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質教育已然成為當代基礎教育的主流。因此必須要加強初中數學教學方法的傳承和革新,使初中數學課堂真正變為知識涌流、智慧迸發的素質教育新陣地。本文擬從用心、用腦、用嘴、用手等方面入手探尋改善初中數學教法與推進素質教育的最佳結合點。
【關鍵詞】用心 用腦 用嘴 用手
教學目標的完成是一個系統行為。這個行為的完成依賴于教師與學生的全身心投入、創造性的教學模式的應用、科學的教學語言管理以及知識的實際應用。簡而論之,即用心教學、用腦教學、用嘴教學、用手教學。而四者只有綜合作用,才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一、用心教學,加強德育教育
初中數學德育教育的最終目標是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心性品質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而良好的心性品質又包含了正確的學習目的、濃厚的學習興趣、頑強的學習毅力,以及獨立思考和勇于創新等多方面的內容。這些目標的實現,這些習慣的養成都離不開教師的用心教學。即用決心、愛心、耐心、信心、細心去感染學生,充實課堂。
想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做出業績,必須對事業有強烈的責任心。決心把教學過程實施好,把教學目標完成好,在促進學生德育發展的前提下保證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有的學生容易受外界因素影響,特別是家庭上的變故對他們的影響。如果教師不用滿腔的熱情去關愛他們,那就愧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光榮稱號了。有的學生因為各種原因考試成績不理想而失去信心,教師就必須耐心了解他(她)考試失利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查缺補漏,用關心和愛心喚回學生的真心。對于那些不夠積極的學生,教師也應細心關照,給他們足夠的表現機會。
二、用腦教學,建設科學課堂
(一)因材施教、因時制宜
教學對象的不同決定了教法不能千篇一律。教法的因材施教一方面是指針對不同教學對象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統一要求容易造成優生學習動力不足,差生學習目標難以完成。因材施教的另一方面還指針對不同教學內容也要學會變通。如在教授新知識使應耐心細致,注意前后知識的銜接,使學生對新知識盡快熟悉。在例題講解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多用對話式。初中數學要比小學數學復雜得多,不同年級的情況又差別巨大,因此應加強數學知識的融會貫通,使學生學習減少坡度。
(二)教無定法、創新思維
所謂教育有法,教無定法。數學的學科性質決定了數學教學方法的靈活多樣。除傳統的課堂講述式之外,還可以在課堂貫穿、滲透探究式、發現式、對話式等方法。力爭變填鴨式教學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育模式。
創新思維、發散思維是數學學科的最明顯特征。近年來,構造思維日趨發展,應用廣泛。這種方法是指在教學中為了解決某個問題,先構造一種方便易懂的數學方式,尋求兩者之間的內在關聯,使人直觀明了地看到問題的解決方案。構造法注重創新思維和豐富聯想,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教學體式。
三、用嘴教學,拉近師生距離
數學語言(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等)比較抽象,學生感到難以理解。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盡量因勢利導,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習慣并理解數學語言。
針對學生對數學語言的諸多困惑,教師可以在以下幾方面著力:1. 注意語言的準確。在表達某些數學概念時要力求明白,在語言的停頓次數、停頓位置上也應力求準確。2. 增強語言的啟發性。用啟發性的語言參與課堂教學,有助于學生積極思考、調動課堂氣氛。3. 增強語言邏輯性。數學本身就是邏輯性極強的學科。教師在講授定理應用、公式推理時要力求系統、明確。4. 注重語言趣味性。有些數學內容枯燥單調,而用形象、生動的語言講述出來就會有趣得多。
四、用手教學、注重知識應用
課堂永遠是教學的中心。但是在45分鐘的這個單位常量里完成傳授知識和提高能力這個任務是很困難的。因此應該大力拓展課堂空間,在課堂之外加強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將未知數、方程式等數學思想應用到生活中去,將死板的知識用活。也可以將生活中的諸多問題升華成課堂教學的生動素材。此外,在課堂上和課余時間開展一些數學建模等相關競賽活動也是加強數學知識應用的良好途徑。開展多種形式的競賽,能使學生產生持續不斷的競爭力,也有助于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讓我對現行初中數學教學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用心教學、用腦教學、用嘴教學、用手教學可以作為改善初中數學教學的良好入手點和突破點。筆者才力有限,謹以淺薄之文,為發展初中數學教學獻以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陳俊清,劉愛民.初中數學教學規律的探索.自貢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J],2001(16).
[2]郭紅恩.初中數學教學滲透構造性思維之我見.株洲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J],2003(4).
[3]許蓮金.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之淺見.龍巖師專學報[J],2001(7).
[4]高銀川.初中數學教學中要重視語言教學.濮陽教育學院學報[J],1997(3).
[5]趙云山.初中數學滲透德育的基本要求.陜西教育學院學報[J],1997(3).
[6]趙本孝.怎樣進行初中數學概念的教學.四川教育學院學報[J],2004(6).
[7]李國手.淺談初中數學“樂學”心理的培養.宿州師專學報[J],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