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強調指出:要“把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為師資培養、培訓的重點”。廣大教師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力軍,在教學改革中起關鍵作用,沒有教師的積極配合,素質教育的運行機制就建立不起來。
據最近上海市對部分中小學進行的一項抽樣調查顯示,“88%的教師表示熱愛并樂于從事教師職業,絕大部分教師注意個人的師德培養,認為愛生、敬業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但調查也發現,被調查的教師在師德方面也存在種種不容忽視的問題。如“一些教師不備課,上課吃老本,憑經驗‘臨場發揮’,學校檢查備課筆記能推就推,實在不行臨時寫幾張交差;有的教師經常不批改作業,對學生的作業常常是對一對答案了事;有的教師甚至把對學生的家訪漸漸變成家長‘訪校’。另一個問題是部分教師中存在著不尊重學生的現象,高強度的罰抄、罰背成為一種對付后進學生較為普遍的手段,而對待成績好的學生,有些教師又往往只關心他們的學習和得獎情況,忽視了他們的全面進步”。可見,教師提高自身的素質,乃當務之急。
初中英語教師首先應是教師,他除了要具備一個普通教育工作者應有的基本素質,更需要人類的特殊社會功能和認知功能以及必須具備更多的與教學有關的外國語言、文化、文學的修養和造詣。因此,初中教師應努力提高應運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自身素質。
1. 初中英語教師應具備健康的心理素質
要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教師本身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要有寬闊的胸懷。學生成長中都有過無知和過錯,特別是當代初中生,剛好處于一個斷奶期與青春叛逆期,這就需要教師擁有心理容量,克服心理偏見,容忍學生的無知,寬容學生的過錯,嚴格地要求和真誠地愛護每一位學生。任何不穩定的情緒,都會作出非正常反應和行為,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師要保持樂觀的心理,以自己的陽光和激情培養出更加健康、朝氣的學生。
2. 初中英語教師應具備健康的身體素質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教師的勞動是一種艱巨而繁重的體力+腦力勞動。“學習英語不僅僅是腦力勞動,更加是體力勞動”(李陽瘋狂英語)。特定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特點,需要教師消耗大量的體力和腦力。英語教師如果沒有健康的體格,就難以勝任英語教育教學工作。特別是在初一階段,先是字母教學,接著是音標、發音規律、交際等等,無不需要教師頻繁的手把手教會。
3. 初中英語教師應具備高尚的品德的素質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見《論語》)就是說,正人先正己。“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并非夸張之詞,而是千真萬確的真理。馬克思曾說過:“只能用愛來交換愛,只能用信任來交換信任……如果你想感化別人,你本身就必須是一個能實際上鼓舞和推動別人前進的人。”這段話說明:教師只能用愛心才能獲得學生的信任、尊重。英語教師就應該培養學生愛國家、愛人民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個人品格。作為教師,其自身應當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為教育事業做奉獻的精神。教師的責任感,在于把培養好下一代作為神圣的天職。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責任感極強,甘心情愿地讓學生踩著自己的雙肩,攀登知識高峰,自己卻做平凡的鋪路石;英語教師本身就應該熱愛生活,是文明、道德的表率。
4. 初中英語教師應具備博學多能的知識素質
(1)完善的知識結構
首先,英語教師首先要具備合格的英語水平,它包括標準的語音知識,規范、系統的語法知識,比較大的詞匯量和合乎英美習慣的語言使用知識。現代科學發展很快,各種傳媒為學生提供的知識豐富多彩。作為教師就要不斷地充實自己,豐富知識,提高能力,增長智慧,才能對學生進行及時的、正確的引導。
其次,英語教師要有豐富的英美文化知識。語言結構中,尤其是詞匯中包括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對外語中的詞和句的正確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對文化的了解。兩種不同文化在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相互影響,因此,要求英語教師不但要對本民族文化和目的語文化有較深刻的了解,還要善于幫助學生提高跨文化交際的意識,避免交際過程中的文化誤用現象
再次,英語教師要有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和英語教育法知識。教師要經常學習中外教育史,特別是英語教學法,了解各種流派及其發展,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2)較強的教學能力
第一,語言表達能力
初中英語教師應具備較強的英、漢兩種語言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使用的語言力求生動、準確、邏輯性強,并富于哲理性和幽默感:聲音適度、悅耳;語速適中、有節奏感;板書清晰、工整、突出重點、美觀大方。
第二,課堂組織教學能力
教師應善于駕馭課堂教學,處理好教與學的雙向活動,合理分配使用課堂教學時間,科學地分配知識的密度、廣度、深度、梯度,重點突出,講練得當。要有激情、要適時激勵學生,感染學生,使學生保持強烈的參與欲和旺盛的求知欲。力使課堂教學在和諧、輕松的氛圍中進行。而且要有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力爭構建知識的課堂、智慧的課堂、動感的課堂、魅力的課堂。
第三,處理教材和恰當地使用教學方法的能力
教師應熟悉大綱要求,全面了解教材的重點、難點和學生能力培養目標。能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要求,設計切實、有效、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努力優化課堂教學環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第四,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能力
多媒體教學通過聲音、視頻等為學生創設一個相對逼真的環境。充分調動五官的積極性,使學生通過看、聽、講、想、做動靜結合,多次的、多重渠道的強化目標知識。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因此教師必須熟練掌握先進的教學輔助儀器、設備。如收音機、幻燈機、投影儀、VCD、電腦、攝(放)象機、影碟機以及語音室的有關設備,充分發揮多媒體在英語教學的直觀作用,為學生在一定情境下的語言交際的操練、語言能力的養成提供最佳的外部環境。
第五,學法指導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教師應根據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心理的研究,充分估計學生在學習新知識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幫助學生,尤其是“差生”克服學習中遇到的障礙,其中包括心理上的障礙如自卑感等,授學生以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
第六,組織第二課堂的能力
第二課堂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教師應結合學生身心特點,有機地結合教學,設計、組織、指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開設英語角,教唱英文歌曲,組織觀看或表演英文短劇,觀看英文電視節目,組織英語能力競賽,舉行朗誦、演講比賽,安排課外閱讀等。這些活動無疑會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3)教學科研能力
教書育人的過程,教師必須要走“實踐——反思——實踐”之路。特別是初中英語教師更加應注重教學的研究。及時了解國內外教改信息,開展與校外同行的學術交流,了解英語語言教學的最新動態,吸取先進的教學經驗,開闊視野,不斷豐富自己的業務知識,改進、提高自身的實際教育教學水平。
教師的素質是思想品質、知識、能力、智慧的綜合與集中體現。素質的形成是長期修養的結果。只有具備了教師素質,并進行不斷地修養,才能當好當代的一名初中英語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