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業批改是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學改革中的重要環節,對提高教學質量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傳統的作業批改是全批全改。這種方法雖有一定好處,但老師壓力過重,出現吃力不討好的弊端。如何改革?本文作者就數學作業批改提出了有效的見解。
【關鍵詞】數學 作業批改 弊端 見解
數學是一門自然科學,抽象性邏輯性較強,趣味性情節性較弱,學生上課多和一些干巴巴的阿拉伯字和其他一些奇形怪狀的數學符號打交道,興趣并不很濃,從而導致老師的教學有些被動。傳統的教學模式,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老師寫,學生記;課后,學生作業,老師批改,老師把作業發,學生往抽屜扔。這是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很多老師都有同感:得不償失,勞命傷財。數學作業多,幾乎每天都有,量又較多,這對老師的教學帶來不少麻煩,工作壓力也隨之加重。面對現實,不少有識之士便考慮這樣的一個問題:如何改革數學作業批改弊端?減輕老師壓力,騰出更多時間進行教學科研,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并呼吁這是擺在數學老師面前的一個重要的科研課題,老師要認真面對,可不能掉以輕心!筆者從事數學教學多年,對于這個問題,現談談自己的一些思考或見解。
一、作業“全批全改”, 弊端實在多多
眾所周知,傳統的教學模式,數學作業多采用“全批全改”的方法進行。隨著教育教學的深入發展,以及時代對培養新型人才的需要,這種“全批全改”方法已經過時,越來越多地暴露出它所存在的問題。現予以概括總結如下:
(一)作業數量多,老師壓力重。教師花費在評改作業的時間太多,因為數學每一堂課都有課后作業,學生天天做課后作業,教師天天改。以一個數學教師教兩個班數學為例,按每個班以50人計算,每次批改100本作業,每次做3—4個大題,一次就要批改300—400道題,若每本作業用2分鐘,就要花去3個多小時。尤其是批改數學的文字敘述題,學生所用的字母不同,字母的順序不同,教師就得一個個字母地盯著。那么花費的時間就會更多。加上有的數學教師還要當班主任,每天都要做一些班級管理工作,處理一些學生中的問題,還要備課、參加業務學習及政治學習等。如此這般,教師忙得團團轉,筋疲力盡,連吐氣的時間都沒有,哪還有什么時間和精力去探索教學科研和教學改革?這對能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無疑是沒有好處的。
(二)抄襲現象重,虛假問題多。這里,筆者想從自己的親身體會來具體化談談。根據農村中學的實際情況,學校常把畢業班學生分成“中考班”和“普通班”兩種教學模式,以便因材施教。有一年,我同時上這樣兩個班的數學課。中考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作業的真實性大;而普通班的情況,那就大不相同了,他們為了應付老師對作業的檢查,能把作業交上去就萬事大吉,因此,同學之間,作業互相抄襲,一字不落,大有“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味道,真叫人哭笑不得,默默地“上當受騙”。俗話說,紙是包不住火的。一分勞動,一分收獲。學生作業虛假,表面上做得不錯,但一到測試或考試,真面目就會暴露無遺,其成績就會不堪設想。這種教訓,也許不止我一個老師嘗到。
(三)老師全批全改,學生無所事事由于作業的全批全改,老師所布置的作業學生又必須完成,不能有半點怠慢,因此,學生也因之而忙得不可開交;又由于老師所布置的作業沒有通過精選,只局限于某個條條框框之間,學生埋頭于完成作業,思維受到壓抑,時間沒有保證,更沒有什么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機會,完全在老師的控制之中,精神十分壓抑,特長根本沒法充分發揮,完全處于被動地位,不管錯還是對,只得看老師的評判和恩賜。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課后作業的“全面批改”,教師又辛苦,效益卻并不高,學生又處于被動狀態,束縛了學生的手腳,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可謂是勞命傷財,毫無是處,因而,筆者認為:作業“全批全改”的做法,值得沉思,值得改革。
二、改變教學觀念,作業批改要大力改革
作業批改是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獲得知識鞏固知識的重要舉措。但不同的批改方法,就會有不同的結果。精心設計,認真批改的作業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隨意布置,馬虎批改的作業,老師學生兩頭受累,吃力而不討好。為減輕老師作業批改負擔,調動學生作業積極性,全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筆者認為,作業批改方法要改革,在具體的工作中,老師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眾志成城,集體批改。老師可抽一些上、中、下層次不同的學生到黑板上來演算所布置的作業,下面的學生則自己演算,然后集體講解,這種作業的布置和批改形式,既簡單,又實用,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還能提高作業批發的實效性。
(二)隨堂檢查,抽樣批改。老師布置作業,讓學生獨立完成,老師隨堂檢查,對個別學生進行抽樣批改,避免抄襲和造假現象發生,真實性較高。
(三)老師放權,交換組批改。教師根據教材的難易程度,提供參考答案,在規定的時間內讓學生完成課堂作業后交換組批改,人人參與,并把批改的情況向教師匯報,典型范例及錯誤的地方由老師講解。這樣就可以調動學生參與批改作業的積極性,還為學生提供了鍛煉的機會。
(四)發揮“小老師”作用,師生合作批改。由學科代表和幾名同學組成小組,由該小組對作業進行批改,教師進行“會診”,分析錯誤原因,收集作業中做題方法新穎、巧妙,思路簡捷、一題多解的例子向全班進行交流。從而達到清除錯誤,鞏固新知識的目的。
我的教學實踐表明:只有把數學作業的布置和批改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有效地提高師生互動和教學效果,讓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讓教師由忙得團團轉的“螞蟻”而變為相對穩定的“指揮官”,變“獨角演員”為 “導演”充分發揮教與學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