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冀教一年級語文教材閱讀識字量很大,第一冊要求會認的漢字就有356個,搞好識字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營造一個開放的語文學習空間,成為擺在低年級語文教師面前的新的課題。下面結合本人教學實踐,談談低年級識字教學的幾點體會。
1.趣化形式,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是求知的先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識字教學中,教師一定不能忽視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1.1關注學困生,靈活運用激勵語言。一年級小學生,激勵和表揚能夠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最能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我班有這樣一個孩子,學前上了兩年,以前的教師給他定性為弱智,上了一年級,面對一堆堆的生字,他顯得更呆了,更傻了。一上課,他總是呆呆地位子上一坐。一節,兩節,一個字也認不下來。我很著急,于是我在課下精心挑選一課中最簡單、最有特點、最容易識別的生字。單獨教他,對他進行個別輔導,終于他認識了這幾個生字。上課了,我首先叫他認識了這幾個字。他認得很棒,我在全班表揚了他:“你真棒!別人不會你都能會讀。再努把力,相信你的進步會更大!”“你看,你能把生字全都認識了,老師相信你一定能把記字的方法說出來,講給大家聽。”“用它組個詞,你一定能行,快試一試!”從這節課開始,他開始一點一點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找到了學習的樂趣。現在他特別愛學習,而且尤愛識字了,還當上了小組長。在他的帶動下,全班識字學習的熱情被激發起來了。
1.2針對不同層次,有策略的提問。教師的教學,應該讓不同層次、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都能有體驗成功的機會,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提問時要靈活把握。一篇課文,要認識的字有10多個,每一個學生的認知水平都是不同的,認知水平低的同學,經過初步識字,只能認識幾個(3~5)個,面對于認知水平高的同學,經過初步認字,能認識10個左右。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生,提問要講究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可找那些認知水平低的同學先認,先讓他們找到成功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喜悅。為認識后面的難字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最后再認知水平高的同學認識難字。這樣,那些認知水平低的同學在認知水平高的同學認識難字的過程中,也又一次得到了學習。這樣,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都有了體驗了成功的機會。全體學生的識字能力都得到了培養。
1.3放給學生,識字形式的多樣化。根據學生認字程度,采用不同方式的認字形式,培養學生主動識字意識。在初步認字時,可采用形式多樣的識字形式來識字。如:①采用小老師的方式,拿著小教鞭到前面教,把自己識得的字教給同伴,把自己識字方法介紹給大家。認識哪個教哪個。這種方法很容易調動學生的識字積極性。因為他們都想自己也當一把老師。②分組識字。可以男女分組,同桌小組、前后桌小組。這種方法,主動性很強。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很大,一定程度上可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意識。③A經開火車的方式識字。B加速搶奪認字。這兩種方法最好在學生熟練掌握時再使用。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識字形式,會使學生的識字興趣達到極點。
2.層次分明,有條不紊地進行識字教學
2.1借助拼音,隨文識字。在教學生字時,借助拼音讀文,是識字的基礎,教師放開手讓學生自主識字,這是一個摸底的過程,通過借助拼音識字,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哪些字認識,哪些還有困難。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這也是初步識字階段,即在語境中整體感知。
2.2借助拼音,認詞識字。借助拼音,認詞識字,把生字從文中的句子中摘出來,摘成詞語。在識詞過程中識字。對于學生來講,有了一定的難度,可以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2.3脫離拼音,認詞。借助拼音識字后,對生字有了整體認識,去掉拼音,認詞語,通過認詞語再次認字,難度進一步加深。
2.4脫離拼音,認詞。學生經過以上三個環節的識字,已基本認識了生字,這樣,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脫離已經認識的字,只出示生字,讓學生認。
2.5分析字形,識記生字。在這個環節,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識字的方法在全班交流,教師要注意隨時、適時點撥。如“洗澡”都與“水”有關,因此都有“水”;“看”上面是“手”,下面是“目”,此時再加上看的動作,這樣記字,學生的印象很深,這些字會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跡。經過這五個有次、有序的識字環節,學生會感到識字是多么輕松、自然。
3.寓教于樂,開展豐富多彩的識字競賽活動
教師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識字教學活動,來提高學生識字興趣。如:認字比賽;開火車認字游戲;你說,我猜,他寫;生字卡片制作比賽等等。
識字教學在低年級教學中,非常重要。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