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一切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在2008年修訂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第三條提出:“關愛學生”,即教師應該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在班級管理中師愛是無處不在的,時刻需要愛的種子。從2008年雪災到汶川大地震,讓我們想到人間有愛,體會到“大愛無疆”的偉大精神。我理解的“無疆”是無邊界、沒有領域限制的愛。不管是本地生還是外來工子弟都應該一視同仁,從對學生的關愛,學生對學習伙伴的關愛,對身邊人、事的關愛,都是愛在傳播,在學生心中航行。那么,我們在班級的管理中如何從小培養讓愛在學生心中啟航呢?而擔當啟航向導的無疑是教師。在此本人有這樣的見解。
根據“品德與生活”課程由四個方面組成課程的基本框架中的第三個框架中指出:“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彼莾和瘧斪裱幕镜赖乱?,它旨在使兒童形成對集體和社會生活的正確態度,學會關心,學會愛,學會負責任,養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為其成為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民奠定基礎。
一、關愛學生,點燃愛的火種
在《中小學教師道德規范》中指出“關愛學生”,教師的“關愛”是寬而有度的愛,是公平、嚴慈相濟的關愛。
1.讓愛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點燃愛的火種
曾記得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教學的全部奧秘在于如何愛護學生?!蔽覀円愿呱屑儩嵉膼蹃黹_啟學生心靈的鑰匙,點燃學生心靈的火種。作為班主任,要時刻提醒自己牢記“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以寬廣的胸懷尊重學生的情感、人格,讓愛的火種在學生心中得以點亮。在一天的中午我回到課室,學生就一窩蜂地圍過來,七嘴八舌地說:“老師、老師,琳琳的爸爸撞車了,她在哭?!蔽疫€未沒來得及反應之際,只見琳琳紅紅的臉上都是眼淚。我走過去,一把把她摟在懷里,撫摸著她的頭說:“琳琳,別怕,有老師在?!边@時我感覺她在顫抖,她的內心對剛才發生的意外產生恐懼,無法接受。我并沒有問意外發生的過程,而是緊緊地抓住她的小手安慰、鼓勵她,讓她知道意外的事誰也不想發生,告訴她爸爸送到醫院有醫生照顧他,讓她安心,漸漸地她明白了。旁邊的小伙伴們過來拉著她的手說:“琳琳,不用怕……”這時我發現了愛的火把被我點燃了,自己對學生的關愛傳到學生對小伙伴的關心與愛護,愛的火種在學生中點燃起來。
2.關愛學生健康,做學生的表率
教學中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管理者和學生成長的指導者,老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孩子是家長心中的“寶”,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老師的關愛,更關心孩子在校的健康發展。從流感、秋季腹瀉病等一系列的病菌向我們的兒童撲來,讓我意識到在學校這一大集體中學生的健康是最重要的。于是每天我都提前二十分鐘到校,先到教室去看看,去了解學生當天的精神面貌、健康狀況,當有學生感到不舒服時,我耐心地詢問病況,嚴重的親自送到醫院看病并及時聯系其家長,安慰、鼓勵他們勇敢面對病魔;有時發現學生無精打采時我會去摸摸學生的額頭,看是否發燒了等等。自己的一舉一動學生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中,往往在不知不覺中成為關懷他人榜樣,從而成為學生學習關愛別人的表率。
二、讓學生學會關愛身邊的人和事,讓愛的火種傳出去
在《品德與生活》的新課程標準中講述的:“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我們不但教會學生珍愛自己,更需要的是教會學生學會關愛身邊的人和事,讓愛的火種傳遍大地。
1.創設主題班會,讓學生學會關愛身邊的人和事
在《我愛我的家》一課的教學中,我結合學生的生活創設“我的家”的主題班會:(1)分享我的全家福;(2)爸爸媽媽過生日時,我這樣祝賀,鼓勵學生寫出對家長祝福的話語;(3)了解全家人的生肖分別是什么。在活動中引導學生課前搜集各樣資料,在搜集中讓學生了解身邊人、關愛家人,在小組與師生的交流中學會關愛自己身邊的人和事,讓愛在心中開始啟航。
2.回歸生活,讓學子有愛心地生活
品德課“回歸生活”目的就是讓學生參與社會生活,使學生所擁有的經驗盡量豐富,在“現代”中不知不覺滲入“未來”,以改變過去那種與社會生活相脫離的德育灌輸。教育內容要密切聯系兒童的生活,又要高于兒童的生活。來自兒童日常生活的興趣、愛好、發現
會不斷引發出各種活動。兒童對產生于自己生活中的想法越感興趣,想法越強烈,為實現其想法而進行的活動就越有廣度和深度。因此,教師要對兒童的生活給予特別的關注。
三、創設班級文化氛圍,從古訓《弟子規》中學習關愛
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往往對古代的典籍承傳無蹤影,學生對此是一張白紙。在吉訓《弟子規》的“泛愛眾”中“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也就是說,“對于大眾有關懷愛護的心,如同蒼天與大地”,在創建班級文化中首先讓學生誦讀《弟子規》,在誦讀的基礎上熟練地背誦,讓學生出口成章,深入內心;其次觀看視頻,理解、體會個中的含義,體會古代圣人的訓誨,從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親仁及余力學文著手,從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做起,經家庭擴展到學校、社會,學習古人對長輩、同學的關愛,最能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通過一個學期每星期三的《弟子規》的誦讀,我班養成了濃厚地學習古訓的氛圍,學生回到家懂得如何關愛家人,這樣愛在學生心中航行了。
愛是發自內心的,教師的愛更是如同母愛一樣偉大,沐浴著每位孩子。從小培養學生關愛自己、關愛他人、關愛身邊的人和事,讓愛的種子永植于學生心中,讓愛在學生心中啟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