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人人都面臨著挑戰,我們必須正視現實,認清這個充滿競爭的信息時代,人際間的橫向聯系正在大大加強,所以一個人口語水平的高低,往往決定著他的社會交際能力的強弱,說得長遠一點,可能要影響他的事業前途。口語交際能力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已越來越被重視,而我們的中學語文教學,卻遠未把培養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放到應有的位置。筆者在普通中學語文口語訓練課的教學實踐中,對這個問題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在此談一些粗淺的想法和做法。
一、創設民主氛圍,鼓勵全面參與
在課堂上,教師要努力營造寬松民主的氛圍,逐漸強化學生主人翁意識,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建立一種以人為本的開放式的教學模式。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便于學生積極參與,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就能產生合力,共同完成教學任務。比如,經常跟學生分析形勢,逐步引導學生討論,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明確未來社會所需人才的素質。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聽說能力得到了訓練,他們自己也能得出結論:未來社會不可缺少聽說能力。他們要求訓練口語交際能力的需要明確了,主動性就提高了。
二、創設交際情境,讓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
通過教材中的專題訓練,使學生比較系統、快捷地掌握口語交際的有關知識,提高相關技能。這種專題訓練具有以下特點:一是跟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具有廣泛的適用性;二是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規律。隨著學生身心發展,他們的交際面會更廣泛,要求的相應交際技能和素質也更高。
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在特定的情景中發生的。不同的場合、對象,交際的內容、語調不同,交際的方式也不一樣。創設情景,讓學生置身其中,使學生產生想說、要說、不說不快之感,這是口語交際的必要條件。 例如,讓學生講述班級、學校、家庭、社會見聞(以記敘為主)。這部分訓練不僅注重口語表達本身的訓練,而且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同時學會分析問題。說明自己喜歡的物品特點,說說自己喜歡的動植物習性,介紹某項工作的方法和進程(以說明為主)。要求表述時抓住事物特征,注意說明的順序。同時劃分出:講得準確和講得通俗易懂兩等級。談論社會新聞,關注熱點問題,有針對性地闡明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以議論為主)。要求表述時做到觀點明確,理由充分,有條理。
學生對情節生動的課文尤為感興趣,教師應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讓學生充當不同角色的人物,置身其中演一演,學生會感覺其樂無窮。教師在指導完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后,可以把分角色朗讀和表演的權利交給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小組長為主持人和策劃者,帶領小組成員分角色朗讀課文,并商量故事中的每個角色是怎么說的,怎么做的,心里是怎樣想的,共同討論用什么樣的動作和表情表演最合適,最后小組每人擔任角色一次,進行表演,互相評議、取長補短。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充分表達了自己的所感所想,就會體驗到說話的成功與喜悅。
三、教給學生必要的口語交際方法
融“聽”、“說”、“交際”于有機整體的口語交際教學,教給學生必要的聽說及交際的方法。
悉心傾聽。“聽”是口語交際的第一步,因此口語交際教學首先要教會學生善做“傾聽者”,只有聽清楚、聽明白,才能架起通往“理解”的橋梁,才能提高“說”的質量。在教學中,除了向學生交代“聽什么”“為什么聽”以外,更要教會學生“怎樣聽”。比如說,聽一個句子時要抓住句子主干,即主語、謂語、賓語;聽一段話時,要抓住段落的主要意思,尤其要注意段落開頭和結尾的句子,這些往往是一段話的中心;聽一篇較長的文章,要抓住每段的主旨,然后加以概括綜合,歸納出整篇文章的大意。
組織表達。說與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說”的教學與“聽”的教學可謂逆向互補。在訓練學生“說”時,讓學生站在聽者的角度,設想自己如何說能讓聽者聽懂,迅速打動聽者。在聽的教學中,訓練學生首先要抓住主旨來“聽”,在說的訓練中,要求學生首先要緊扣主旨來“說”。主旨或者觀點的提出要鮮明,提綱挈領,然后再想一想從哪幾個方面展開,圍繞一個中心用最簡練的話概括出每一段的小標題,最后在每一個小標題下,再想想如何組織這一段話。這樣說出來的話,才會條理清晰、通順流暢。
領悟交際。“說”的目的最終還是為了達到人與人和諧交流,傳遞信息,表達感情。但是會聽、會說未必能使交談者之間的溝通順利地進行下去,如何在交際的最初幾分鐘迅速打動對方?面對尷尬局面如何處理?如何利用交際中的非語言因素?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交際對象、交際場合、交際語境的不同,適時調整自己,提高自控能力和應變能力。
總之,能力是訓練出來的,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恰當的訓練方法,因材施教,只要通過多形式、多途徑的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就一定會得到提高,從而培養出結合素質高,適應能力強,滿足社會需求的、口筆兩厲的人才。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