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廣昌的“復星系”已經形成了涉及生物制藥、鋼鐵、房地產、金融等多個領域的龐大產業規模,直接、間接控股和參股的公司逾100家。
2011年4月11日,美國華爾街,一批特殊的客人,引起全球財經媒體的關注。
中國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在此舉辦“中國動力——復星之夜”主題聚會,并鄭重宣布:復星正從一家多元化的產業集團向投資集團轉型,重點利用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的時機,在全球范圍內對接及募集優質資本。在未來8至10年里,復星將成為一家管理萬億元規模資產的投資航母。
創業三年凈賺1億
1967年,郭廣昌出生在浙江東陽的一戶農民家庭。
1985年,郭廣昌順利地考上了復旦大學哲學系,畢業后又留校工作,兩年后,受當時“出國熱”的影響,他也想去美國留學鍍金,并順利通過了TOEFL和GRE考試。
1992年下半年,已經達到學校規定服務期的郭廣昌,在一大堆花花綠綠的學校介紹中尋找自己的“美國夢”,懷里揣著用向親朋好友借來的錢兌換成的四千多美元,通宵達旦地排在美國駐滬領事館門口的長隊中等候簽證。
眼見一些申請簽證者為拿到簽證而歡呼雀躍,為被拒簽而神情沮喪的種種情態,郭廣昌想了很多。他突然在心里問自己:這樣的出國值不值?
這一年,鄧小平同志視察了深圳、上海等城市,發表了著名的“南方談話”,號召進一步改革開放,加快經濟發展。郭廣昌被深深鼓舞了,還沒等簽證下來,他已經改變了主意,毅然決定放棄出國留學的機會,留在國內創辦實業。
命運就是這樣奇妙,郭廣昌人生的第一次選擇為他今日稱雄商場做了增長學識、開闊眼界的準備;第二次選擇則為他找到了最佳的人生舞臺。
1992年11月,廣信科技咨詢有限公司創立了。創立者是5位復旦學子,他們是郭廣昌、梁信軍、汪群斌、范偉、談劍。而現在,郭、梁是復星集團的正副董事長,汪、范、談三人則分別是復星醫藥、地產、信息技術方面的掌門人,值得一提的是,這5個人始終不離不棄,至今還在一起打拼。
復星創造了奇跡,但卻不是神話。復星的第一個100萬是靠咨詢賺到的;第一個1000萬是靠房地產營銷做到的;第一個1億是靠生物制藥賺來的;而第一個10億是通過資本與產業相結合達到的,復星發展的軌跡實際上非常清楚。”
1993年上半年,他們決定放棄自搞產品,回母校找到生命科學院的一種新型基因診斷產品——PCR乙型肝炎診斷試劑,開始了介入生物醫藥產業的第一步。從PCR上,復星賺到了第一個1億,那是在1995年。
對復星,這也是一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轉折。
中共“十五大”召開后,民營經濟的地位進一步得以確認。1998年復星實業上市,募集3.5億資金。
2007年7月16日是,復星國際又在香港成功上市,融資128億港元,成為當年香港聯交所第三大IPO,同時也是香港史上第六大IPO。
現在,復星集團成為了市值800多億元、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集團。
抓住機遇多極發展
如今,郭廣昌的“復星系”已經形成了涉及生物制藥、鋼鐵、房地產、金融等多個領域的龐大產業規模,直接、間接控股和參股的公司逾100家。
在郭廣昌看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有過四次機遇:最早的開放搞活,出現了很多個體戶:然后是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后,知識分子可以下海辦公司;第三次是資本市場從審批制轉為核準制,讓一些業績不錯的公司特別是民營企業有了上市機會;第四次是1998年國有企業退出非競爭性行業的機會?!昂竺孢@三個機遇,造就了今日的復星?!?/p>
那么,他是如何準確抓住后面這三個大機遇的呢?郭廣昌常說,企業生存發展最終依靠的不是哪一種技巧,而是大智慧和最根本的品格,是規范透明的現代企業制度和有效的控制機制。
大智慧不是“什么賺錢就做什么”的一般商業嗅覺,而是關注國家和世界的政治格局,發現、體察市場和產業發展的大趨勢,并從大趨勢中抓住機會的本領。
公司創業初期,郭廣昌就從國內、國際市場和產業發展趨勢的研究中認識到,民營企業發展要以高科技為內涵才有前途,并發現現代生物醫藥將是新世紀國際競爭的制高點。
于是,他便果斷地為公司確立了以基因工程為主體的現代生物醫藥這一高科技產業方向?,F在,復星已成為國家一、二類基因工程新藥和檢測產品生產權證最多的企業,多數產品已達到國內和國際的先進水平。
十多年來,郭廣昌的大智慧讓復星把握住了一次次發展機遇。根據他對國有企業改革趨勢的正確分析判斷,復星從1996年起就開始超前探索民營機制與國有企業的有交往嫁接,通過建立混合所有制企業良性發展道路的方式,先后斥資參與國內數十家國有企業改制,通過參股、控股、成功地介入醫藥、房地產、鋼鐵、商業零售、金融等多個產業領域。
目前,中國正由全球制造大國轉變為全球消費大國,內需市場將持續快速增長,2013年將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消費國。對于一個嗅覺敏銳的企業家來說,這是一個令人興奮得無法入睡的最大商機;而作為中國最大的民企和投資商,郭廣昌和他的復星機會無限。
打造萬億投資集團
自2007年開始嘗試向投資集團轉型的復星集團,近年來更是邁開腳步,以加速度“花錢”。2010年,復星集團與凱雷、保德信兩大國際PE巨頭合作,管理美國保德信金融集團5億美元基金,并與凱雷合作設立了1億美元基金共同投資中國。
在整個復星的PE投資業務上,郭廣昌說:“截止2011年3月,集團已募集來自合作方或有限合伙人的承諾資金共計100億元,并將在2至3年內完成投資。而且,復星2011年的PE支出將大大超過2010年的55億元。”
與此同時,據郭廣昌本人透露,2010年復星旗下6家企業IPO,共96.10億元;2011后前三個月又有2家旗下企業上市,預計2011年將有10家。2010年累計投資63個項目,投資金額達到人民幣173億元。其中,70.4%的投資用于進一步發展擴大現有產業,其余約51億元的投資主要涉及金融、服務、消費品等行業,并首選升級消費類,看重的包括奢侈品、高端服務業、高端醫療等。
今天,郭廣晶眼中什么是最合適的投資?他的分析是,一定要跟“中國動力”緊緊關聯。
首先,中國的制造業還有空間。“從全球來看,我不覺得有一個國家能夠代替中國成為全球的制造中心。”因此,在工業化、后工業服務產業方面,中國還有巨大的潛力。
其次,中國的城市化也還有很大的空間,上海、深圳這樣的城市的確已經發展得非常好了,但中國還有2000多個縣級城市仍處于發展狀態,城市化的帶動作用、輻射能力非常強勁。
這毫無疑問就是中國改革開放后的第五次機遇,也可以說是中國崛起的最大機遇。
郭廣昌公開打造萬億企業航母的宏愿,正激烈地顛覆著外界所認知的浙商多是中小老板的刻板印象,也顛覆著中國民營企業不敢高調、普遍弱小的形象。但人們更欽佩的是,即便在萬億元的規劃面前,他仍然是一位理性的思考者,一位始終以“創業者”自居的傳道者。
這是迄今為止中國企業家口中放出的最搶眼、最夸張的一顆“衛星”。然而,沒有人認為他做不到。因為由郭廣昌一手締造的復星一直以來都在突破“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