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轉變教育教學的方式,促進學生主體的發展,已逐步成為共識。然而教育教學的現狀并不盡如人意,因忽視學生主體地位而導致課堂冷漠的現象還很普遍,值得我們去研究探討。要重視教師情感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從教師自身著眼,尋求情感互動的途徑。
【關鍵詞】冷漠 教師情感 途徑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的真正主體,在課堂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避免課堂氣氛的壓抑、沉悶,甚至冷漠,是新課程改革后我們教師都在探討的一個熱點問題。
一、課堂冷漠的界定
課堂氣氛是通過師生間相互作用和同學間的相互影響而表現出來的一種群體心理狀態。冷漠是一種對人對事漠不關心,淡然處之的消極情緒體驗。從心理學上講,是個體對挫折環境的自我逃避式的退縮性心理反應,帶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或自我防御色彩。表現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對任何事情都缺乏熱情,“無所謂” 、“沒勁”、“沒意思”成了一些學生的口頭禪。
當然,在課堂中,沉默不代表沉悶,冷靜不代表冷漠。高中的學生理性多了,他們有可能深沉內斂,課堂上的無語不等于心里不心潮起伏、腦海不浮想聯翩。我們并不需要太多的課堂熱鬧場面,那不是真正的教學互動。
二、冷漠現象與教師情感
(一)教師的情感影響著課堂氣氛
教師真誠的愛生態度和行為對于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極為重要。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對全班每一個學生都抱著積極、熱情、信任的態度,并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這種態度,那么,全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受到鼓勵,從而產生良好的課堂氣氛。
情感具有感染作用。當人們通過面部表情以及聲音的變化等把情感傳達給接受對象時,主體的情感便會對客體產生強烈的感染作用,使客體受到影響,產生與主體相類似的感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具有高昂的教學熱情,適度地袒露自己的真情實感,則會感染學生,形成師生間融洽的情感交流,這將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減少課堂的冷漠。
(二)教師的情感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和期待是學生學習的動力。當學生從教師那里感受到真誠的關懷和摯愛、積極的期待和希望時,他就會有一種受到信賴、鼓舞與激勵的內心情感體驗,就會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教誨,并努力把這教誨轉化為行動,從而實現教師的期望。反之,如果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漠不關心甚至蔑視、討厭,學生往往會對學習抱應付甚至放棄的態度。
三、尋求情感互動的途徑
(一)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其實我認為課堂教學的冷漠和我們有著很大的關聯,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在課堂教學中,我所努力擁有的就是教師的個人魅力,要讓學生覺得你與眾不同,貌不驚人語驚人,有獨立的思想、新穎的觀點。“我欣賞的是一個人的勇氣”、“看書要用筆看,要用心看”、“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課上學生時常聽到這些話。批評他們學習懈怠時,我含蓄委婉地說:“太大了,大得讓你覺得像大學,讓你覺得就是一個大學生。”教學過程中的教師情感,是教師對生活、對學生的態度的自然流露。因此,教師要形成積極的情感,必須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
(二)熱愛自己的專業
教學過程中的教師情感,是教師對所講授知識的態度的自然流露。言為心聲,“情動于衷而形于色”,沒有對本專業的由衷熱愛和濃厚興趣,講授時哪里會有津津樂道的熱情和笑容可掬的神情呢?與此相反,如果教師能像一些科學家那樣,埋頭于實驗室,熱愛自己的專業,鉆研自己的業務,忘我地工作,那么,上課的時候,定能全神貫注、感情投入,定能“以情發聲”,出言動人,就會以極大的探索熱情引導學生。
(三)要有教學機智
俄羅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如果教育家希望從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就必須首先從一切方面去了解人。”我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應關注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是興高采烈還是冷漠呆滯?是其樂融融還是愁眉苦臉?有時發現異常要有教學機智,及時處理。如果機智處理,學生的冷漠會蕩然無存,他們更是從中學到了一種別樣的知識,待人處世的一種能力、一種行為方式、一種文化。
(四)要用聲傳情
對自己的職業、自己的學生有了情,對所教的教材有了深切的體會,自然就有真情的流露。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他的講授就一定能感動學生,引起共鳴。因為這中間還有一個是否善于表達的問題,亦即技巧問題。“以情發聲”是一個方面,“用聲傳情”是更重要的方面。正確掌握有聲語言藝術的同時,還要恰當、巧妙地運用儀態、眼神、手勢、表情等無聲語言藝術與學生交流,以求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教師在授課時,用慈祥的目光掃視每個學生,并伴隨著微笑的面容,以示對答問出錯學生的安慰、對成功學生的鼓勵等。課堂就是家園,這個家園沒有籬笆,沒有指手畫腳的權威,沒有拒人千里的冷漠。
(五)注意感情的自我調控
一位教育家說:當教師一跨入校門,他就應該把自己的所有不快和煩惱留在校門外,因為在學校里,他整個人是屬于教育的。教師若帶著煩惱情緒走進課堂,課堂氣氛則會壓抑、沉悶;而教師的飽滿的教學熱情,則會感染學生。所以,教師必須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拋棄個人所有的不快心境,在面對學生的各種違紀問題、錯誤態度時能泰然處之,始終以熱烈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從事教學。
最后,我想化用我校的校園精神作為結語,“要用功,進心中;進心中,能成功!”希望我們的課堂少一點冷漠,多一點共鳴;少一點沉悶,多一點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