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性思維具有新奇、獨特、流暢和變通的特點,其表現為思路開闊,打破知識局限,能迅速發現事物與事物之間、現象與本質之I司的聯系,富于想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學,而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有很大的潛力。如何將學生的這種潛在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教師是一個重要因素。
一、要真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必須轉變教師的觀念
1.明確地理教學的目的之一是培育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面對科技高速發展的挑戰以及日益嚴峻的全球性人口、糧食、資源、環境的困擾,需要有符合21世紀的地理教育來提高公民的素質。在地理教學中讓學生認識到增強民族創新能力是關系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大事。因為一切競爭都歸結為人才的競爭,但人才競爭的關鍵是創造力的競爭,地理教育在培育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使命。
2.大力倡導和實施能激發學生創造性的教育。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立足點。時代的發展要求人們去思考傳統教育的得與失,要求大力倡導和實施創造性教育。因此必須轉變那種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特別是由教師單向灌輸知識,忽視學生能力的發展,依靠考試分數作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標準;以教師和教材為教學的中心,忽略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習的內容、結果,而忽視學習的方法和過程。最終要把課堂教學力度轉移到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上來。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和知識將成為最重要的資源,創新能力將成為最重要的經濟發展因素。
3.在地理教學中落實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就是培養學生觸類旁通的有創見的思維和創造個性,落實到地理教學中則是讓學生懂得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密切關系,樹立人地協調發展的思想。鼓勵學生在學習知識、了解自然與社會的過程中形成創新的思維,在怎樣解決人口、糧食、資源和環境問題上能夠勇于開拓,多方面的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品質。因此,我們必須“以提高民族素質和創新能力”為重點,教師應首先從思想觀念上進行根本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通過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思維得到最有效的培養和發展
1.培養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一種由于機體需要而產生的穩定的內驅力,是構成動機的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如果我們地理教師善于寓教于樂,使教學活潑生動、妙趣橫生、樂于探索,那么,不僅有益于提高當前地理教學效果,而且能在學生心中種下終生為之探索的種子。當然,在地理教學中教師不能滿足于一講學生就懂,更應善于提出新穎的問題,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創設“問題情境”,提倡探究教學。課堂思維訓練是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提高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師已不能只是傳授知識,而應該想方設法設置問題情境,激起學生的探索欲望,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積極調動思維。情境是問題的基礎,問題是思維的動力,教師應該積極創設問題情境,尤其是要創設創造性問題的教學情境,善于提出一些觀點來引導學生思維,這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用創造性思維來理解教師設計的問題,而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獨立的去解決問題。地理課堂中應該創設問題情境來加大和激發學生的思維,以促進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在地理教學中,教師不要急于把現成的知識硬灌給學生,而要善于啟發學生,幫助他們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善于比較新舊知識間的相似點和不同點,引導學生利用已學知識探求新的知識。
3.營造心理氛圍,發揮情感作用。和諧的人際關系會使師生之間具有融洽的感情,并使學生處于心情振奮的狀態。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應該非常重視情感的調節作用。(1)營造一個寬松的環境。教師應該以飽滿的熱情、真誠的微笑進入課堂,應該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勇于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2)重視情感對思維的激勵作用,要多使用激勵性評價。課堂教學中有寬松的心理氛圍,學生有愉悅的心理體驗,則會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并能夠使學生思維達到最佳狀態。因此課堂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學習情緒的激勵,要采取積極的態度肯定學生,提高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以促使學生產生良好的精神狀態。(3)用教師的激情感染啟動學生的激情,以促使學生積極地調動思維。課堂氣氛沉悶、教學語言貧乏、教學活動單調,無疑會造成學生情緒的疲憊、思維狀態的疲軟。因此教師擁有和保持一份激情,并在激情的推動下恰如其分地應用多種方式優化教學過程、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教學形式活潑多樣、教學方法靈活多變,從而能調動學生的情緒、促進學生的參與、激活學生的思維。
4.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地理課的課堂教學,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將分析、綜合、比較、概括、歸納、演繹等方法傳授給學生,并在教學中作出示范,讓學生根據課題要求自己讀書讀圖,獨立做筆記,并展開對事實材料的分析、整理,作出新的判斷和推論,從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同時,我們還應當告訴學生,任何學習上的成功都不是信手得來的,實現任何一類問題的創造性解決都與他們平時扎實地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有關。要求學生具備持久的學習熱情和不斷探索的自學精神,堅持主見知難而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