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課教學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尤其是實施創新教育的今天,如何進行教學是我們政治課教師探討的一個最重要課題。筆者認為教學應遵循政治課教學的基本原則,在此淡淡體會。
一、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貫徹方向原則性
初中思想政治的教學,是以毛澤東思想、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江澤民“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緊密聯系實際,生動具體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學習文明習慣的教育。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方法、心理品質、法律意識、社會發展常識和基本國情教育,逐步培養學生“五愛”的高尚情操,以及良好的行為習慣,初步使學生在基本的思想觀點與道德觀念上具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在了解唯物史觀的基礎上樹立崇高理想和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社會責任感。
二、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貫徹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覺悟相統一的原則
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覺悟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主要任務,它決定了政治課教學必須把三者統一起來,不能只強調知識、只強調能力或者只強調覺悟而忽視了另外兩個方面,培養能力在其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從能力與知識方面的關系看,一方面,知識的積累和增長是能力產生和發展的必要條件,能力的培養必須以相應的知識為載體;另一方面,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不僅是掌握知識的前提條件,而且較大地影響知識掌握的程度。因此,培養學生能力不能忽視知識的教學,應把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有機結合起來,努力使知識轉化為能力。從能力與覺悟的關系看,提高覺悟是培養能力所要達到的目的,且覺悟的提高有助于能力的培養。學生覺悟的提高會激發出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的熱情。同時,培養能力是提高覺悟的基礎和前提條件。所以,培養學生能力要與提高學生的覺悟聯系起來,通過培養學生能力達到提高學生覺悟的目的??偠灾?,培養學生能力必須遵循知識、能力、提高覺悟相統一的原則,正確處理能力與知識、能力與提高覺悟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完成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總體任務。
三、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履行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理論聯系實際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最基本原則。學生能力的培養必須以知識為基礎,也就是必須加強理論知識的教學。辯證法告訴我們掌握了知識并不等于提高了能力,知識轉化為能力需要一定的條件,需要進行培養和訓練。其中理論聯系實際是思想政治課的知識轉化為能力、發展和提高學生能力最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如果要培養學生社會實踐的能力,就要組織和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在實踐中突現上升理論??傊?,培養學生能力必須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引導學生把理論運用于實踐,又通過實踐上升為理論,讓學生們學以致用,在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中,逐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自我創新能力。
四、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始終貫穿主體性原則
主體性原則是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通過優化教學過程,以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主動發展自己,增強學生自學能力。
確定學生為主體是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也是現代教育的顯著特征。素質教育是以全面培養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較強的實踐和動手能力以及健康的個性為宗旨的。素質教學中活的靈魂就是尊重學生主體,激發學生主體意識和主體精神,促進學生活潑地成長。這是一種使人的個性發展相一致的教育模式。它能夠大面積地培養出具有能動性、自主性、適應性和創造性,而且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合格人才。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參與,主動獲取知識,主動提高自我能力,這是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也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體現,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如一地貫徹這一主體性原則。
五、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貫穿啟發性教學原則
教師教學過程中提倡啟發性教學,這是常規的教學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教學原則。在初中政治思想教學過程中,要善于讓學生提出問題,積極參加討論,教師應不斷改變教法,做到因材施教,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全方位地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以引導學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鼓勵自己,自己啟發自己,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
六、政治教師在教學中還要遵循正面教育原則
教學過程中要堅持正面引導,以真情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對學生進行正面鼓勵教育,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好榜樣和典型,有利于對學生產生正面的教育效果,如孔繁森、焦裕祿、雷鋒等;其次,教師還應以身作則,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以自己規范的言行及兢兢業業的教學態度來感召每一個學生,給學生一種親和力。以此來感染學生,從而達到政治課“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總之,培養學生能力的途徑是多方面的,但應當遵循以上教學原則,并輔以科學創新教學手段,就能夠很好地完成政治課的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當代學科教育的反思、改革與發展研究.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5.
[2]楊九俊,吳永軍主編. 從理解到行動(案例卷). 江蘇教育出版社.
[3]思想政治學科教學新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
[4]教學與研究. 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