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作為教師和學生共同的主陣地,是師生“演”好一堂課的大舞臺。那么,如何使我們的課堂更加活躍呢?我認為,師生情感交流、師生合作參與和現代化教學手段是激活課堂的三大主要因素。
【關鍵詞】語文 課堂 激活
于漪老師說:“一節好的語文課應該是動的、活的,充滿情趣和靈性的氛圍。”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社會性和綜合服務性。在語文教學的三大基本途徑: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中,最關鍵的是課堂教學,所以如何激活語文課堂教學,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就成為語文教改的熱點問題。一節課45分鐘,作為“教”和“學”組織者,如何才能調控好課堂氣氛,活躍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中始終表現出積極主動的探索精神呢?
一、情感交流是課堂教與學和諧統一的溶劑
1.發揚教學民主,建立和睦、融洽的師生關系
課堂教學是由教師、學生和教材組成的統一整體,教師和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者。民主的氣氛,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對教學產生積極的肯定的影響。在民主的教學氣氛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容易調動,他們思維活躍,發言大膽,他們會打破教師和教材的框框積極地進行聯想、推理、發現,學生的積極參與,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民主的教學氣氛,容易建立和睦融洽的師生關系,而學生往往會把這種良好師生關系遷移到所學的學科上,這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往往有這樣的情況:學生們肯定了某位老師,喜歡某位老師,也就喜歡這位老師所教的功課,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學習——這并不是教師機械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而首先是老師和學生的關系,學生對知識對學習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對教師的態度。”由此可見,一位聰明的老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學民主,把自己融進學生之中,才能帶領學生在語文知識的海洋中暢游。
2.情感交流是課堂教學的活性溶劑
課堂上,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以語言文字為工具,以情感為活性溶劑,如何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充滿情感呢?一是教師要有愛生之心,以愛的火種點燃學生心靈的火把,要愛護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后進學生,他們更需要愛,更懂得愛。老師要善于用眼神、微笑等身體語言和話語傳達對學生的愛,激發他們的熱情和求知的欲望;二是教師要用生動活潑的語言,帶領學生走進語文的童話世界。所以,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使自己能靈活自如地使用語言,使自己的語言個性化,特色化、情感化,任何時候,使學生愛聽你說話;三是積極地、巧妙地組織課堂上的多向交流活動,師生之間的,學生之間的,電聲器材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在交流過程中,教師要巧妙地運用肯定語言,肯定他們的成績和所作的努力,引導他們積極向上。
二、師生的合作參與,共同完成教與學的任務
要使學生真正掌握語文這門工具性學科,必須進行師生的合作教學,讓師生合作參與,共同完成教與學的任務。激活課堂的首要任務,是廢止“一言堂”,因為“一言堂”是教師單向的傳遞信息,抑制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課堂就會很死板,沉寂,低效。如何組織語文的合作教學呢?首先是讀的教學,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非常重視讀,教師要組織好讀的教學,讓學生跟讀、聽讀、齊讀、分角色讀、個別朗讀,指導學生抑揚頓挫,聲情并茂地進行朗讀,融教于練,其義自見。隨著年級的升高可指導學生多做聽讀、快速閱讀、檢索閱讀的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其次是講,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要注意啟發式,不管是背景知識的介紹,還是組織學生質疑,否則又要陷入“一言堂”的泥坑。如果碰到啟而不發的情況,不要埋怨學生,往往可能是教師講得不到位,啟發的不是時候,所以要進行啟發式教學,搞活課堂,真正的力量,往往不在課堂而在備課,要真正吃透教材和學生的學情。要抓準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差,教材和學生水平的位置差,啟和發的時間差,這樣才能保證啟發式教學的順利進行,使課堂上老師的講課落在點子上,起到點撥作用。三是組織學生議論,在啟發的基礎上,學生有話要講,為使學生講得深刻一點,老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范圍的(三五個人一組),中范圍的(十多個人一組)或大范圍的(全班)議論,然后由學生推選代表作總結發言,這種議論,關鍵是議題出得好不好,議題能出在點子上(即學生求知的切入點上),學生就會有話要說,有話可說,議論就會熱乎,課堂就會活起來。四是練,當然讀、講、議也是練的一部分,但是一堂語文課,還要根據課文后面的練習題,或者根據知識點,教師自己設計一些練習題,讓學生當堂練習,此種練習題可分兩類,一類是鞏固知識和技能的簡單題,另一類是培養能力的綜合題,后一類可適當延伸到課外。
三、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多渠道,多觸點地激活課堂,提高教學效益
隨著教育手段的現代化,在語文教學中,應盡量利用高科技成果,為語文教學服務。九十年代初期,我們是兩機一幕(收錄機和幻燈機)進課堂,現在是彩色電視機和多媒體的閉路電視進課堂,有很多的教育軟件可供選擇,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就要很好地利用這些現代教育手段,全面啟動這些聲像設備,多渠道、多觸點、多媒體進行,視、聽、說多方位訓練。現代教學手段的特點:一是節奏快;二是傳知渠道多,聲像、文字、多媒體介入;三是學生感知的觸點多,視覺、聽覺、思維活動一齊帶動,所以恰當地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就能增加課堂容量,增加知識密度,使學生看得清、聽得明、記得牢、反應快,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葉瀾教授說:“對于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學校生活的最基本構成,他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及今后的多方面發展和成長……”學生只有在教師創設的充滿溫馨、快樂、趣味的課堂氣氛中,才能以主人翁的姿態出現,自主參與思考、質疑、探究,也才能在這種自主活動中得確立美好的人生態度、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樹立崇高的人生價值觀。
我國心理學家綜合國內外的研究,根據學生行為表現的主要傾向將具有內向性的退縮型問題行為的學生特征概括為:沉默寡言、膽怯退縮、孤僻離群、注意渙散、心不在焉、或煩躁不安、過度焦慮等等。如果不對這一類學生的學習動力加以調控的話,我們的課堂將會是枯燥、乏味的,我們的教學任務也會是失敗的。老師們!給我們的學生內心添加些清冽、甘甜、香醇的“活水”吧,有如天降甘霖撫平大地的創傷,帶來綠色和生機一樣,讓課堂活力一點,靈動一點,歡樂一點,使學生能夠揚起趣味的風帆,蕩起快樂的雙槳,在知識的海洋里輕松遨游,從而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