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是知識得以存在、發展、創新的生命之泉,知識是促進思維活動的導師和工具。學習知識和訓練思維是合二為一、密不可分的重要環節。思維的積極性、廣闊性在知識的發展創造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么,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怎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呢?
一、激發求知欲,培養學生思維
教學中,思維的惰性是影響知識進步、發展的絆腳石,而思維的積極性則是思維惰性的克星。所以,課堂教學中培養思維的積極性是教學的重點。所以教學中,教師要十分注意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渴求,使他們能帶著一種高漲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在求知的過程中,由“知之”發展到“好之”再發展到“樂之”、“愛之”。如在二年級的《乘法初步認識》一課里,教師要引導學生,先出示幾道連加算式讓學生觀察,然后教師再邊講解邊演示給學生看,讓學生理解其意后改寫。這樣的教學,由于有乘法意義的依托,雖然是二年級小學生,也能在前有的認知活動中完成練習。再后,教師又及時出示:5+5+5+5+5+4的算式,讓學生思考,讓他們自由討論:這算式能否改寫成一道乘法算式?經學生互相討論以及教師的點撥后,學生列出了:5+5+5+5+5+4=5×6-1∶5×5+4的多種算式。雖然這樣的練習費時間,但它卻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尋求新方法的積極情感。因而,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靈活地、多角度地變換數學方式,利用“障礙性引入”、“沖突性引入”、“問題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活他們探知的思維活動和學習的積極性。
二、從感性入手,促進學生思維
數學基礎知識教學,要在加強形成概念、法則、定律等過程中激發教學,培養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把教學中比較抽象的知識具體化,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從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知識,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感知認識是學生理解知識的基礎,直觀是教學抽象思維的途徑和信息的源泉,教學時,要注意從直觀到抽象,循序漸進地去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教學“圓”這部分知識時,為了使學生獲得關于圓的正確概念,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實物和模型,如籃球、地動儀等,從這些實物中抽象出圓,接著通過實物演示,將一根木條的一端固定好,旋轉一周(360°)時,形成的這個圖形就是我們要教學的圓。然后,讓學生親自動手演示,用運動的觀點來闡明圓的概念,并引出圓有大有小,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情緒在獲得新知中處于興奮狀態,這樣才有利于思維活動的積極開展與深入探尋。
三、聯系新舊知識,發展學生思維
數學知識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就學生的學習過程來說,有些舊知識是新知識的基礎,而有些新知識又是舊知識的發展和延伸。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認識活動總是以已有的舊知識和經驗為前提。教師每教一點新知識都有必須復習一下有關的舊知識,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來搭橋鋪路,承上啟下,引導學生運用知識遷移規律,在獲取新知識中發展思維的積極性。例如,在四則運算之間它們有內在聯系,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加與乘之間則可互相轉換(加數相同時),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培養與發展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使學生在訓練中逐步形成具有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維方法與能力,讓他們在解題中領會成功,在思考中品嘗喜悅。
四、精心設問,引發學生思維
小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往往思維很狹窄,有些問題表現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變化就不知所云。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多培養小學生的獨立性,幫助學生克服思維的狹窄性,多讓學生討論,啟迪學生思維,開拓他們的解題思路,讓他們多做多練,這樣既可增長他們的知識,又培養了他們善思的好習慣。教學中,要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教師要不斷示范、引導、講解,潛移默化地使其獲取思維問題的方法。因此,教師在教學時精心設問,要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激發學生思維,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對知識產生一種“愛”。研究證明:“學生的思維能力只有在思維的活躍狀態中,才能得到有效的發展”。是的,每一點成功的教學,都要在積極、上進、激奮的情感下,才能有所發展和創新。
五、通過聯想說理訓練,轉化思維
聯想,是一種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發展思維。教學中,教師要多訓練學生,培養他們豐富的想象力,使學生思維具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再在結合語言變式的訓練過程中,使學生理解思維得到升華。語言是思維的工具,離開了語言聯想只是一潭死水,沒有聯想,教學將沒有創新,所以,教學中,我們要加強課堂中的語言訓練,特別是口頭說理訓練。在語言、聯想、說理的訓練過程中,讓學生進行多種解題思路的思想轉化。“轉化思想”作為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在小學數學中有著廣泛應用,在應用題解題中,用轉化方法,遷移深化,由此及彼,有利于學生聯想思維的訓練。在引導學生分析題意時,一方面可以從問題入手,推導出解題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從條件入手,一步一步歸納出解題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十分注意在題目的設置上,進行正逆向的變式訓練,如進行語言敘述的變式訓練,讓學生依據一句話改變敘述形式為幾句話。逆向思維的變式訓練更為重要,它要求我們把語言、聯想、說理融合在一起,進行解題思維。因而,我們每一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應優化數學課堂教學,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推動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使學生學會學習、理解,學會解題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靈活多變的解題思維,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發展學生智力和培養學生勤學好思的優良思維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