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士頓咨詢公司(BCG)預測,中國個人消費信貸將從現有的7萬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015年的21萬億元。未來5年將以年均24%的速度增長。而從2005年至2010年,其年均增長速度為29%。
近幾年,中國消費信貸開始騰飛,住房抵押貸款、信用卡和汽車貸款量保持強勁增長。這一趨勢出現于各個財富階層和年齡段,但中國最大城市的年輕和富裕消費者的借款可能性最大。然而,該市場仍處于初級階段,許多金融機構正在努力開發有效的業務模式、建立優質的服務運作體系并深入分析消費者。為了抓住下一輪的增長勢頭并創造可持續的利潤率,金融機構必須進一步提升內部能力,更加了解消費者的重點需求,更有針對性地選擇目標市場、消費群體和產品線。
中國的消費信貸市場快速發展,并在各個方面蘊含著巨大的增長潛力。雖然這一市場仍處于初級階段,但中國已經成為亞洲目前貸款余額最大(7萬億元人民幣)的國家。
雖然經歷了全球金融危機,但中國的住房抵押貸款、信用卡、汽車貸款和無擔保個人貸款在最近幾年強勁增長。從2005年到2010年,中國的消費信貸余額以平均每年29%的速度增長。波士頓咨詢公司在8月31日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巨龍展翼:中國消費信貸開始起飛》顯示,預計未來5年的增速略降至24%,到2015年總計為21萬億元人民幣。
如此巨大規模的市場不僅為本土成熟銀行,也為外資銀行和規模相對較小或新成立的本土銀行,提供了獨一無二的機會。但是為了抓住這些機遇,銀行必須謹慎地選擇產品和消費群體,并相應地調整業務模式,同時需要根據中國各類消費者的特定行 為和側重點來制定戰略并合理實施。與許多其他國家相比,在中國開展業務會更為復雜,因此銀行業必須培養耐心并致力于在該市場的長期投資。
消費信貸為何在增長
消費信貸發展的基礎在于經濟增長和個人收入增加,而中國在這兩方面都已經非常出色。中國是從金融危機中快速恢復的國家之一,并在2010年第二季度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010年的GDP以10.3%的驚人速度增長。
隨著經濟的強勢增長,社會各階層收入和消費水平不斷提升。這些因素都推動2010年零售銷售額增長超過18%。在過去5年內,中國財富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增長。BCG研究表明,富裕家庭(可投資金融資產在5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家庭)和中產階層家庭(可投資金融資產在20萬到50萬元人民幣的家庭)的財富在過去5年以15%左右的速度快速擴大。這些家庭通常有很強的消費欲望,且對消費信貸產品有很強的需求,因此為銀行提供了巨大的機遇。
除了廣泛的經濟優勢外,以下幾方面的具體因素也促進了消費信貸的激增:
初期滲透率低。10到20年前,中國的消費信貸幾乎為零。21世紀,初信用卡才被廣泛引入國內,住房抵押貸款也是近幾年才流行起來。消費信貸占GDP的比例在2009年僅為18%(2004年為11%)。這一比例遠遠低于其他發達市場的水平,以及香港和臺灣地區(其可比滲透率達到40-50%)。隨著市場日漸成熟,BCG預計到2015年中國的這一比率將接近30%。
政府支持。在政府積極支持政策的推動下,中國國內消費水平在近幾年快速提高。例如,十二五規劃的一項關鍵議題是將以出口和投資為驅動的經濟轉向以消費、出口和投資為驅動的經濟。計劃目標是到2015年個人消費占GDP的比例從目前的36%增至42-45%。政府也出臺了相關舉措以刺激汽車、家電和家裝消費。例如,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銀監會”)和中國人民銀行現在鼓勵當地銀行發展一般性消費金融業務。未來政府的政策將繼續鼓勵消費和融資。
極具吸引力的經濟效益。與公司貸款相比,消費信貸產品提供了出色的風險調整后回報。例如,2009年中國住房抵押貸款不良貸款率僅為0.6%,相比之下大量公司貸款的不良率在1.6%。雖然住房抵押貸款的定價經常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進行下調(最多在30%),但其仍為銀行在扣除預期損失后提供了極具吸引力的利潤率。
對于信用卡和一般性消費金融類貸款而言,不良貸款率會更高些(2009年分別是2.8%和2.5%)。但是,潛在利率高達兩位數,有效地提高了風險調整后收益。然而,汽車貸款因其低于基準利率較多以及較高的不良貸款率(2009年是2.8%)而導致利潤水平較低。
由于中國監管部門現在對基于風險的定價給予了更多的靈活性,因此BCG預計消費信貸的經濟效益對銀行的吸引力會越來越大。中國人民銀行已經放松了對利率幅度的控制,對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不設上限(除信用卡外,其上限是基準利率的2.3倍)。更多銀行將采用基于風險的定價,這樣有可能提高利潤率。
金融機構的下一步行動
“盡管中國的個人消費信貸出現飛速增長,但并不是每家金融機構都適合在各條產品線或地域市場進行競爭。”報告撰稿人之一、BCG北京辦公室的合伙人黃河先生表示,“金融機構只有充分了解各項借貸業務的市場特點,才能在所選市場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業務模式。”
對此,該報告進一步評估了這一競爭市場的主要特點以及不同類型金融機構所面臨的不同挑戰。
規模最大的消費信貸業務(住房抵押貸款)傳統上被五大行主導——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近幾年,越來越多的股份制銀行(公開上市)和城商行在住房抵押貸款業務上表現活躍,并擴大到其他產品領域。例如,招商銀行通過確定戰略重點、與旅行類合作伙伴和零售商推出創新的聯名活動,以及支持網上銀行的強勁IT平臺,在信用卡業務方面樹立了領先地位。其他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進入了一般性消費金融市場,與五大行展開激烈的競爭。
BCG 的調查表明,在客戶品牌認同度方面,五大行仍占住房貸款抵押產品的82%(即82%的受訪者愿意選擇五大行開展抵押貸款業務),占汽車貸款市場的70%以上。這些機構也對房地產開發商和汽車經銷商等銷售渠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使他們能夠與這些商戶合作來提供信貸產品。
股份制銀行和小型銀行發現很難在住房抵押貸款和汽車貸款上競爭,但逐步縮小了在信用卡和一般性消費金融上的差距。股份制銀行在這兩項業務的客戶品牌認同度分別是24%和26%,而五大行在這兩方面的客戶品牌認同度是69%和67%。此外,銀監會正在試點的一般性消費金融公司為新進入者提供了備選的平臺。
BCG調研發現,五大行的消費信貸業務客戶品牌認同度在所有客戶群體和不同級別城市上占據著主導地位。五大行和股份制銀行在富裕群體和年輕群體上客戶品牌認同度方面的差距最小。
報告的另一位撰稿人、BCG香港辦公室的董事經理高浩然先生表示:“五大行在許多產品線上成為我們受訪者的首選,品牌認同度高。然而,它們實現增長的主要挑戰在于整合大型組織架構、管理產品組合并提升服務質量。領先的股份制銀行如果能夠在服務上實現差異化并利用信用卡平臺進入一般性消費金融領域,那么它們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競爭戰場。對于小型銀行而言,應該尋找合適的細分市場。它們必須細致分析客戶行為,從而開發出更具針對性的特色產品。”
“隨著競爭的日漸加劇,沒有一家老牌銀行可以坐享其成。任何一家希望在這個市場上實現可持續盈利增長的大型機構必須深入了解消費者需求,并為所選細分群體提供具有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梁國權先生最后表示:“BCG相信,這將是中國金融服務市場發展的又一個振奮人心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