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卡夫卡曾說過:“什么是寫作?寫作就是把心中的一切敞開,直到不能再敞開為止。絕對坦白,沒有絲毫的隱瞞,也就是把整個身心貫注在里面。”也就是寫作是寫自己想說的話。十幾年的經驗告訴我:只有打破“命題、選材、立意、構思、語言、情感”這一框架,解脫各種高標準式的限制,才能避免出現言不由衷的大話、套話、假話,張揚個性,放飛想象。
一、激發表達欲望,提倡真實寫作
讓學生“如實地”和“自然地”寫作,鼓勵學生在作文中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寫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描繪自己熟悉的景物,充分、真實地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我以我手寫我口,我以我口說我心。”在極富個性和自由的情況下,學生自然會產生強烈的寫作欲望,徹底消除寫作的心理障礙。猶如幫助學生打開了心靈之窗,他們會快樂地去聽、去想、去觀察、去體驗……他們就會脫胎換骨,就會自由飛翔。
良好的寫作情感是作文的發動機,會產生永不枯竭的動力,引來寫作的源頭活水。為調動學生的寫作興趣,我進行了一些嘗試。
1.創設情境,激發靈感。寫作靈感往往來自外在刺激,某種特定的情景、環境,會對人的心理產生影響,喚起其潛在的意識。恰如白居易詩言:“來如春夢幾時多,去如朝云無覓處。”靈感往往是一閃而逝的,但靈感一旦誕生,便如同傾閘之水。可以利用這一點,創設某種能使學生心理亢奮,激動的情境,使他們在這種情境的感染和牽引下,喚起其已有經驗,不知不覺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進而產生創作的沖動和欲趣,激發出靈感。
如一次作文訓練時,我拿出一個透明的玻璃杯讓學生觀察,猛然間我把那精致的杯子掉在堅硬的水泥地上,頓時,砰的一聲,地面上到處都是玻璃碎片,學生一片嘩然……在學生們驚詫之際,我請同學們寫出“玻璃杯被摔壞之后”的故事。學生們反應積極,思維活躍,靈感迸發,寫出了很多合情合理的情節,當然也有由此產生的議論。(這可是經過調查,證實班級里無人是心臟病患者之后才進行的)
2.濾奇人趣事,溢歡聲笑語。寫作本身充滿了快樂。如果學生感受到這一點,其創作熱情與創作水平自然會逐步提高。我在指導學生寫作時,引導學生用筆去寫淘小子的頑皮,靚女生的扮酪,班主任的“彈指神通”,同桌的蹩腳音樂會,酒神爸爸、煙鬼舅舅,深夜如廁遇“夜叉”,“狼號樂隊”課間演出,夢游太虛擒“拉登”……學生筆下出現了久別的成語、傳說、格言、歇后語、武俠小說、天文地理、閑文野史、幽默笑話……那呼之欲出的人物,極富個性的語言,豐寓大膽的想象,獨到鮮明的見解,無不是真實而又淋漓的展現。
3.說孰是誰非,引源頭活水。離開了生活,寫作就成了無源之水。在作文教學時,我讓學生走出小課堂,進入社會大課堂,引導文學社的成員走進社會,去調查和采訪身邊的人和事,鼓勵他們用自己的嘴和自己的筆,去寫自己有感想的事,說別人不敢說的話,抵制陳規陋習和不良之風,弘揚先進思想和良好風尚。于是,《迷信活動何時休?》《自私的村干部》《垃圾肆虐誰之錯?》等作品也就應運而生了。
生動鮮活的生活是學生寫作的催化劑,是寫作的源泉和沃土。社會的進步,家境的變化、宿舍的冷苦、集體的溫暖、同窗的苦讀、課間的快樂、考試的無情、恩師的教誨,友情的珍貴、春風秋雨、藍天白云、青山綠水、花鳥蟲魚……一切都囊括在學生的視野中,在自由的狀態下,學生很愿意用自己的方式把這些素材從記憶庫中調出來,并把自己真實的情感體驗融合其中,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寫作興趣,激活創作思維,發揮表達潛能,觸發傾吐激情,使他們敞開心扉,把作文的過程由“痛苦”轉為“享樂”,變苦作為樂作。
教師只有解除對學生的諸多束縛,鼓勵學生說真話,抒真情,大膽想象,勇于創新,才能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讓學生的心靈插上翅膀,在作文的園地上自由地翱翔。
二、置創新土壤,綻寫作新芽
學生的生活只有扎根在創新土壤上,生長在創新氛圍中,才能寫出寓有創新的作文,在教育和教學上,教師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和寬容學生對任何事物有自己的見解,善于思考,敢于提出,鼓勵和引導奇思異想。創新的源頭是奇思異想,放開一切框架束縛,思別人所未思,想別人所不敢想,想象越奇特,看法越獨到越好,追求與傳統不同,追求與眾不同。
落實創新的幾種途徑有:
1.立意要創新。思想認識的高低對文章的質量起著決定的作用,思想認識是提高寫作能力的先決條件,葉圣陶曾說:“思想認識是文章的質料,有質料是首要的,沒有質料如何能寫?”同樣,沒有創新的思想,就不能寫出創新的文章。
立意創新,是指打破陳舊的認識,適應改革開放潮流,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提出對問題的看法,而不是不合常理的思想觀念。在寫作訓練中,學生曾這樣確立中心:“不被理解又何妨?”“失敗,你來吧!”“缺乏斗志的無名戰士上!”……
2.取材上要有創新。作文積累是寫作能力的基礎時代在前進和發展,周圍的人和事都在變,作文的取材,也要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去發現獨特的、富有時代特色的素材。你看,學生的筆下出現了:《點子王“某某某”》《有手段的“某某老師” 》《令人佩服的好校長》……
3.表現形式要創新。作文有了內容就要用一不定期的表現形式來表達,表現形式的創新對提高寫作的創新能力至關重要,形式創新就要大膽豐富的想象,曲折離奇的手法,與眾不同的布局,構思獨特的角度,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寫作時,學生可以以監考老師的身份在考場上觀察同學,可以變成蝌蚪去向人們傾訴不幸,可以化幻成蛤蟆精在地獄里報復人類……
新時期人們的精神面貌變了,怎樣通過文章來反映,通過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細小的情節入手,一下打開了學生創作的思路,學生在作文時,有的從辦喜事要從簡入手,有的從老奶奶唱卡拉OK入手,有的從爸媽給老人買手機作壽禮入手,有的從語言文明入手,有的從流行歌曲入手等等,寫出的文章寓有創新。
作文使許多學生倍感頭疼,其實,只要你不斷地開拓不斷地創新,就會出現新的局面,更為主要的,我們是未來建設者,因此更富有創新能力。
生活是大海,學生的心靈正乘著寫作之舟,高揚著情趣之帆,一路顛簸。作為學生的領航人,我們應把學生引入充滿真實感受和快樂情趣、富有想象空間和創新意識的港灣,只有在那兒,學生才能打撈到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