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真情演繹文本內涵,提升孩子們對文本的感悟,讓我們的語文教學呈現實效。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和個性塑造的過程。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總結如下:
一、語文教學應講究語言藝術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是合理利用教學實踐的重要條件”,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教師向學生傳道、授業、解惑以及師生之間信息的傳遞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須以語言作為憑借。語文教學是把課文中每一件具體生動的事、每一個個性鮮明的人、每一句深入淺出的話都通過教師的教學語言作用于學生的耳目、滲透于學生的心田,使學生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掌握知識、發展能力。
1.教學語言的含金性。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現代的學生有著強烈的求知欲,對于新鮮的事物他們總是充滿著好奇。對于每一堂新課,他們總是睜大著眼睛想從中學到新知。因而,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課堂成為他們用來學習、掌握知識的主要場所,而滲透著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對教學目的明確的教師的課堂語言則是他們定向思維的主要導向。因此,教師的課堂語言不僅要具有一定的含金量,即新鮮的知識和以此帶來的大容量的課外知識,而且要言之有物、論之有實。
2.教學語言的趣味性。在課堂上我們教師努力地想上好每一節課,可如果遇到“說者有心,聽者無意”的情形,那么原本預期的效果便會在無形中大大削弱了。作為一個教師,每天一堂接一堂40分鐘的課,對于生性好動、好奇的小學生來說可能是一種難耐的“煎熬”。針對這種現象,教師只有巧妙駕馭好課堂語言,切忌平鋪直敘、平淡無奇,盡量使用生動、有趣的課堂語言,才能使教學內容、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有趣起來,也才能使學生從原以為無趣的課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樂趣。教師應當使自己的語言盡量做到高低起伏、長短相間、快慢適宜,隨著教學內容和教學實際的需要時輕時重、時緩時急、抑揚頓挫,只有聲情并茂、和諧動聽的語言,學生聽起來才舒服悅耳,才能在課堂上興趣盎然、津津有味,從而提高教學效果。語文教師更應結合學科特征,利用具有趣味性的課堂語言來豐富學生的詞匯量,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要使學生覺得語文課“有趣”,關鍵在于教師能設疑激趣、扣人心弦。語文教師的語言應該形象、生動、饒有情趣,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枯燥為風趣。因此,語文教師要廣采博聞與教材有關的笑話、故事、佳聯、格言、警句、成語、典故、詩詞等等,并按照教學需要把它們引入課堂,調動自如,以塑造形象、創造氣氛,讓學生感到課堂新奇多趣,從而達到讓學生迅速理解和記憶學到的知識的目的。
3.課堂教學的語言要有一定的藝術性。它是富有生命的、生動的、有趣的傳遞信息和交流情感的工具。它不要求字字珠璣、句句似詩,而是希望活潑的口語與優美嚴密的書面語言相結合,相輔相成。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置身于濃郁的文化氛圍和活潑生動的語言環境中,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受到教育和感染,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二、語文教學板書設計要注重藝術性
板書是教師利用黑板以凝練的文字和圖表等形式傳遞教學信息的方式,它是直觀教學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板書作為教學的一種藝術,以精煉的語句、簡潔的線條、醒目的符號把文章的思路、重點和中心連接起來,簡練地構成全文的主體框架,顯示出知識的綱目、層次和內在聯系,使教師能夠更直觀、更系統地展開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果。可見,板書設計的好與壞對整個教學過程起著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樣的板書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呢?這是每個教師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1.板書的設計要體現重點、突出難點。教師在設計板書的內容時要體現課文的中心、故事的高潮,要能引導學生把握課文重點、理解內容實質。在板書時教師為了強化重點難點,通常使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書寫和繪畫,并用文字、符號、線條、圖表等形式把教材內容具體化、直觀化,使其具有獨特的吸引力,使學生受到了藝術的熏陶和思維的訓練。
2.板書的設計要強化直觀形象。小學生的抽象思維正處于萌芽、發展階段,綜合概括能力較差,不能理解復雜的事物及其相互間的關系。因此,板書應具有直觀性,這樣既體現了內容的知識性,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板書的設計要以直觀新穎、導學為主。板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同時它又是教師指導學生“學路”的縮影。學生通過看或記,啟發思維,理清“文路”,建立記憶的框架結構,尋求學法。故此,板書設計應以導學為主,直觀新穎,從全體學生著眼,從學生實際著眼。
總之,板書設計的形式多種多樣、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板書的設計應為達到最佳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而服務。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其直觀的作用,提高教學實效,使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得以順利開展,從而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