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與日本一衣帶水,歷史上也是淵源頗深,加之中國的洋務運動與日本的明治維新是大致發生在同一時期的中國與日本的社會改革運動。因此,洋務運動與明治維新的比較就在所難免,筆者將在本文初步探討中國洋務運動與日本明治維新的相同之處。
【關鍵詞】洋務運動 明治維新 改革運動 相同
中國的洋務運動,也稱自強運動,是指1861年到1894年間,清政府內的洋務派在全國各地掀起的“師夷之長技以自強”的一場改良運動。日本的明治維新,是指從1868年開始的,所進行的自上而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西化與現代化改革運動。兩者雖然有很多差異之處,產生的結果也截然不同,但畢竟處于同一時代背景下,又存在地理上的接近,因此,中國洋務運動與日本明治維新還是有很多相同之處的。下面筆者將就背景、目的、方式、內容、結果這幾個方面分析比較他們的相同之處。
第一,背景相同
一是時間大致相同。中國的洋務運動是從1861年至1894年。雖然關于日本明治維新作為一個歷史時期的時間斷限,說法還不一, 但我們一般認為,明治維新從1868年10月23日宣布改元明治開始(通常把1867年大政奉還、王政復古等一些政治變動包含在內),其結束時間則也有1872年(廢藩置縣)、1877年(西南戰爭結束)、1885年(實施內閣制)、1889年(確立立憲制)等多種主張。但整體上來說,兩者都開始于19世紀的六七十年代,結束于19世紀末,時間段大致一樣。
二是大的國內環境相同。當時的中國和日本都是處于民族危機和統治危機加劇的狀況下,改革勢在必行。19世紀中葉,隨著太平天國、捻軍、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打擊,使得清政府內外交困,第一次感到了生存危機。同時期的日本處于最后一個幕府時代——德川幕府。掌握大權的德川幕府實行“鎖國政策”,例如禁止外國傳教士、商人、平民進入日本,也反對國外的日本人回國,甚至禁止船只遠洋航行。同時,在日本一些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出現了家庭手工業或手工作坊,坊內出現了“雇用工人”制,初步形成資本主義生產體系。它的出現,沖擊了封建自然經濟,從根本上動搖了幕府的統治基礎。進而在商品經濟形態的快速擴展下,形成了由大名、武士,商人、反對幕府的基層農民組成的“倒幕派”,開始呼吁改革政治體制。同時,日本也受到西方列強的欺負,如1853年的黑船事;1854年,日本與美國簽訂了神奈川《日美親善條約》。
三是國際環境相同。19世紀中下葉,隨著工業革命的完成,西方國家實力增強,打起了欺負弱小國家的主意,他們的目光瞄向了亞洲,中國和日本就順理成章地成為西方列強侵略擴張指向的目標。改革變法,抵制外侵,成為中日首要大事。
第二,相同的目的
面對民族危機和統治危機加劇的狀況,內外交困,中日兩國都想通過改革實現強兵富國,挽救民族危亡,鞏固統治。中國的洋務運動打出了“自強”和“求富”的旗號,希望通過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軍事技術,來維護清王朝的統治。日本的明治維新則以鞏固天皇政權,實現民族振興為目的。
第三,相同的改革方式
中國洋務運動和日本明治維新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何謂自上而下的改革?簡單地說,就是從中央到地方,從高層開始,逐漸深入到中低層的改革形勢,是指由領導人等上層人物通過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改革,通常是和平方式,區別于通常是武裝暴力的自下而上的革命。中國的洋務運動是由慈禧太后支持,封建統治階級的部分成員,如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等著手實施的;日本明治維新是由天皇支持,幕府統治階級實施的。中日都在領導階層的支持下頒布了相應的法律制度,新建了工廠等。在這個過程中日本的明治維新通過戰爭,掃除了腐朽勢力,是一定程度的流血的暴力革命,最終才使得日本才以全新的面貌勵精圖治,奮發求強。
第四,內容上的相同
兩者都在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思想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改良,雖然具體措施大有不同,但改革內容的方向是大致一樣的。例如:經濟上,都從西方引進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建立了一批近代化企業,促進了民族工業的發展。軍事上,在近代化改革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就是建立新式的軍隊,武裝才是鞏固政權最有力的手段。因此,中日都模仿西方,建立新式軍隊,建立軍事企業。如1862年,清廷下令學習西洋武操,更換新式武器,同年,曾國藩在安慶設軍械所,李鴻章在上海設置炮所等等;日本則改革封建軍制,建立了近代化軍隊,對日本軍人進行武士道教育,實行征兵制,建立了一支效忠天皇的軍隊。文化上,都進行了教育改革,派遣留學生到歐美國家學習。清政府興辦新式學堂,陸續開辦了外文、軍事、西醫等學校培養技術人才,于1872年開始向海外派出留學生。日本則效仿西方建立從小學到大學完整的學校教育體系,派遣留學生到歐美國家學習。日本發展近代義務教育,將全國劃分為8個大學區,大學區內設中學區,中學區內設小學區,教育體系已相當完善。此外亦選派優秀留學生到英、美、法、德等先進國家留學。
第五,結果方面的一定程度相同
雖然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了富強之路,中國的洋務運動以失敗告終。但不管是洋務運動,還是明治維新,通過一系列措施的實施,都有利于本國的近代化發展歷程,對本國的經濟、教育、科技、軍事等多方面都產生了積極作用,都對本國歷史發展的進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動用。
【參考文獻】
[1]王曉秋. 近代中日啟示錄. 北京出版社,1997 .
[2]嚴中平主編 . 中國近代經濟史. 人民出版社,1990.
[3]中國史學會 . 洋務運動.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