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時代,教師可以很方便地采集他人和自己的課堂視頻。帶有主題、診斷性的視頻案例研討,可以使研究者和當事人更清晰地把握研究的脈絡,獲得課堂教學前后的多種信息,為教學研究提供了一個便捷、有效、動態的平臺。
【關鍵詞】視頻 有效 改進教學 專業發展
在聽課調研中,許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較多地關注、把握自我的教學設計,缺乏對學生的有效組織。因而,有些課呈現出老師本人的學科素養較高,卻因組織教學技巧的欠缺,導致學生無所收獲或收獲不高。鑒于此,巧用視頻,將視頻跟蹤作為主要研究手段,拍攝老師們隨堂課上的組織教學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診斷、反思、調整,能有效地改進組織教學行為。
一、視頻資料的利用
(一)名家大師的視頻學習。由于平時的外出機會相對來說比較有限,不能經常親臨大師的上課現場,另外有時覺得自己很難把握好一節課的“看點”。于是,我經常會有意識地挑選一些契合自己教學的大師級課進行觀摩,即可通過一節課完整地進行觀摩,或者對某個環節的設計反復揣摩,體會其教學目標的定位、學習目標的制定,然后反思自己的教學,彌補自己教學中的不足。
例如:我在“認識幾分之一”的練習設計時,先按自己對教材的理解,確定教學目標,進行了一個設計活動,然后再去觀看張齊華老師的練習設計,將自己設計時的感悟和張老師的練習設計進行對比,從中體會一個成熟的練習設計背后應該思考哪些問題,從而對自己的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起到了一個推進作用。
(二)同類教師的視頻對比。除了對名師的視頻資料進行一個學習過程,我還將視線放到了周邊地區的好教師身上。例如,我執教了《解決問題的策略—轉化》這一節課,并拍攝視頻,正好區里有一節觀摩課,兩節課的視頻片段對比之后,我發現同一節課,目標達成度卻各不相同,反復對比視頻,我得到了以下幾點思考:
1. 例題的呈現方式不同,學生的感受不同。
2. 策略意識的培養不在一節課,而在平時的點滴教學。
3. 活用教材,有效開發利用教材做的不到位。
二、自拍視頻的運用
(一)自拍視頻。每個學期都有校內的常規開課,每次我都認真拍下年級組里的開課視頻,并上傳至校園網,這樣在教研活動后執教者可通過自己的視頻,客觀地反思其中的不足,其他數學成員也能對視頻進行分析,選取部分有價值的作為視頻素材,或在網上發帖,或當面交流,進行團隊合作學習,重構之后,再次上課并跟拍上課視頻,這樣既能發揮重設教案的實際作用,又能再次提供一個視頻素材。
(二)個案分析。在一次次的常規拍攝中,視頻素材被不斷地累積下來,老師們可以有針對性地把握各個知識領域中的教學,教研組會根據同類型的課截取片段進行對比分析。另外,對前后執教效果對比明顯的老師、或執教效果不明顯但存在明顯問題的老師進行個案分析。作為視頻手段在這里就能發揮兩個作用:第一,以往通過不同老師的相同類型課題的片段進行對比分析,從而發現達成這課教學目標的最佳手段或方法;第二,通過同一老師、同一課的視頻對比,既可以尋找出達成此課教學目標的最佳手段,又能幫助這位教師診斷出存在于自身身上的一些教學問題,并幫助他制定出一系列的應對策略。
三、視頻拍攝下的受益
視頻的跟蹤研究,我也受益匪淺。今年五月份我的一節區公開課,由于需要借班上課,對學生這一塊無法預設,如何有效組織教學,心里沒底。我想到了利用視頻改進教學行為。我的做法是:第一次教學,全程錄像——觀看錄像,進行自我反思——找出問題,尋找解決方案——設計新的教學方案——第二次全程錄像——再次反思,重構教學設計。以往我一向認為自己的組織教學能力較好,確實,在我的課堂上,學生乖、聽話、不造反,能夠按質按量完成作業。但是,通過觀看自己的視頻課,我發現了平時目力難極的死角,那是我組織教學上的缺失:1. 缺乏激情;2. 老師設問后,沒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與學生搶答。3. 語速沒有輕重緩急,過分從容,導致平鋪直敘。4. 不自覺地做很多的小動作,比如摸鼻子、眼睛不看著學生講話等。5. 巡課時,忽略少部分不積極學習的學生。針對以上情況,我準備好應對的辦法,主要為達到以下目標:一、組織和維持學生的注意;二、引起學習興趣和動機;三、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四、展示自己良好的教學狀態等。對于自己在課堂上的諸如形象、語言、姿態、講授、提問、板書等情況表現如何,借助視頻的真實還原、定格畫面等手段,給自己留出反思的時間,進而改善教學行為。
我認為現代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能力是自我完善的能力,而要實現持續的自我完善,必定要有自我反思和自我更新能力。反思,已被廣泛地看做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將自己的課堂拍攝下來,在“看自己上課”的“視頻反思”過程中發現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改變自己的教學策略。不僅是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促進學生發展、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