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提高說話的質量是現代人生活、學習、工作的需要,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在我國以往的教育中,只注重學生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而沒有重視語言說話能力的培養,影響了學生的日常學習交流和生活交際,也顯現出了高分低能的現象,與我國提高全民族素質的目標不相適應。新課程改革中,將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就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方面也作了相當的要求。因此,我們從小學低年級就應注重學生敢于說話,提高說話的能力。我們在現實教學中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是一個由內化到外化的過程。低年級學生詞匯量少,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這些影響了學生說話能力的提高,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怎樣指導低年級學生進行說話,使學生樂說、善說,真正做到“能說會道”呢?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當教師以民主的精神、開放的態度、合作的方式、寬松的環境進行課堂管理,課堂教學就會成為激發學生的生命活力,促進學生心靈成長的土壤。”只有在這種良好氛圍里,給學生創設各種各樣的情景,激發他們的興趣學生才能輕松、自在、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敢于大膽地說。
(一)利用插圖,創設情景
小學語文教材絕大部分都配有生動形象的插圖,這些插圖,體現了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能激發學生觀察、聯想和說話的興趣。教師應善于利用這些插圖來設計口語訓練,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作者以一位老奶奶、一對青年夫婦和一群少先隊員為代表,寫出了長安街上數百萬人民群眾送總理的悲痛場面。在這里,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插圖,展開想象,說說插圖中課文所沒有敘述的其他人,以加深對課文的感悟,并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二)利用實物演示,創設情景
在創設情景中,實物是輔助的,還要依靠教師的言語、熱情,引導學生去想象思考,激發學生的情感,才能在他們的意識中創設情景。如:讓學生把自己最心愛的玩具帶來進行實物演示,創設情景進行言語交際訓練。由于所介紹的是學生自己最熟悉、最喜愛的物品,因此學生個個躍躍欲試,都有著強烈的表達欲望,并在老師指導下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情。實物演示創設情景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利用課文補白,創設情景
小學教材中的許多課文由于篇幅限制和作者布局的需要,有的在細節處有省略,有的在結尾處言雖盡而意未完,這些都為學生的口語表達留下了廣泛的說話空間,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材特點,引導學生沿著作者的思路,進行合理想象的補白訓練。學生不僅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使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
二、意巧用評價,建立學生的信心。
小學生的判斷力及獨立思考能力水平有限,他們非常在意教師的評價。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所以,教師在評價時要顧及學生的心理需求,以表揚鼓勵為主,從而激發學生智慧的火花與學習的興趣,建立表達的自信心。例如:“你的咬字真清楚,如果聲音能響亮些就更好了!”“你的聲音真響亮,但有一個地方說得不夠清楚,好好想想,把它說清楚,你一定能行。”“你說得真好!把老師都感動了。”等等。教師的語言要富有激情,要有誠意。除了用語言之外,教師的微微頷首、一個贊許的眼神、一個親切的微笑,都能激起學生說的欲望和興趣,激勵性的語言,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克服了心理障礙,變得敢說、樂說。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說話活動,打下良好的口頭說話基礎
朗讀和背誦為學生的口語表達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還要通過大量的口語實踐才能逐步培養和提高。為此,教師必須結合語文教學,開展豐富多彩的說話活動,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口語訓練創造機會。
(一)編演課本劇
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教師應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利用小學語文教材中內容有趣、情節生動、故事性較強的課文,營造氛圍,讓學生置身其中,充當不同的角色人物,自編自演地進行語言模仿的交際訓練,不但能激發學生說的興趣,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如上《九色鹿》一文時,分若干組,讓學生上臺,戴上頭飾分別裝扮成課文中的“九色鹿”、“調達”與“國王”,一遍遍演示,一遍遍背誦,一遍遍體會,演示者背“臺詞”(課文),作為觀眾的同學們也一遍遍默讀著“臺詞”,極度興奮。表演結束,全班集體背誦,一堂課后學生全都能將課文背出。部分課文如《三顧茅廬》、《螞蟻和蟈蟈》、《云雀的心愿》等,讓學生毛遂自薦,在課堂進行課本劇的排練,再現人物個性化語言,活躍課堂氣氛,訓練學生在不同對象面前“說”的能力。
(二)心靈嘴巧訓練
采用讓學生做主持人、演講、講故事、參加辯論會等訓練形式。如學習《宇宙生命之迷》后,結合課后練習,召開一次辯論會,就“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進行辯論。要求辯論的雙方不僅要認真聽取對方的語意要點,還要善于發現對方觀點片面和說話不充分的地方,使自己發言具有較強的說服力。這種訓練不但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提高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總之,“說話”能力訓練,是素質教育和語文課改的要求,是21世紀這嶄新時代的需求。語文教師應注重對學生說話訓練方法的指導,在一切可利用的機會中充分調動學生說話訓練的積極性,扎扎實實地培養和提高學生“說”的能力,把學生培養成善于談吐、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