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一門得天獨厚的課程,因為它是“母語”,這就提供了貼近學生生活的最大可能,提供實現他們作為一個人的生命活動、心靈活動的最大可能。聽說讀寫本身就屬于生活形式,是生命活動、心靈活動的主要渠道,因而可以將語文教學生活化,把學習中的聽說讀寫自然而然變為學生的生活方式或生存方式,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所以,語文教師應該用生活的視野看待語文。
一、讓課堂氛圍充滿生活的氣息
傳統的課堂環境過于強調學習的功能,忽視了溫馨的樂學環境、寬松的人際環境對學生良好心理品質、認知等方面的培養。而創設生活化的課堂氛圍,可使學生在無拘無束、輕松愉快的生活場景中交流、分享思想、表達感情。例如,教室里開辟貼近學生生活的圖書角、生物角、科技角,讓可愛的小金魚、小烏龜成為學生觀察、學習的好伙伴;美麗的盆花、蔥蘢的綠葉成為學生休息的話題;讓各式的航模、車模、電子作品、玩具成為學生動腦動手的實驗標本,讓學生在生活的情趣中學習語文。此外,課堂還可以根據季節的變換模擬布置為“春色滿園”、“夏日蛙鳴”、“碩果累累”、“雪花飛舞”乃至“一家商場”、“一個舞臺”等。而此時的老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傳道、授業、解惑者,而是孩子們學習的伙伴、生活的導師,真正落實“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的課標要求。
二、讓教學內容閃爍生命活動的特質
新課標教材,無不緊緊地貼近學生生活。我們遵循“課堂教學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原則,以課堂為起點來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教學貼近生活、聯系生活。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并真正受到啟迪;才能賦予課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詮釋或建構文本的意義。在課堂教學中,我引領學生從生活化的角度去解讀文本。
1.走進生活,感悟文本。課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學生的時空距離有差距,所以學生認識得不全面,甚至出現一定的偏差;有的課文內容是學生常見和比較熟悉的生活現象,但往往又是他們熟視無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學時應指導學生留心觀察,通過觀察去認識生活、擴大視野、理解課文,強化語言文字的訓練,提高觀察和理解能力。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特別重視學生的生活體驗和社會實踐。他曾經這樣描繪道:“寧靜的夏天拂曉,我跟孩子們來到池塘邊,印入我們眼簾的是朝霞那令人驚嘆的美。于是孩子們感覺和體味到朝霞、拂曉、閃爍、天涯這些詞在感情色彩上的細微差別?!痹谔K霍姆林斯基那里,學生對生活的直接觀察活動充滿了情趣,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
如《夕照》一文就可以指導學生觀察夕陽,領略夕陽的美景;《云房子》一文就可指導學生去觀察雨后白云的變化,了解它的姿態萬千、變化多端。這樣,讓學生通過觀察來認識生活,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學生學習課文時就能如魚得水、得心應手了。
2.再現生活,活用文本。每一篇課文都以語言文字載體記錄著一定的生活信息。學生學習語文就是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還原成客觀事物,從而獲得主觀感受。生活化教學是一種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學習,“充分提供情節背景下的學習是最有效的”。有的課文內容距學生的生活較遠,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教學時應借助于情境的創設再現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使學生如臨其境,激起學習興趣,引起高度注意,較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如把課文編排成課本劇,讓學生演一演,則可以把語言文字直接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加深對課文的感悟。
如《西門豹》中的一個片段:“這些官紳一個個嚇得面如土色,跪下來磕頭求饒……”教師抓住“磕頭求饒”創設一個生活情境,以實現對文本的深層解讀,即課堂中請幾位同學以表演的方式表現出官紳求饒悔過的言行。如,“哎呀大人,小的該死啊,給河伯娶媳婦這事都是小的瞎編的,小的是在謀財害命啊……”。隨后教師趁勢引導其余扮演百姓的學生:“這位大爺,您老有什么話說?”已經入境的學生很自然地學著老大爺的腔調說:“啊呀,我真糊涂啊,居然會信了這群狗官!”“我的孩子死得冤??!今天總算報了仇啦!”……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創設生活情境的主人,他們在自己創設的情境里深刻地領悟了西門豹的機智——既懲治了惡人,也喚醒了百姓。通過生活化的表演,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學生的學習興趣盎然,想象力、創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3.聯系生活,體驗文本。俗話說:“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應該去親自嘗一嘗?!蓖瑯?,對課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教育情境,把課文所描繪的客觀情景和現象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身臨其境,再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去體驗、去感悟,加深感受。
生活是一部鮮活而厚重的“書”,教師要有意識地引領學生走進這部活書。陶行知先生說:“活書是活的知識之寶庫?;ú菔腔顣瑯淠臼腔顣?,飛禽走獸微生物是活書。山川湖海,風云雨霧,天體運行都是活書?;畹娜?、活的問題、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變化,都是活的知識的寶庫,便是活的書?!钡拇_,這世界就像呈現在我們面前的一部部活的“天書”、“地書”、“人書”,這活的書里面就蘊藏著無窮無盡的讀不完、看不厭的鮮活知識,關鍵是我們的語文教師是把課本當成學生的世界,還是讓世界成為學生的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