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火龍果為多年生熱帶常綠藤本漿果類果樹,果實、花、莖均可食用,藥用價值高。火龍果速生早結豐產,耐熱耐旱不耐寒,抗病力能力極強,果紅,花白而大,觀賞價值極高,是一種綠色水果,適于大田生產及盆栽,是觀光農業首選樹種之一。本文簡要談了火龍果的優質栽培技術。
關鍵詞:火龍果 優質 栽培
火龍果又叫青龍果、仙蜜果、仙人掌三角柱屬,原產于墨西哥。漳州從臺灣引種成功后,迅速發展,成為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的綠色無公害的水果。火龍果性喜溫暖濕潤,耐炎熱,抗病力強;果實外型奇特,顏色鮮艷,果肉鮮美,紅色或血白、清甜爽口、口感好、清淡中帶有點芳香;內含豐富的維生素C1、B1、B2、B12、胡蘿卜素、葉綠素以及礦物質鈣、磷、鐵等;具有高纖維、低脂肪、低熱量等特點。此外火龍果還含有一種更為特殊的成份——花青素。具有清血、降火氣、降血壓、降血糖、血脂、解毒、潤肺、解便秘等功效,是發展綠色食品的最佳水果品種。由于火龍果掛果時間長達6個月,形成梯隊結果,為果實上市銷售提供了一個較長的時間,具有其它水果所不具備的優勢,可保持穩定的供應和售價。其高優栽培技術如下。
一、育苗
1.提早育苗
火龍果苗的繁育方式主要有實生苗、扦插苗和嫁接苗。實生苗因自花結實率較低、易裂果、品質參差不齊而較少選用。目前主要以扦插和嫁接為主,其中又以扦插為多。主要原因是扦插能明顯縮短掛果時間,栽植不足1年就能開花結果,2年即進入盛果期,果實采收期顯著延長。扦插以春季為最適宜季節,插條應選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成年莖節,長度為15~20 cm。經過剪苗、消毒、浸泡生根劑后,插入苗床繁育。
2.苗期管理
育苗床宜選擇光照充足、通風順暢、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條件良好、此前未栽植過火龍果的田塊。土壤整細、殺毒、起畦,畦面高20~30 cm、寬80~120 cm。每667 m2施用農家肥或商品有機肥(精制有機肥或生物有機肥)1 000kg,在整地時施于畦面以下10~30 cm的表土層;然后每667 m2再施80~150 kg鈣鎂磷肥,用鋤頭充分攪拌混勻,施于5~10 cm深的表土層。將幼苗按株行距3 cm×5 cm種于苗床,澆透水,并噴灑多菌靈500倍1次,根據天氣狀況酌情澆水,每隔5~15 d淋施復合肥,待第2節莖長出后即可出圃。
二、選地建園
選擇地面開闊向陽,無積水,無霜凍,土壤疏松肥沃,中性或微酸、微堿的平地或山地建園最理想。大面積種植火龍果,先將園地劃分成若干個小區,便于搭架及管理。山地果園沿等高線定穴,并在定植穴處立柱,柱長1.8~2.7 m,柱距2~2.5 m,基部埋土0.5~0.7 m,平地果園起畦定穴再立柱,嚴防積水。由于火龍果是藤本植物,需要搭架支撐才能正常生長發育。根據園地地形、取材難易、用途及經濟條件等合理選擇架式,如棚架式、籬架式和單柱式等。用水泥柱、廢水管、木柱等做支撐,用鋼絲繩、粗鐵絲做骨架,再用竹、細鐵絲或舊漁網搭成所定架式。大面積種植可選定穴,立柱后即種植,再搭架,架高以1.5~2.5 m為宜。
三、適時定植
火龍果為攀援作物,收獲期長達10年以上,因此果柱以立水泥柱為佳。具體方法是:將水泥柱制做成8 cm×8 cm×230 cm的規格,柱內要以鋼筋支撐,且在頂端10 cm外打對稱的小孔,以便安裝和固定支撐物;而后按2 m×3 m的規格豎立水泥柱,立1 200~1 500根/hm2。水泥柱要埋入地下50 cm,地上部分保留180 cm,供蔓性三角柱枝條攀爬生長。火龍果在漳州一年四季均可種植,由于其花期是5—10月,植后1年可開花結果,因此以5—10月栽種為宜。株行距為1.5 m×3.0 m,密度4 800株/hm2,每根水泥柱旁植4株,苗蔓貼近水泥柱,插條基部埋入土壤3~4 cm,然后覆蓋1層薄土后壓實,2~3 d后澆水1次,插植時注意枝蔓的葉刺向上,切勿倒置。
四、病蟲害防治
火龍果定植后,在幼苗的根盤附近撒少許的石灰和滅蟻靈,防止蝸牛、白蟻、蚜蟲、金龜子等吸食切口汁液而造成腐爛。苗期為害幼苗生長點的害蟲有毒蛾幼蟲、菜青蟲、蝸牛等,要注意噴藥防治。在營養生長期,可定期噴灑一些保護性的藥劑,如5%CuSO4溶液等,能有效地保護火龍果的枝蔓。要從整個生態系統出發,采用農業防治與生物防治相結合的措施,創造不利于病蟲害滋生和有利于各類天敵繁衍的環境條件,保護農業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樣性,減少各類病蟲害所造成的損失。嚴禁使用基因工程品種及制劑,嚴禁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每種有機合成農藥在生長期間內只允許使用1次,以確保環境和果實不受污染。
五、適時采收
夏、秋季(即6~11月)是收摘火龍果旺季,自開花日算起40~45天果實成熟,以果頂蓋口出現皺縮,或輕微裂口,果皮上的萼片變短,顏色變淡,即可收摘,對同一批花的果實分5~6天收完。采收時由果梗部位剪下并附帶部分肉莖,采收搬運過程避免機械損傷、曝曬等。
火龍果抗逆性極強,生育期病蟲害發生少,通過有效的栽培管理措施,可實現無污染、無公害的環保型水果。如何結合產區的自然條件,通過技術集成創新提供火龍果高產栽培方式,提高火龍果的產量和質量,并與旅游和節日花果市場相結合,更好地發揮其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是火龍果產業發展的一個新課題。本栽培方法從適宜廣東區域氣候和人文特色的高產火龍果的早接豐產栽培技術研究以及火龍果高產優質栽培技術——水肥管理示范展示等方面著手,有針對性地推出適合廣東地區的火龍果高產栽培技術,實現火龍果的豐產性、優質性,有力推動地火龍果產業在我省的快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鄭良永.海南島火龍果豐產栽培技術[J].熱帶農業科學,2004,24(4):36-40.
[2]鄧紅生,賴相銘,盧戈甫等.綠色食品火龍果栽培技術[J].廣東農業科學,2005(1):83-85.
[3]李升鋒,劉學銘,舒娜等.火龍果的開發與利用[J].食品工業科技2003(7):88-89.
[4]薛衛東,王阿桂.臺灣火龍果引種栽培初報[J].中國南方果樹,2003,32(2):34-35.
[5]蔡永強,向青云,陳家龍等.火龍果的營養成分分析[J].經濟林研究,2008,26(4):53-56.