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是一種交際工具,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和發展學生使用這種交際工具的能力。長期以來,英語教學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注重傳統的語法教學,忽略了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近年來,教育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許多教師也不斷地嘗試新的理念、新的教學方法,但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仍然是被很多人忽視的一個問題。
交際能力的獲得涉及各方面的因素,因而在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時就必須考慮,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采取一定措施,來幫助學生培養交際能力。要達到這一目的,我認為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幫助學生了解漢英文化的差異,克服英語交際障礙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從這種語言中我們可以了解該語言所展示的自然環境、生產勞動場景、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歷史典故、思維方式等。因此,交接英語所蘊含的文化信息,有助于我們學習英語、培養語感、有效得體地用英語語言習慣來表情達意。在英語交際中,漢語和英語文化背景上的差異常常導致學生交際的失敗。這主要是由于我們對這種東西方文化差異缺乏足夠的認識,我們在用英語進行交際的過程中,英語的表達往往受漢語習慣和文化背景的影響。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設法利用各種途徑,如:開設東西方文化差異的知識講座、開設英語口語課、教會學生地道的英語表達方式等,來讓學生了解中西文化上的差異及其在語言中的體現,以便使學生能有效地克服文化因素給其英語學習和交際能力的培養所帶來的障礙,能用標準的英語與人進行成功的交際。
二、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創設和諧的課堂氣氛
前面提到,情感因素對交際能力的培養有一定的影響,要克服這點不利的因素,我認為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創設和諧的課堂氣氛就顯得極為重要。因為課堂是培養學生言語交際的主要陣地。在課堂上,教師是信息的傳遞者,學生是信息的吸收者。因此教師在傳遞信息時伴隨的隱含的、微妙的感情總是影響學生的情緒。比如,經常在課堂上鼓勵學生,能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維持學習的注意和愛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上進心,排除學習的心理障礙,這就有利于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相反,如果教師老是在課堂上過于苛求完美,不斷地糾正學生無關大局的語言失誤,把學生弄得膽小謹慎,就不可能創造和諧的課堂氣氛,也不利于交際活動的開展和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可見,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的和諧的課堂氣氛是交際能力培養的一個前提條件,也是克服情感因素影響的一個有效的措施。因此,教師要對教學充滿激情,因為豐富的表情、幽默的語言、一舉手一投足,都會創造一種和諧的交際氛圍,激發學生愉悅的情感,使他們樂于開口說英語。 由于英語課堂交際教學是動態的,它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在探究式的合作學習中,學生會獲得一種平等的交談權利,他們互相交流、互相尊重,既充滿了溫情和友愛,又體現了互動與競賽。在小組活動中,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也樂意傾聽他人的意見,大家合作學習,學習就變得更加輕松愉快。更有利于學生的心理發展。只有采取了有效的教與學行為,才能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志,放飛囚禁的情愫。
三、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
我們認識到中國學生英語交際能力偏低,其中原因之一就是環境因素的影響。因而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就要有意識地創設有利于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良好語言環境。
(一)創設外語交際的陣地
要讓學生學會用外語進行交往,培養提高他們的交往能力,就必須給他們提供良好優越的交往環境,交往的范圍越大,環境創設得越好,氛圍越濃,學生使用英語交往的欲望就越強,交往的內容就越豐富,效果就越顯著。在外語教學的過程中,外語教師應充分創設交流陣地,激發學生用英語交往的興趣,營造和諧寬松的氛圍,使學生在身心愉悅時能暢所欲言,充分展示其全面真實的個性,在交往中完善自己的人格、思想、道德情操,從而形成完美健全的人格。
(二)拓寬交往渠道
學生交往的途徑越多,也就意味著交往的機會越多,外語教師要為學生開辟多渠道的交往,提高學生的外語交際能力。
課堂教學是學生交往的主渠道,英語的課堂教學過程,既是師生雙方信息交往的過程,也是雙方情感交流的過程。英語教師要用鮮活的教學內容,靈活的教學方法來組織、調控整個交往活動。 一切教育和教學方法都應該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即在學習上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和自主性創造性。在課堂上,要鼓勵學生發問,討論或者爭辯,甚至標新立異。要把啟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培養創新意識作為組織教學的重要環節,作為課程教學過程優化的重要標準。
總之,要努力給學生提供交際交流的機會,創造一個相對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英語學習環境,這種環境的設計要以獲取英語知識為目標,以培養交際能力為核心,充分利用現有的設備條件,并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調動其生學習英語、進行交際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師要積極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各種活動,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更多的開口說英語的機會。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如果不通過大量、充分、多樣化的語言輸入的實踐練習,就不會有語言的輸出。因此,必須把學生置入英語的活動中去感知、分析、理解、操練,從模擬交際到實際交際,才能達到真正學習掌握英語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