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職院校的語文教學中,要想用較少的教學時間解決更多的實際教學問題,就要講求教學策略。不但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來適應各種教學方法,更要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調整策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關鍵詞】策略 課堂教學 創新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得信息、鍛煉多種能力并形成一定的價值觀和思想取向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在中職院校,語文的課堂教學時間明顯減少,而面對的卻是知識結構簡單、思想尚不成熟的一個群體,為了讓這樣一個群體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進步和發展,那就必須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拓展空間最大化、潛力挖掘最大化,因此就要求我們在上課的時候講究課堂教學策略。
一、課堂教學要和群體的綜合素質相適應
課堂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的認識過程,強調的是學生。課堂教學的基本任務就是促進學生的知識積累和知識結構的優化。中職院校的學生,大多都是無力考上高中或大學,整體素質不高,對學業上的成就期望較低,而部分“優等生”也將自己的大多精力都花費在專業課上,語文課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一種調味品。課堂教學這一唯一實現教學目標的平臺也在眾學生昏昏欲睡的低迷情緒中止步不前,難以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我們必須從課堂教學入手,根據學生的綜合素質來調整我們的教學目標。
(一)制定合適的教學計劃和目標。制定教學計劃和目標時,應在教學大綱的要求范疇中,同時我們也需考慮群體的綜合素質。計劃過于完善、目標過高,可能使學生群體的綜合素質落差加大,不利于任務的完成;而目標定得過低,又與學生群體的綜合素質難以契合,同樣不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因此,在制定教學計劃和目標時,首先我們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要明確基本的教學任務和要求;同時也要有正確的立場和堅定的思想,在需要選擇教學內容時,要難易適度,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啟發學生們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二)調整課堂內容。課堂內容是課程建設的核心,是進行教學工作、穩定教學秩序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我們首先要確認學生有能力接受教學內容,再通過講解,使他們獲得喜悅感、好奇感繼而引發探索欲。
二、課堂教學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斷創新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是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內展開的,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賴于教學過程和教學過程每一個環節的改進,更有賴于參與教學的每一位成員的努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改變傳統的以教師講為主的教學理念,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這個過程并在這個過程中發揮其主導作用。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當前,“和諧”成了社會的主題詞,構建和諧社會也是全國上下活動的主流。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和新課標的實施,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不僅僅是關注學生的共性,更重要的是加強對學生個性的培養。
心理學家羅杰斯說:“創造良好的教學氣氛,是保證有效進行教學的主要條件,而這種良好的教學氣氛的創設又是以良好的人際關系為基礎和前提的。”可見,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充分調動學生探求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夠大大改善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教師的友好,會讓學生多了一份期待,這份期待保證了學生上課的專心和好奇心;同樣,學生的友好,會讓教師多了一份自信,這份自信保證了教師講課的激情和更完美的發揮。
(二)教學形式多樣化。語文學科特點決定了文本樣式的多樣性,文本樣式的多樣性決定了教學形式的多樣性。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式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才能讓短短的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中職院校的學生大多都是知識結構比較凌亂,性格活潑好動。因此,在授課時,我們對某些知識性的東西應重在講解,但更多的時候應該讓學生以不同的方式參與其中。比如朱自清的《春》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朗讀、去品味;魯迅的《孔乙己》由教師來分析和概括;舒婷的《致橡樹》讓學生通過多種方式去查找資料,去尋找各個時期的經典愛情事例,從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三)創新教學形式。課堂教學中,學生應占據主導地位,讓學生在授課過程中思路活躍起來,在課堂上感受到創新的快樂。教師則好比一個導演,把每一個角色給學生分配好,讓他們盡情發揮。
三、課堂教學要和社會環境緊密聯系
在中職院校中,語文教學一直處于一個尷尬的境地,沒有了高考應試的驅使,缺乏必要的約束手段,身為非專業課的語文教學舉步維艱。在這種情況下要想使學生學好語文課,并使之更好地為學生的社會生活服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教學應和現今所處的社會環境緊密結合。
例如講老舍的《我的母親》時,許多學生已經在家里聽煩了父母的嘮叨,母愛在平凡的生活里似乎已經褪色,但若結合汶川大地震一幕幕感人的場面,便可以讓他們從中感悟這份偉大的親情。再如講《再別康橋》時,應在唯美的講述中讓學生如身臨其境般感受康橋的美麗,認識到大學教育資源的豐富,燃起他們繼續深造的決心……
其實,語文課堂教學是豐富多彩的,只要我們在教學中講求策略,善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就能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充分的尊重與強化,使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得以增強,使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提高,使學生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具備努力拼搏的競爭意識、創新精神等市場經濟所需的思想意識,為他們投身經濟建設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礎,從而在社會這個大舞臺上更好地發揮特長、展現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