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奢侈為美,以奢侈為能事,在不少地方具有普遍性。節儉比割肉還疼,奢侈比做愛還爽,這是很多機關干部的一大習氣。
在一些農村,遇到喪事,流行主家聘請兩個嗩吶響器班,讓他們競爭,獲勝者可以拿到較高的酬金。按說,一個響器班足夠了,聘請兩個,對主家來說,無非是向街坊鄰居展示其對逝去的親人孝順葬禮的規格,也被視作孝順的象征。人不在了,花再多的錢置辦葬禮,也只能向活著的人暗示什么。像這樣的“奢侈美學”,畢竟花的是主家自己的錢,我們雖不以為然,也不能多說什么。但是,市政建設,用的是地方納稅人的錢,如果也本著奢侈為美的理念,習慣將市政設施更新換代,且奢華的程度嚇人,應另當別論。
南京城管局稱將在2014年青奧會之前更換全市路牌,目前已更換326塊,投資98萬元,平均一塊路牌花費3000元。官方稱需規范設置路牌30792塊,按已公布的路牌造價共需近億元。有市民認為造價太高。上周有消息稱南京計劃2億元統一房頂顏色,官方稱系媒體誤讀。(中國新聞網7月31日報道)
為迎接三年后的一場體育賽事,南京市將淘汰全市的路牌,這個決策已經值得商榷。看看一塊平均3000元的路牌售價,更覺得不是一般的奢侈。道路、路燈、隔離欄、路牌,城市的這幾大件貌似壽命不長,不少地方在走馬燈似的更換這些物件。更換不是因為它們無法使用,往往在于不合乎某些部門的審美趣味。在某些部門看來,采購只買貴的,至于采購商品的質量,嘴上說的和心里想的,未必一樣。當然,出師無名不成,設備或其它設施的更新換代需要個名分,就像領導要吃烤鴨,需要搬出個名人祭奠一下,公共設施的棄舊換新,也得有個理由。迎接青奧會,就成了這次南京更換路牌的借口。體育賽事不過是競技游戲,沒事玩玩沒錯,當成政績就很值得懷疑。我們的太多官員,給體育賽事注入“愛國激素”,打著愛國的旗號,花費納稅人的錢就理所應當了。就路牌來說,不過是個指示的標識,美觀、耐用和價廉,應該是基本的要義。一塊路牌平均3000元,不知道這個路牌是什么金屬制造的,也不知道包含了多少的勞動量在其中。有網易網友說:“我們鎮的路牌150一塊還做得相當漂亮。質量比市里的路牌還好蠻多。市里路牌都只400左右。”該網友質疑道:“真不知道你那路牌是什么做的。”
以奢侈為美,以奢侈為能事,在不少地方具有普遍性。節儉比割肉還疼,奢侈比做愛還爽,這是很多機關干部的一大習氣。這種奢侈美學,還僅僅是日常性的。對于那種借辦個運動會拼命花錢的做法,更是把所有活動當做政績來追求,為政績可以無所顧忌地去奢侈。政績性“奢侈美學”,真可謂政績工程一上馬,基本是黃金百萬兩!沒有賺錢的門道,浪費的能耐不小,因為浪費意味著有其它好處,干起這方面的買賣,從決策者到跑腿的,每個毛孔都在充血,其興奮勁兒不亞于注射了雞血。網友一語道破這種現象的天機:“經驗告訴我們:只要花的不是他們自己的錢,這幫家伙什么價格都敢開得出來!”
利令智昏。政績“奢侈美學”,看似聰明得很,借打造民生給自己謀取利益,實則愚蠢之至,老百姓心里非常清楚,也很是鄙視。正如網友呼吁得那樣:“有那錢,還是通通下水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