生自評、項目組內互評、師評相結合。對于取得較好成績的學生個人要進行獎項的鼓勵,促進學生的積極性。
三、建立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課程內容開設的基本模式
體育實踐課,在完成執行教育部新《綱要》的基礎上,達到所設定的教學目標,職業特色課程在開設中面向全校學生。實踐課在一定程度上需同職業特色課程與學生選修的課程有機結合,選修課程主要根據項群理論分為幾大類,選修課程項目要體現出終身運動價值,由學生選擇每類中的任何一項作為修學。
體育活動課,其主要包括體育選修課與課外俱樂部兩種形式,它的目的在于全面發展和完善學生的個性、興趣,選修課所開設的課程全由學生來自選,屬指導性內容。課外俱樂部指各運動項目建立體育項目協會,實行會員制、俱樂部制,由校體委直接領導,學生社團承辦,體現多層次的立體互動性。
體育理論課包括健康教育、體育人文社會學、終身體育理論、運動處方理論、營養與健康保健理論等,通過講座、答疑、多媒體等多種形式進行教學。
運動隊訓練課,對于開展具有本校特點的體育課程方面,各中等職業學校給予很高的重視。通過形成自己優勢體育項目,從而來擴大本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體現自身學校不凡的實力,以追求社會的認同,實現社會效益和市場效益的有機統一,同時,也可加強本校體育的提高與普及,并可滿足體育特長生的需要。綜上所述,各中等職業學校應充分利用政策優勢,接納體育高水平運動員,加強運動隊的管理。應由學校體育部、學生所在的各部門統一協調管理,制定相應政策,來進行系統訓練。
【參考文獻】
[1]李超紅,周新華. 中等職業學校體育教學與教材改革的幾點設想[J]. 郴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02).
[2]李效輝,喻薇,王阜存. 醫學院校護理專業體育教學內容改革的探討[J]. 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2).
[3]顧淵彥,張春寶. 如何把新的體育《課程標準》的思想理念和目標體系轉化為實際的操作方案[J]. 體育教學,2010(02).
[4]劉紅玲. 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的思考[J]. 體育科技,201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